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绵阳市北川县任家坪地区的排水问题,新建一条排水管道汇集市政排水、雨水排入魏家沟,排水断面面积为4 m2。排水管道处于碎石土夹淤泥质粘土中,周边存在现状交通要道和在建桥梁,新建管位附近还有一条已经废弃的老排水管道,为此将排水管道设计为开挖拱形箱涵和顶管相接。明挖拱形箱涵按照土柱法计算土压力,施工结果表明该方法偏于保守。顶管采用2.2 m大直径钢顶管,顶管工作井为沉井,经计算和施工实践证明,在碎石土夹淤泥质粘土中进行顶管施工是可行的。大直径顶管在绵阳市的首次成功应用,给西部类似地质条件的排水管道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矩形顶管主要用于城市繁华街区施工地下通道,覆土深度一般为4~6m。描述了矩形顶管机在某市施工地下通道中遭遇大直径、高强度石块以及中间井设计、基坑围护、开挖、清障、修复顶管机机头等情况。总结的一些施工经验可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地下隧道工程中,矩形顶管由于其断面空间利用率更优,又兼顶管暗挖工艺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大量的应用。目前最大矩形顶管断面宽度在10m级别,仅可满足两车道机动车通行功能,在顶进机械研发、设计与施工技术等方面,更大断面规模的矩形顶管亟待突破和发展。当矩形顶管宽度达到15m级别时,可满足三车道机动车通行功能,此时管节跨度相较10m级别矩形顶管增大50%,断面面积增大100%,重量增大60%,对特大断面矩形顶管管节设计提出更大技术难题。以嘉兴市南湖大道下穿工程为背景,对三车道特大断面顶管管节的内轮廓、各施工阶段管节受力工况等进行分析研究,为特大断面矩形顶管的推广应用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胡小冲  张国强  叶建荣 《施工技术》2021,50(1):105-107,112
由于顶管与既有建(构)筑物的最小净距为0.72m,且采用7.7m×4.5m泥水平衡矩形顶管一次顶进长度226m.因没有类似施工经验,现有顶管工艺无法满足施工要求,需要研制新的泥水平衡顶进工艺.针对大截面长距离泥水平衡矩形顶管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解决了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保证了工程结构质量和施工安全、有效控制了周边...  相似文献   

5.
矩形顶管机出始发井帘布橡胶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盾构、顶管机止水帘布橡胶板设计的详细参数资料,提出了矩形盾构帘布橡胶板的设计思路,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箱涵顶进双重置换工法"矩形顶管机出洞帘布橡胶板的设计。参照试验工程中实际止水效果,对矩形顶管机的帘布橡胶板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超大矩形断面土压平衡顶管机(14.7m×9.69m)设计时运用到的关键技术:矩形顶管机施工时的受力机制、刀盘的布置及扭矩的计算分析、盾壳体的强度及刚度研究、顶推机构的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等进行了分析,为超大矩形断面土压平衡顶管机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四川建材》2017,(11):156-157
大断面矩形顶管法施工易产生地面及管线沉降、顶管机姿态控制困难以及顶管机整体易后退等难题。文章介绍了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通过滨河大道范围顶管法施工方法,顶管通道外空尺寸为7.7×4.3 m,内净空尺寸为6.5×3.3 m,为目前全国较大断面矩形顶管,对方案实施过程进行剖析并制定了相应的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矩形顶管在市政交通领域的应用,10m级两车道矩形顶管技术越发成熟,亟需15m级三车道矩形顶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广.本文对嘉兴市快速环线15m级三车道矩形顶管下穿南湖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进行介绍,工程采用一台14.8m×9.4m类矩形盾构机进行南北双线分离式顶进实施,机头采用前6后8多刀盘组合形式,通过设置凹凸...  相似文献   

9.
陈奕辉  杨光辉 《建筑施工》2010,32(7):718-720
上海西藏南路越江隧道浦东岸边段的西线隧道暗埋段与浦东南路下的3.2m×2.4m大断面雨水箱涵交叉穿越,为此,需对雨水箱涵进行改排。采用新老箱涵接口处钢箱围堰截水,凿除接口老箱涵侧壁,接通改排已施工好的新箱涵,既保证排水箱涵通水不断流,又确保新老箱涵顺利对接。  相似文献   

10.
针对矩形顶管施工对土体扰动的不利影响问题,基于土力学理论,给出了矩形顶管施工扰动下的地层间隙参数及地层损失比解析计算式,并对矩形顶管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进行建模分析,依据半空间弹性假设及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理论,通过共形映射将矩形顶管问题转换为圆形顶管问题,进而给出了矩形顶管施工引起土体变形近似解析计算式,依托某市综合管廊矩形顶管穿越工程,结合相关现场监测数据,对本文理论进行验证分析,依据本文理论计算矩形顶管施工扰动下的地层损失比为6.9%、地表沉降计算值147mm,其中沉降计算值稍偏大,认为其原因主要为施工中注浆加固对沉降控制的有利影响,可为相关工程的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