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虑路网可达性的特点,给出城市避难空间的评价方法,并使用经典选址模型结合遗传算法解决新建避难空间的选址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避难空间的消防疏散方案的规划问题,建立基于网络模型的避难空间疏散路线规划方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网络模型,并考虑人群密度与通行能力的关系,使用Frank-wolf算法计算路网模型理想值。根据理想值提出更加适用于实际情况的疏散方法,并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2.
<正>应急疏散避难场所布局规划是城市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所造成的损害,有组织地安排避难救援,保护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规划采用"以灾种研究与需求预测为前提——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以现状场所资源分析与整理为基础——提高规划的实施性、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为原则——提高规划的权威性、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导引为抓手——提高规划的操作性"等编制方法与手段。规划在进行四个专题研究基础上,划定综合(市级、区级、街道)防灾分区、确定应急避难场所设置标准  相似文献   

3.
以解放碑地区E标准分区为例,分析列入社区级防灾疏散避难场所的场地总面积,进而分析社区级防灾疏散避难场所缺乏的区域。对照已批复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社区级防灾疏散避难场所基本覆盖整个标准分区。根据人口总量反算,避难场所面积不足,需多利用常规以外的场所,与城区危旧房改造相结合增加避难场所用地,外迁解放碑地区一定数量人口以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4.
刘原平  李冰 《山西建筑》2011,37(10):3-4
对避难疏散场所的定义、分类以及主要技术要求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且对太原市小店区的避难疏散场所的设置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作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意见,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了避难疏散体系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灾变环境下对保障城市安全需求的不适应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灾变环境下自适应避难疏散体系,探讨了灾变环境影响下避难疏散体系在防灾功能、层次结构与空间特征配合支撑、避难场所建设设防标准和应急避难场所配置系统协调四个方面的自适应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随着城市社会经济财富不断集聚,城市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尤其是"5.12"汶川地震带来的沉痛教训,使城市公共安全再度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一项崭新而延续性很强的工作,它体现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一项利民、便民的务实工程。贵阳作为西南地区重要城市,面临的地震形式严峻,对其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进行研究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校园建筑安全与疏散避难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磊  周有芒 《建筑创作》2008,(9):150-158
四川汶川地震校园建筑安全令世人瞩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若干份报告中都明示:面对威胁学生生命的某些校园,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倒塌的建筑。本文围绕国内外校园建筑安全的实际,综述了发达国家保障校园建筑安全的作法,并探讨了构建校园疏散避难空间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快速城市化和地震灾害频发的背景下,绿地系统的防灾避难功能得到极大重视。高校是城市中人口密集区域之一,又是国家人才的集中地,高校绿地系统应急避难机能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对福州大学绿地系统应急避难的机能进行分析,首先调查并统计整理了福州大学旗山校区的各项基本数据;其次运用ArcGIS的空间技术分析手段,分别以服务半径300 m、500 m计算缓冲区所覆盖面积;最后对绿地系统进行可达性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福州大学绿地避难系统基本满足紧急、固定的避难场所要求,但生活区和教学区人均避难面积相对较低;可达性方面教学区最弱,运动区最好。通过得出的结论,为提高该校园应急避难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罗书华 《建筑知识》2014,(5):293-293
在我国是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一旦发生重大灾害性事件,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安全地进行大规模紧急疏散高密集人群。尤其是当灾害发生在城区时,大规模的人员疏散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建立了一种网络优化模型,该模型以疏散过程最小费用流为目标函数,对疏散路径进行优化。目的是通过网络优化模型和GIS的集成,从而建立完善的应急疏散系统。  相似文献   

