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促进寒地乡村健康老龄化的推进,基于环境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途径,利用文献分析法选取评价指标,并采用模糊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调整和修正,构建乡村公共开放空间评价指标体系,为公共开放空间评价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建设在近几年里迅速崛起。但近年来乡村改造大多集中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内陆乡村地区,对于沿海地区富有本土特色的乡村建设仍存在着大量的空白。此外,一些过分追求速度而忽视本土特色和历史文脉的乡村建设,在给乡村带来资源的同时,也给乡村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北方典型沿海渔村现状的调查研究,立足于现状提出了沿海渔村公共空间的初步设计构思,积极探索乡村建设的本土化公共空间营造方式,希望通过对于公共空间的初步设计改造,赋予沿海渔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广东英德九龙镇牛一村为例,阐述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以激活公共开放空间为主导的乡村建设的规划设计思路与方法,找准村庄发展定位,通过梳理支撑村庄发展的人文主要轴线和生活次要轴线,对村庄公共开放空间进行由主及次的打造与更新,旨在提升村庄居民生活品质,为村庄发展提供动态式的有机更新策略,助力乡村实现复兴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研究分析乡村空间与乡村文化保守程度的关系,发现建筑、院落和公共空间的封闭都会导致居民的思想保守和文化落后。基于此,研究提出一种小家围合成小院落、小院落围合成大院落的乡村聚落规划模式,对乡村保守文化空间进行开放和重构。同时以新疆阿拉尔市托喀依乡二队的乡村规划编制实践为例,利用大院落乡村聚落模式,解决南疆地区乡村居住空间封闭造成文化固步自封和缺乏开放交流等问题,以期为南疆乡村振兴、文化润疆等工程提供可靠基础。  相似文献   

5.
乡村公共空间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地理基础,社区参与作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将其纳入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营建中能有效推动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文章通过阐述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营建社区参与的因素,构建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的空间建设过程与空间营造内容的两方面的社区参与策略,并以明月村为例,阐述了明月村公共空间营建的社区参与方法,以期为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的营建提供有效的社区参与策略,助力乡村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美丽乡村背景下乡村公共空间面临的变化、发展与挑战的分析,从价值体系、功能、布局3方面进行乡村公共空间重构理路。价值体系重构要保障村民的权益与主体性,重构乡村公共空间的政治、社会、文化价值观,强调乡村公共空间公平性的资源观与规划设计价值观。功能重构以传统内生型公共空间的转型和新内生型公共空间的建构为主要内容。布局重构在优化乡村公共空间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强化乡村传统内生型公共空间在乡村公共空间系统结构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乡村公共空间是乡村建设的核心,文章分析当下乡村公共空间的现状,阐述台湾地区社区更新的"社区营造"模式,以桃米社区公共空间营建为例,将社区营造模式植入到乡村公共空间建设中,运用社区营造的营建理念解决当下乡村公共空间中面临的衰落、空间功能单一等问题,总结社区营造推动下的乡村公共空间的营建策略。  相似文献   

8.
庞颖  王宁  孙伟斌 《山西建筑》2014,(34):18-20
通过对哈尔滨市周边金星村、叶家窝铺和韩祯窝堡三个村庄现状的重点调查和分析,从景观格局、住宅风貌、公共空间和绿化景观等方面提出规划设计要点,以期为北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解决乡村景观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相似文献   

