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武汉市红庙立交城市地下人行通道自然通风情况进行CFD模拟研究,将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用于评价通风设计方案,为城市地下人行通道等工程通风设计提供经验。模拟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作为通道气流模型,提炼实测通道温度、湿度及风速等数据作为边界条件。模拟结果表明,温度、湿度及风速等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标准k-ε湍流模型可较准确地模拟城市地下人行通道的气流,CFD模拟可为城市地下人行通道通风设计服务。  相似文献   

2.
我国南方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使得城市地下设施易出现严重的结露现象,为减小维护费用,城市地下人行通道需尽可能地采取自然通风方式,通道的平面布置形式对其通风效果、避免结露问题十分重要。以武汉翠柳街地下人行通道为研究对象,对Z型城市地下人行通道进行现场试验测试,并辅以数值模拟,检验分析了通道的通风效果。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接近,Z型地下通道是通风换气较优的一种布置型式,自然通风效果较好,不易结露。  相似文献   

3.
摘 要:为了解决特长海底隧道发生火灾时的排烟问题,提出利用服务通道和联络横通道辅助送风的通风方案。利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建立隧道火灾通风模型,通过研究通风排烟时服务隧道内补风量与横通道开启数量对火灾烟气的控制效果,确定通风系统的技术参数。结果表明:火灾发生时,事故隧道内纵向通风风速2 m/s,同时开启火源上游3 个横通道,并在服务隧道两端各施加1.3 m/s 纵向通风风速,既可将烟气控制在火源一侧,同时不影响人员安全疏散,其控烟效果与通风网络解算结果一致。采用横通道辅助送风的通风方案,控制特长海底隧道内火灾烟气蔓延是具有理论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4.
通风竖井在地下联系通道通风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通道的构造特点使其通风系统设计较常规公路隧道更为复杂.论证了在苏州火车站地下交通联系通道通风系统中设置通风竖井的必要性,利用两个竖井将整个通道分隔为两个气流控制区段,通过对不同区段正常通风工况和火灾工况下的需风量的计算,考虑火灾排烟的有效性,将竖井设在环形通道的西北和东南两个对角处,其有效面积分别为10.6m2和11.7m2.  相似文献   

5.
高能耗及光污染是玻璃幕墙急需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智能幕墙是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幕墙,采用热通道节能和自动遮阳调节阳光。简述4个国外智能幕墙的工程实例,重点介绍智能幕墙的核心技术——通风幕墙的构造和节能原理,以及中国大陆最早的通风幕墙工程的设计及其冬季保温性能测试结果。交流在热通道设计中如何合理选择热通道宽度、风口布置、玻璃种类三个关键性参数的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6.
杨全新 《门窗》2011,(7):4-6
本文结合实际宽通道双层幕墙工程的设计,对双层幕墙的分类、气流组织及其实现有效通风、换气功能的细部设计等进行了简单分析,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重点阐述了地下人行通道通风的重要性,并从节能和节约投资的角度分析了地下人行通道采用自然通风的可行性和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结合现行的人防规范、图集与相关手册,分析了二等人员掩蔽所滤毒通风计算的不一致问题,并以某人防工程为例,从防毒通道面积、超压排气活门、防毒通道换气次数等方面,对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特长铁路隧道紧急救援站横通道内风流分布特性是救援站结构形式和防灾通风设计的基础和依据。本文针对某一单洞双线隧道平导救援站工程,深入研究紧急救援站横通道内风流分布规律,以及不同防灾通风系统和自然风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紧急救援站横通道内风速分布呈现出W型,中部和两端横通道内风速较大,沿两侧风速相对较小。自然风对横通道内风速分布有一定影响,靠近自然风入口一侧大部分横通道内风速显著增大。建议在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基础上,可适当减小救援站中部和两侧横通道面积以及减少相应横通道内风机配置。  相似文献   

10.
在具有横通道连接的双洞公路隧道中 ,当有一条线路发生火灾时 ,救灾过程中需要打开横通道把人群和车辆疏散到另一条线路 ,此时两条隧道内的通风网络发生了改变。借助火灾模型试验 ,研究了火灾时双洞隧道内不同风速组合 ,横通道风速的变化 ,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防灾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