10.
高健  赵雅娟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11):1018-1019
分析地下大型商场超市安全疏散存在的不利因素。针对地下大型超市疏散通道过长和疏散宽度不足的问题,结合有关消防技术规范和日常工作的实际,进行分析和初步的技术论证,并提出设置疏散避难区的对策。以某地下大型超市为例,应用该方法设置疏散避难区,并进行性能化设计论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港口城市中港口产业用地的大规模分布会对人口避灾活动造成不容忽视的干扰,对避难场所疏散可达性构成消极影响。本文以名古屋港区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将港区避难所、大型避难公园、紧急避难公园依次组合,依据港口城市孕灾与建设环境设计人口疏散通行成本,通过ARCGIS空间统计工具分别进行成本分配模拟,测算不同组合下的避难场所在累计人口疏散通行成本最低时服务覆盖面积的变化和避灾人口容纳能力的提升。通过比较,论证三类避难场所在分工协作方式下承担的应灾功能和空间选址倾向对避难场所可达性优化、缓解港口产业用地的干扰作用,包括提升人口疏散的快速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老年人照料设施的疏散效率,以某老年人照料设施为实验样本,利用Pathfinder软件进行了疏散行为模拟,探索了空间要素对介助、介护老人疏散效率的影响。以疏散走道宽度、避难空间入口至老年人居室房门的平均距离为变量,架构了疏散场景-疏散行为模型组,对介助、介护老人的不同疏散行为进行了仿真模拟,对比了不同空间设计要素影响下的疏散时间差异,识别了影响疏散效率的空间薄弱区域,分析了引起疏散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最近避难空间入口至老年人居室房门的平均距离越小,疏散时间越短,将部分疏散困难老人的居室作为避难空间实施就地避难时,总疏散时间最少;走道宽度的增加对减少整体疏散时间效果不明显,但能够有效缓解拥堵。  相似文献   

13.
对“人防”规范中可供人员疏散的两种走道 ,即避难走道和疏散走道进行了讨论 ,分析了二者关系及异同。另外 ,介绍了工程上对避难走道的另一种提法“防烟通廊”的概念 ,并简单介绍了它在国内的工程应用实例及实体火灾试验室  相似文献   

14.
某高层建筑地下商业部分建筑面积超过20 000m2,采用避难走道进行分隔。利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方法,针对避难走道的方案能否保证其内部人员安全疏散的问题提出优化调整方案,并借助人员疏散计算机模拟探讨地下商业建筑人员疏散过程的规律,确定合理可行的避难走道及相关防火设计方案,保证地下商业建筑内人员的安全疏散。为地下商业建筑的合理设计提供建议,也可为类似工程的防火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下商业街疏散楼梯的问题,以某地下商业街为例,对于地下商业街直通地面的疏散楼梯不能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了地下商业街防火分区划分、防火分隔措施、人员安全疏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排烟系统、应急照明系统等方面的防火优化设计。针对下沉广场结合避难走道的疏散设计方案,通过Pathfinder进行人员疏散模拟,结果表明,在消防灭火设施及应急疏散设备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该地下商业街完成疏散的时间为297.53 s。  相似文献   

16.
城市应急避难所是指利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学校操场等场地,经过科学的规划建设与规范化管理,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避难、基本生活保障及救援、指挥的场所。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大型建筑应急疏散救援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GIS的大型建筑应急疏散救援系统的结构设计、疏散建模和应用案例等技术内容,通过系统的三层体系结构和功能设计,基于系统的危险源分析和最优应急疏散策略分析,实现人员在疏散通道上的合理分配、组织人员及时疏导阻塞路段等功能,并以可视化、具有真实感的模拟仿真测试对系统功能和应用效果进行仿真验证,以求能够为大型建...  相似文献   

18.
2005年29日,"卡特里娜"飓风席卷墨西哥湾海岸,影响范围远达上千公里,波及了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马州。沿岸的一些社区因此在地图上消失。在新奥尔良市,海水漫过一个接一个堤坝,淹没了城市内大部分区域,殃及上万居民。  相似文献   

19.
总结传统的二维消防疏散方式存在的问题,如疏散引导形式单一,静态的疏散引导表达等。利用BIM技术建立建筑消防疏散模型,结合自适应蚁群算法对建筑消防疏散路径进行规划,实现了建筑消防疏散路径的三维实时动态规划。案例应用表明,该方法得到的火灾疏散路径更加智能、安全。  相似文献   

20.
针对5.12汶川大地震后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和建设进行反思。通过对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原理和相关案例的研究与分析,从避难场所定位、容纳量测算、功能分区、应急通道设计、设施配置、标识系统以及无障碍设施等方面对城市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