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高楼山隧道特殊的工程特点,本文展开通风方案研究。首先,借助规范及以往工程设计经验计算高楼山隧道的需风量,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全射流纵向通风不能满足高楼山隧道运营通风的需要,宜采用分段式通风。其次,通过对各分段式通风方案进行定量分析比选得出,高楼山隧道钻爆法施工采用2斜井送排式与射流风机组合通风方案,TBM导洞扩挖方案采用1斜+1竖井通风方案。  相似文献   

2.
全射流纵向通风在广州洲头咀珠江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洲头咀隧道位于广州市珠江主航道上,总长1530m,本文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隧道的通风方式按全射流纵向通风方案、射流风机 洞口风道式排风型纵向通风方案、送风型半横向式通风方案进行了定量和定性比较,并综合考虑技术、投资和运营多方面因素确定采用全射流纵向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3.
通风系统是长大公路隧道的关键一环,对建设及后期运营费用影响较大。宁攀高速火山隧道全长7 192 m,根据需风量计算结果,可采用全射流纵向式通风。也可布设通风井进行分段通风,通过对不同通风方案进行比选,综合考虑土建费用和运营费用,火山隧道左线采用两区段通风,右线采用全射流纵向式通风。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紧急救援站存在的通风方案的基础上对比不同风机布置方案:安全隧道、疏散横通道内布置风机(原设计);安全隧道内射流送风;疏散横通道内布置风机。得到各风机布置方案保证疏散横通道达到2.0 m/s的时间以及达到的最终风速。得到各风机布置方案皆可以保证疏散横通道防护门处风速达到2.0m/s以上,基本没有烟雾进入安全隧道和横通道;射流风机布置在紧急救援站附近与布置在隧道洞口最大的差别在于疏散横通道风速达到2.0m/s的时间不同;横通道内安装的射流风机实际达不到预计的通风效果,通风效率较低,不推荐采用。  相似文献   

5.
长大隧道独头掘进施工通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金仕 《山西建筑》2009,35(28):331-333
以高盖山4号斜井长大隧道施工通风为例,介绍了分阶段采用压入式,巷道式,射流风机辅助的混合方式通风方案,对整个通风系统的防漏降阻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该方案的社会经济效益,从而解决了长大隧道独头掘进通风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武汉东湖隧道长度6 522m,为目前全国最长的城市湖底隧道。由于隧道位于国家5A级风景区,对空气质量、景观要求极高,通风系统设计为工程难点。结合隧道线路走向、洞口周边环境条件,对三段竖井送排式通风、自然通风+全射流纵向通风、自然通风+竖井分段纵向通风3种典型的通风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比选。采用SES模拟软件对自然通风口和隧道内通风量进行了模拟计算,从隧道污染物排放、初投资、运行费、环保和景观等多方面进行了经济技术比选,推荐采用自然通风+竖井分段纵向通风的通风方案。  相似文献   

7.
武汉东湖隧道长度6 522m,为目前全国最长的城市湖底隧道。由于隧道位于国家5A级风景区,对空气质量、景观要求极高,通风系统设计为工程难点。结合隧道线路走向、洞口周边环境条件,对三段竖井送排式通风、自然通风+全射流纵向通风、自然通风+竖井分段纵向通风3种典型的通风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比选。采用SES模拟软件对自然通风口和隧道内通风量进行了模拟计算,从隧道污染物排放、初投资、运行费、环保和景观等多方面进行了经济技术比选,推荐采用自然通风+竖井分段纵向通风的通风方案。  相似文献   

8.
射流风机作用下的单隧道流场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射流风机作用下隧道的流场特性对火灾发生时隧道的通风、排烟效果有重要的影响.结合工程实例,采用FDS软件对射流风机作用下单隧道的流场特性进行了CFD模拟,获得了射流风机作用下单隧道内的流场特性,其研究结果对射流风机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徐君伟 《山西建筑》2014,(12):200-201
以进口工区为例,对龙泉山长大瓦斯隧道采用的射流巷道式通风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对实施过程中通风方案的两次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市域铁路山岭隧道内需设置射流风机以满足隧道在事故工况下的通风要求。射流风机位置往往距离车站较远,如何制定合理的配电方案,对配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起到重要作用。论文讨论了隧道内用电设备的运行特性,以此为依据提出配电方案,并结合实际工程,分析了电机起动时电压下降的计算以及变压器容量的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1.
车辆移动产生的交通风影响隧道运营通风系统,开展交通风作用下公路隧道流场分布和壁面压力特性研究,可为隧道运营期通风节能设计提供参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4省道溧水段华侨城长隧道工程为背景,首先基于FLUENT建立了射流风机和隧道三维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研究了不同射流风机组合下隧道内通风情况;然后基于组分运输模型,以CO为模拟因子,分析了隧道内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和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当开启单、双射流风机且每组射流风机距离较近时,隧道通风效果最优,污染物扩散最有利,采用该种方式开启风机,将极大有利于隧道运营的通风节能。  相似文献   

