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宽窄巷子历史文化街区边缘空间的现实情况入手,探讨了边缘空间的重要价值,针对边缘空间存在的问题引入了中医针灸疗法,利用针灸学定穴—疏络—调和的基本原理对其边缘空间改造提升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期望将其推广到历史文化街区及城市规划的更大领域。  相似文献   

2.
成都宽窄巷子历史街区的非物质文化延续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燕 《山西建筑》2009,35(13):21-22
研究了成都宽窄巷子历史街区的非物质文化构成,分析了非物质文化延续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以下几点延续方式:鼓励部分居民回迁、产业发展立足于传统生活、非物质文化保护与景观营造结合,以寻求非物质文化在历史街区中的持续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创意经济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历史街区的改造也正朝着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方式发展,而本土原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却逐渐消失。通过对成都宽窄巷子的文化要素分析,及其对产业发展状况的思考,对基于文化遗产、人文地理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历史街区中的发展路径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成都的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其宜人的尺度、具有识别性的街道空间、和谐的环境以及充满了浓郁的市井文化气息的生活方式,蕴含了它特有的场所精神。文章从该区域的现状入手,分析街道空间、人们的活动与场所精神的关系,初步探索场所精神营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李渊  何韵  赵炜 《华中建筑》2022,40(2):130-135
随着旅游开发逐步成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活化的主流模式,对游憩者满意度的研究在优化街区治理策略,提升街区更新活化效果等方面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以成都市宽窄巷子为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法识别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结合IPA分析法,从核心范围、游客数量、业态构成、游览路径、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梁爽  刘鸿涛 《四川建筑》2010,30(3):43-45
通过对成都市宽窄巷子30号院门头保护工程的介绍,对历史街区及古建筑保护中的设计、施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重新认识了历史街区及古建筑保护的原则,在具体的保护实践中探索了一些有实际意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对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在规划与建筑设计中总结出立足于完整性、原真性、多样性、可持续性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8.
城市街道对于城市形态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以宽窄巷子为例,分析形成街道的空间界面的第一次轮廓线和街道中由人为增添的附加物第二次轮廓线,探讨和研究街道空间形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历史街区代表着一个城市的过去,它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底蕴与地域文化,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以及历史街区旅游吸引力的不断提高,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外地游客感受成都历史底蕴、体验成都文化特色的重要场所,带来了大量的人流。文章以空间句法为基础,提出成都宽窄巷子历史街区慢行空间的问题,实施具体的优化设计和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通过规划设计,打造出成都市最具有历史风貌的休闲旅游区,成为成都市的历史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11.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娟芬 《山西建筑》2010,36(15):26-27
通过对南京现存的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调查,介绍了南京现存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和现状,分析了政府实施的保护措施,揭示了保护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考,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历史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形态与行为表达均具有特殊性。文章首先分析了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的三种类型及其区别于一般城市空间形态的关键要素——界面、尺度与色彩。其次,通过心理行为活动表达与活动行为表达的阐述,解析历史文化街区中的行为表达。最后找到了两者相互影响的互动关联机制,从更深刻的角度认识了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与行为表达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3.
浅析历史街区街道活力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琎 《山西建筑》2008,34(7):42-43
从历史街区的历史文脉角度出发,分析了历史街区街道空间的活力与特征,浅析了如何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基础上保护发展其特色特征,丰富与更新其街道空间的活力,以达到在保护历史环境的同时保证历史环境所蕴含的文化和精神的延续。  相似文献   

14.
李光旭 《山西建筑》2009,35(19):20-21
通过解读《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明确了两个文件中相关概念间存在的异同,探讨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中统一的概念用语,以使其真正适用于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马涛 《山西建筑》2014,(1):22-23
针对历史文化街巷地下空间利用进行了论述,介绍了历史街巷地下空间在交通、购物、库房、停车等方面的利用情况,指出地下空间的利用既可以解决交通的疏导、管线的敷设,还可以作为仓库等各项功能的延伸,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古村落公共空间的发展质量与村落文明的延续具有密切的联系,对村落公共空间形成、发展及变迁机制的研究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徽州古村落为例,实地考察分析公共空间的演变机制,提出外部经济资源的介入与组织形式的改变致使村民行为活动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经济、社会、文化结构稳定性的相继打破成为村落公共空间发展变迁的主因所在,也加剧了历史文化村落中公共交流的萎缩和文化认同感的缺失。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发展的相关建议,旨在使村落公共空间的留存与社会经济发展得以契合,传统优秀文化充分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以鲁迅故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调查分析其改造后的商业业态现状,并从业态结构、空间布局、交通环境等方面对该历史街区商业业态进行分析和评价,探析商业业态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来寻求鲁迅故里历史文化街区商业业态发展的最佳模式,同时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业态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历史文化街区与机动化的形成与发展特点,基于机动化蚕食历史文化街区的隐蔽性与危害性,通过深入研究,揭示了机动化蚕食历史文化街区的机理,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扬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之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州城自古是一经济消费城市,其产生不同于其它大多数中国古城内向的发展和筑城思路。今天扬州的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大多为明清时的遗存,而明清扬州的城市特色也不同于北方因政治或军事而兴起的平坦而方整的城市。清代的扬州盐商聚居,乾隆六下江南,当时麋集于扬州的盐商为了争宠,在运河沿岸掀起了造园热潮,其间分布着众多大大小小的私家花园和商贾会馆。今天从城中何国、徐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