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旨在探索道教建筑布局的共性以及其在成都地区的特点,首先通过对成都片区著名的道教建筑:青羊宫、青城山诸宫观的实地调研,并对其他地区道教建筑群布局的分析总结,将同一布局类型的布局方式进行对比。根据成都地区道教发展特点与地方文化,探求该地区道教建筑群布局规律的共性与特性。  相似文献   

2.
<正>道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组成部分。道教历来重视宗教建筑的精神价值,其建筑在道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道教文化的外在表现。因此,本文从道教文化着手,研究道教文化中的哲学思想,进而对现存的道教建筑艺术进行研究,从其选址相地、布局立基、建筑形式以及装饰艺术特点中分析道教文化与道教建筑之间的关系,并将道教文化在道教建筑中的表现方式进行收集整理。之后,对开封延庆观进行实地调研,分析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从宏观的层面的了解延庆观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在设计时考虑道教文化、道教建筑、延庆观原址等要素,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并将道教文化元素应用其中。  相似文献   

3.
以嘉应观为例,对清代官式建筑进行实地研究,从总体平面布局、单体建筑形制、特殊建造手法等方面论述了清代官式建筑的形制与特征,以积累对古代建筑研究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4.
刘群 《山西建筑》2007,33(20):28-29
通过对会仙观建筑群总体布局、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及建筑装饰色彩的分析,说明道教建筑是将中国传统建筑理念及建筑形式与道教思想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并为研究古代道教建筑及道教文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波峰  宋辉 《山西建筑》2007,33(10):42-43
结合齐云山的简要概况,详细阐述了齐云山道教建筑的布局,并对齐云山道教建筑的艺术特点进行了介绍,指出了齐云山道教建筑注重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美化自然、追求与自然之道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通过将嘉应观山门、中大殿两座建筑单体的建筑结构构件的本身尺寸和比例与根据梁思成先生的《清式营造则例》总结的清《工程工部做法》的做法和数据比较分析,验证这两座建筑单体与清"官式"建筑的关系,对促进清"官式"建筑的研究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延庆观是临汾市古县一组历史悠久的建筑群。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原有的建筑风貌与格局遭受到较大的破坏。以县志、碑刻、测绘资料为依据,对延庆观的建筑选址、规划布局、建筑功能、建筑技术与艺术等方面进行了解析,希望能够真实地再现延庆观的道教建筑本色,为山西晋南地区的道教建筑研究及山西传统建筑的传承与拓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道教是我国独有的宗教,从东晋到清朝,其盛衰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生活、习俗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建筑亦然。宫观是道教祀神和作法事的场所,早期形制是一种楼阁式的茅屋,其建筑艺术主要表现在细部装饰,即雕刻与绘画。本文详细介绍了江南道教建筑的明珠——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用以对南方道教建筑艺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道教是我国独有的宗教,从东晋到清朝,其盛衰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生活、习俗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建筑亦然。宫观是道教祀神和作法事的场所,早期形制是一种楼阁式的茅屋,其建筑艺术主要表现在细部装饰,即雕刻与绘画。本文详细介绍了江南道教建筑的明珠——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用以对南方道教建筑艺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道教是我国独有的宗教,从东晋到清朝,其盛衰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生活、习俗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建筑亦然。宫观是道教祀神和作法事的场所,早期形制是一种楼阁式的茅屋,其建筑艺术主要表现在细部装饰,即雕刻与绘画。本文详细介绍了江南道教建筑的明珠——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用以对南方道教建筑艺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