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在建筑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里对住区热岛强度的规定需要通过CFD技术进行模拟分析来进行验证。本文以重庆某住宅小区为例.运用PHOENICS2011软件对具有复杂下垫面的小区热岛强度相应进行了模拟计算,为优化住区热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LCZ的广州夏季热岛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  李楠  蔡云楠  贺敏杰 《建筑科学》2021,37(6):96-104
城市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是按照一定指标对城市空间分区研究城市热环境的通用方法.基于LCZ理论,甄选出广州市9个不同类型的LCZ地块进行空气温度实测,分析多个典型气象日下不同LCZ地块的热岛强度时空特征、气温变化特征和升温冷却率差异.结果 表明:各LCZ地块热岛效应呈现明显的昼弱夜...  相似文献   

3.
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城市温升影响着建筑物的空调和采暖能耗。利用Dest—C软件对武汉某办公楼全年冷热工况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且得出:虽然热岛强度和空调能耗或采暖能耗影响呈线性关系,但是热岛强度对全年能耗的影响关系是呈抛物线趋势上升的。由此可以看出,办公楼全年能耗随着热岛强度的增加而以更大幅度的趋势增加。  相似文献   

4.
5.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带来城市街区由单一低密度形态向多样高密度形态发展,引起街区下垫面构成、通风性能及得热状况等因素变化,进而影响城市热岛现象和建筑能耗。以上海地区10个区县气象站点近邻街区为例,通过调研统计绿化率、建筑密度、容积率等特征参数,研究各参数与城市热岛效应之间的关系;并以某一典型办公建筑为例,探究不同街区形态特征参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和关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热岛效应与建筑密度、容积率和绿化率等参数有很大的相关性,由于街区形态参数不同,建筑在城市中心区的冬季设计热负荷指标相比郊区可减少1.5%~5%,且热岛强度每增加1℃,建筑冬季采暖能耗指标相比郊区平均降低5.04%。  相似文献   

6.
统计了地中海气候范围内的米兰、贝鲁特与伊斯坦布尔2000年以及2020年城市发展变化。借助局地气候区系统,探索分析了城市地表热岛强度(Surface Urban Heart Island, SUHI)的时空变化分布。局地气候区框架直观地展示了城市空间形态的变迁,同时更有针对性地表征了地表热岛强度的区域变化特点,为地表热岛强度的缓解提供有效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米兰的城市扩张范围最小,产业升级造成的工业园区(LCZ8)更新是城市过去20年来的主要变动,LCZ 2与LCZ 3对LCZ 8的替代创造了更多的人工排热,使当地地表热岛强度平均提升了1.2℃。贝鲁特的扩张规模是3座城市中最大的,其建成类局地气候分类面积提高了约8%。伊斯坦布尔海岸沿线与近郊出现快速城市化的趋势,近郊的建筑密度不断提升,区域内平均提升了1.3℃。总体来看,在夏季地中海城市,与工业排热相比,人工排热也会使区域产生强烈的地表热岛效应。伊斯坦布尔的结果证明了千万人口城市中的局地气候区变化会产生更强烈的地表热岛强度。大都市的交通排热也是影响城市热环境的重要因素。3座城市展示了不同发展阶段下城市面临的热岛效应问题,研究城市变迁将为...  相似文献   