12.
李书万 《山西建筑》2011,37(4):173-174
结合工程实例,展示了隧道运营通风方案设计过程。通过综合洞口风道式通风及射流风机通风的优点,避开各自的缺点,设计了一套适合内燃机车单线铁路长隧道的通风方案,对同类单线长隧道运营通风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暖通空调》2021,51(3)
汕头苏埃隧道为特长水下盾构隧道,中部为盾构段,两端为明挖暗埋结构。充分利用盾构的圆形结构特点,对4种隧道通风方案进行了比选,确定明挖段设置射流风机+排出式通风井+盾构段设置土建排烟风道方案为推荐通风方案。结合方案的风塔位置、洞口污染物指标介绍了运营通风系统设计,指出运营通风方案与行车速度有直接关系,不能简单采用风塔+洞口排风模式。运营通风方案既要满足洞口污染物不超标,又要合理配置风机等设备。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地铁隧道通风设计中射流风机基本采用壁龛式设计。利用CFD对多达45种不同的壁龛尺寸以及无壁龛条件下的射流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最终确定出不同壁龛尺寸对射流风机升压力和诱导段长度的影响。给出了射流风机壁龛式设计的建议尺寸。  相似文献   

15.
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隧道不同位置发生火灾时进行了模拟分析。选取火灾规模为10 MW,设定不同起火位置、不同入口风速、不同风机运行方式,分析隧道内CO浓度分布和临界风速,得出风机射流方式对隧道内CO浓度分布的影响和人员逃生方向的选择。隧道入口附近发生火灾时,尽量采用第一组风机正向运行。隧道出口附近发生火灾时,保持射流风机的正向射流状态。隧道中部附近发生火灾且隧道的风速能达到临界风速时,能有效控制烟气回流现象。  相似文献   

16.
曹晓程 《建筑施工》2022,44(1):188-192
为保证隧道内施工安全,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天然气过江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通风排污方案。研究建立了天然气过江隧道的三维通风模型,以施工人员呼出的CO2浓度和电焊产生的烟尘浓度为评价因子,研究了不同施工阶段污染源的释放位置及浓度对隧道内污染物分布的影响,来评价采用隧道入口送风和隧道内部射流风机共同作用下的通风排污效率。研究发现污染源的释放量对污染物的分布影响最大,污染源的释放位置不同会对隧道内污染物浓度产生一定影响,其中最不利的工况位于隧道两端。  相似文献   

17.
论述隧道不同通风方式特点及确定原则,并利用流体力学射流理论,分析了射流通风的流动模式,给出了纵向式全射流通风工程设计实用计算公式。最后结合设计实例就隧道通风设计谈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8.
通过理论推导的方式得出隧道内火灾时自然排烟的简化计算模型,以及自然排烟与射流风机组合模式应满足的临界关系。通过FDS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隧道内发生火灾时采用自然排烟模式进行排烟的有效性、自然排烟与射流风机组合模式的可行性,提出了人员安全疏散和火灾扑救的对策。研究为隧道内排烟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高速铁路隧道的阻力分布特征及通风压力计算模型,运用网络通风理论,结合典型工程案例计算了不同工况条件下隧道内各段的风速、风量分布。结果表明:高速铁路隧道的通风竖井距离隧道出入口较近时,会在隧道出入口形成通风短路,使得区间隧道内的纵向排烟风速受到影响;在隧道洞口设置射流风机,能够增强区间隧道内纵向排风效果,有效解决分段式纵向通风短路问题,保证火灾上游人员的安全疏散及消防救援。  相似文献   

20.
针对特长公路隧道建设制约因素之一的隧道营运通风问题,以湖南雪峰山隧道(7000m)的通风方案为对象,开展全射流风机通风模式、斜(竖)井送排式纵向通风模式以及送排风口(道)几何参数等的研究和计算分析,并指导该隧道通风的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及其相关的通风用土建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