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天祺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1987,9(4)
空调系统设计和运行调节所必不可少的湿空气性质图是涉及到许多基础理论的极为重要的技术工具。它的电算处理方法的研究,为电脑技术在空调领域日益扩大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论述了国外h-x(NC)图电算处理中有关的图型设计、各种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数值计算方法等问题,探讨了运用计算机绘图及其FORTRAN源程序的编制问题,最后分别以SI和MKS单位制输出二种可供实用的I-X(NC)图。 相似文献
2.
在使用湿空气冷却系统的冷库里,农产品放在敞开的、空气能透过的专用周转箱内,周转箱叠放成集装箱形式。湿空气冷却器靠墙布置在天花板下,湿空气流经叠放的周转箱后不断与室内空气混合,再回到湿空气冷却器中进行冷却和加湿,室内空气不断循环。在空冷器中作为冷却介质的是温度接近0℃的水,它由水泵从冰蓄冷器打到空冷器上部,喷淋在接触式换热器内。用专门的水分离器把水滴从气流中除去,从湿空气冷却器出来的空气温度为1.5℃,相对湿度为98%。其它设备如冰蓄冷器、蒸发器、蒸发式冷凝器和压缩机与目前空调系统常用的设备相同。 湿空气冷却法… 相似文献
3.
4.
湿空气的Yong分析是研究湿空气处理系统能量转化的重要工具,其关键是环境参考点的选择。综述了以往相关研究成果,根据空调应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和理由。并根据作者提出的观点,分析了一些实际的问题,指出湿空气Yong分析方法能够解决的问题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图解法确定湿空气的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繁琐计算,研制了用图解法计算水蒸气分压力和湿空气密度的专用列线图。湿空气的列线图是在压力700~800毫米汞柱、温度243~313°K和相对湿度0~100%变化范围内制定的。借助列线图,可以决定水蒸气分压力(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6.
作制冷空调方案常用到湿空气的焓湿图,但查图作图方法误差较大,此工作完全可由湿空气状态参数关系式编程计算替代。对空调系统和设备进行数学模拟,常需根据湿空气各状态参数间的关系式编制计算程序。这些关系式的改进有助于计算程序的改良。 相似文献
7.
8.
9.
鱼军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1985,(3)
通风工程中的湿空气比摩阻计算,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计算图表。许多同志是用干空气比摩阻计算图表来近似代替湿空气比摩阻计算的。通过下面的讨论将可看到,在低温情况下这种计算方法的结果是相当精确的。例如,在湿空气温度不高于50℃的情况下,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4%;但在高湿高温的情况下,用这种计算方法引起的误差是 相似文献
10.
利用神经网络预测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立新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2,21(4):7-9
由于湿空气的状态参数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采用传统的方法确定湿空气的状态参数既不便于软件实现,也不能适应空调实时控制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根据空调设计过程的特点,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两个湿空气状态参数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实现了湿空气状态参数的智能化预测,这一方法在空调系统实时控制过程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针对湿空气参数计算繁琐的特点,本文提出了采用计算机计算的方法,并提供了流程和设计思路。实际计算证实,该程序是准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13.
殷平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1988,(3)
本文对国内外现行的湿空气热力性质的计算公式和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组可用于空调和制冷工程中各种类型的湿空气热力性质数值计算的公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在通风工程中对湿空气比摩阻的计算,目前尚未有相应的计算图表,多用空气计算图表来近似代替湿空气比摩阻。这种计算方法,在低温情况下其结果是相当精确的。但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就会引起很大误差,还会引起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和设备选型错误。因此,有必要找出湿空气比摩阻所遵循的规律。作者试图利用现有的干空气计算图表,用干空气比摩阻乘以相应的湿度修正系数来计算湿空气比摩阻。下面就湿空气比摩阻进 相似文献
16.
热泵式溶液调湿空气处理装置在使用上具有显著的优点,在本文中我们对装置的结构以及运行原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热泵式溶液调湿空气处理装置的研究还应该投入更多的科研精力,以期它能为我们带来更高的舒适性以及经济回报。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5,(6)
长期以来,室内通风条件下热湿耦合迁移机理没有被清楚认识,导致了建筑能耗的提高和室内空气品质的降低。建筑室内湿空气迁移是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耦合产生的温度场、湿度场等多场相互作用的结果;另外伴随着室内湿空气水分蒸发与冷凝过程的作用,其室内环境迁移机制更趋复杂。本文综述了室内水分迁移、蒸发和结露等各类数学模型,并提出了未来需要重点研究的基础问题;这些研究将对于南方热湿地区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降低建筑能耗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