7.
减弱热岛强度的城市形态布局关键参数与响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天津市1992—2013年7景夏季TM遥感影像,分别提取城市形态与反演城市热岛强度,利用ArcGIS与MATLAB等大数据分析计算软件,定量研究城市形态布局与热岛强度的响应机制与参数曲线,提出了热岛强度双指标测度的概念算法,即最高热岛升温和热岛升温总量。结果表明:热岛强度随着城市形态面积的增大而上升,总体上城市形态总面积与最高热岛升温、热岛升温总量都呈线性关系;城市形态离散度和临近度,与最高热岛升温不存在明显相关性,而与热岛升温总量呈线性关系;斑块面积与热岛强度呈正相关,50km2以上的斑块,面积与最高热岛升温呈线性关系,与热岛升温总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周长面积比与热岛强度呈负相关,与最高热岛升温成S曲线关系,当介于[0.005,0.04]时则与最高热岛升温呈四次曲线关系;斑块分维数与热岛强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最高热岛升温呈线性关系,与热岛升温总量呈三次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楠  陈光  贺敏杰  赵立华  蔡云楠 《建筑科学》2021,37(8):110-115,138
气象条件对城市热岛(UHI)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对UHI深入评估分析需要选择适当的观测和分析日.研究以广州地区近1 a的观测资料为基础,探讨郊区温度日较差(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DTR)与最大城市热岛强度(UHIImax)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选取的160个样本气象日中,广州的两个城市区域的UHIImax的平均值分别为2.65℃和3.00℃,高频发生在夜间;秋、冬季节高于春、夏季节;2)郊区DTR的差异为1.67~13.89℃之间,郊区DTR与UHIImax有明显的相关性(r>0.60,P<0.001);3)通过郊区DTR和UHIImax分布分析,初步提出DTR≥9℃为识别适合广州UHI发展的气象条件的阈值.通过DTR和UHIImax关系的研究,为识别适合UHI发展的气象日筛选提供了初步的方法和条件.  相似文献   

9.
10.
1前言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监督检验辖区范围内的混凝土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质量是关系到建筑结构能否安全可靠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从混凝土施工强度的检验角度探讨:在施工现场,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养护和管理等方面做好试件的检验工作。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方法的检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数学推导和采用随机发生器抽样办法,验证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效果,并提出较适宜的抽样数量以供使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建设强度与热岛的相关性——以重庆市开州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建设强度是城市热岛形成与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了揭示两者之间的量化关系,以重庆市开州区为例,在用地地块、规则网格和建筑斑块3个空间尺度上,使用ArcGIS提取地表温度(LST)与建设强度指标,利用SPSS分析其相关性并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用地地块尺度上,LST与绿化率、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之间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建筑底面积和总建筑面积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规则网格尺度序列上,LST与建设强度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系数随网格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在840m网格时达到最大值;总体上LST与绿化率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建筑斑块的尺度上,LST与建筑层数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总建筑面积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城市建设强度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城市热岛的形成与演变,而相关分析发现,建设强度指标并非都与LST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城市热岛除受建设强度的影响外,还受区域气候、城市形态、城市性质、交通方式以及建筑材质与色彩等多种因素的协同影响,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目的在于改善钢筋强度抽样检验的可靠程度。文中首先对常用的几种抽样检验方案的可靠程度进行了分析,指出这些方案误认坏品为好品的概率都取大。对目前钢筋强度统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如数据取舍、混合统计、直径负公差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今后钢筋强度统计中应注意之点。最后建议了适用于工地的单式抽样按量控制的钢筋强度检验方案。  相似文献   

16.
雷勇  胡杰 《建筑安全》2010,25(5):36-37
混凝土强度的检验是结构实体检验的主要项目之一,本文对同条件养护试件和标准养护试件的区别;回弹法和钻芯法的应用误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并附加了笔者在混凝土强度检验中常用方法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7.
李江瑛 《门窗》2005,(2):34-35
水泥胶砂硬化试体所能承受外力破坏的能力,称为水泥强度.它是水泥重要的物理力学性能,水泥强度检验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水泥产品的品质指标.  相似文献   

18.
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的检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程志军  徐有邻 《混凝土》2002,(11):21-23
本文讨论了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检验的各种方法及相关问题,并着重阐述了新修订的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检验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强度的检验是结构实体检验的主要项目之一 ,本文对同条件养护试件和标准养护试件的区别 ,回弹法和钻芯法的应用误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希望澄清一些错误看法。  相似文献   

20.
水泥作为基本的建筑原材料,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水泥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活动及建筑工程的质量。客观、科学地对施工现场水泥质量进行评定,为建筑施工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报告,是工程质检部门的重要职责。在长期的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实践中,有关水泥产品质量的争议时常发生。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建筑工程系统的工程质检站与建筑材料系统的建材产品质检站,或者水泥生产厂家的实验室之间所检测出来的实验结果时常出现差异。这集中表现在水泥胶砂强度检验结果上。普遍情况是工程质检站检测的强度结果偏低。由此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