9.
郑巍 《福建建材》2022,(9):54-56+77
乡村公共空间是当下乡村振兴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重要抓手。通过梳理乡村公共空间特性,以赤土社乡村振兴景观工程为例,介绍了塑造地方魅力的村口空间、乡村特色道路、溪流景观的设计,以及激活多样公共空间的布局,为构建良好的乡村空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乡村公共空间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乡村公共空间变迁的动力机制为主线,对建国后不同时期乡村公共空间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乡村公共空间变迁的原因。经过研究认为,计划经济以来,乡村社会的变迁中国家力量呈现"全面渗透→退场→弱化→回归"的转向,乡村公共空间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异化",改革开放时期逐渐走向"复兴",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日趋"衰亡",新时期乡村建设中对村民需求的忽视以及乡村文化的丢失,导致乡村公共空间的"迷失"。最后,对乡村公共空间的建设现状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1.
公共空间是人们活动与交流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共空间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乡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乡村公共空间作为乡村重要的组成部分,却面临诸多困境:传统意义上的乡村公共空间日渐衰败;新型乡村公共空间流于形式,缺乏使用性与活力,无法真正满足乡村居民多方面的需求;乡村公共空间现状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推进,人们对乡村公共空间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并趋向多样化,乡村公共空间的更新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本研究从空间多义性的视角下找寻乡村公共空间持续性更新的回应,基于朱家林村的发展背景,从居住功能和附属功能、周边环境的作用方式及相互关系出发,分析朱家林村公共空间的发展需求,以空间多义性的模糊性、过程性、关系性设计原则为理论基础,进而提出了边界消隐、弹性预留和功能融合三种更新策略,为当代乡村公共空间可持续更新提供新的理解视角,助力实现乡村公共空间更新,促进乡村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支撑,乡村公共空间则是村民集体活动的重要实物载体,却未能利用其优势承担文化展示责任。该文针对乡村公共空间的建造设计方法,选择三组案例进行分析,从建筑形式、材料知觉感受、建造技艺角度分析乡村公共空间的文化展示方式,总结建筑师在乡村公共空间中文化展示的多种倾向,从建构角度为乡村公共空间的文化展示设计提供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当下乡村振兴战略为时代背景,分析乡村现存的若干社会问题,探讨了浙、赣、皖等乡村的更新策略,并深入现场调研,了解当地乡村的营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七次现场踏勘,笔者对江西平地源村落的现状、村落的民居建筑形式、总体布局、景观环境,以及其独特的公共空间形貌和社会形貌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乡村的现状问题和村落资源。通过了解乡村公共空间的变迁与公共空间的演变,解析了公共空间承载村落本土特征的内在逻辑。根据现状肌理建立私有性空间和集体性空间的概念,重构村落的公共空间,激活村落活力,改善村落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5.
梳理了上海市总体层面公共开放空间规划,认为上海在总体层面上对附属性、非独立占地的公共开发空间的布局与设计、公共开放空间的品质与人性化服务、公共开放空间的网络连接系统、现状用地和非重点地区公共开放空间的引导等方面研究不足。通过总结和借鉴伦敦、纽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在总体层面公共开放空间相关规划的成功经验,希望能对上海总体层面公共空间的相关规划有所启发,使城市空间品质得到有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在如今的乡村建设中,乡村村民的日常生活以及乡村历史文化的延续都离不开乡村公共空间。乡村公共空间中的人文情怀对村民来说是特殊的情感,是村民对乡村的精神寄托。营造人文情怀的乡村公共空间对乡村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人文情怀的乡村公共空间概念以及构成类型出发,以苏州市金庭镇阴山村为例对人文情怀的乡村公共空间进行总体的规划设计以及点线面空间的营造。  相似文献   

17.
思仁公园位于粤中侨乡,是恒美坊——赵氏村落于1931年创建的一个公园。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兴起改良市政的公园建设,侨乡在华侨力量的推动下发展乡村物质建设,恒美坊利用村落的自然环境,创立纪念宗亲先贤的乡村公园。思仁公园吸收现代休闲娱乐理念,改进了村落人居环境条件,扩展宗族纪念性空间,延续了乡族的历史认同,村落的公共空间超越一家一族的局限,趋近于完全开放、共享的现代公共空间特征。思仁公园是近代时期中国南方宗族村落纪念性空间的公园化,也是乡村公共空间的近代化,其涵化融合的现代文明演进方式是广东侨乡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二都村位于浙江省德清县,它是长三角地区的滨水村落,河网密集,街巷纵横,村落围绕着街道、广场、公共建筑等公共空间有机生长,多采用小尺度体系,呈现出一种宽松舒适的尺度,是一处长江三角洲典型村落。通过实地调研,以及调查分析,在营造乡村特色景观的基础上,对村落进行了整体的整治规划。该文以二都村的公共空间改造为出发点,探讨长三角地区典型村落改造的开放空间营造策略和艺术处理手法,实现乡村聚落的保护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为其他地区的乡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大量具有资源优势的乡村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改造设计.但现存案例中许多乡村公共空间一味地照搬城市模式导致了"千村一面"的情形,使得乡村失去了原本的地域特色.文章以祝家甸村砖厂改造设计为例,从地域文化、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建筑材料与色彩、空间尺度等方面提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公共空间改造策略,来解决乡村公共空间地域特色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面貌得以进一步改善,如何发挥村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提上了日程。与此同时,乡村特有的地域文化价值日益被重视,如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公共空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黔西南州岜院村公共空间改造实例为切入点,在2019年"立村共生"乡村振兴探索计划的推动下,围绕"希望借点光,让村落变样",以"人—空间—社会"为出发点,对岜院村村委会前院、赵家湾篮球场两处公共空间进行改造,通过实践与当地村民共同探究了村民参与设计建造过程的合理性及必要性,提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公共空间的改造方案,为更好地激活乡村优势和改造乡村公共空间提供了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