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情况下,地铁车站施工顺序为先管线迁改施工、然后交通导改施工、最后车站主体结构施工。管线迁改施工需要较长时间,但为加快施工进度,在道路路幅较宽及周边有可利用地块等有条件的路段,应考虑管线迁改与车站主体结构同步施工。基于此,以福州地铁5号线浦上大道站为例,对管线迁改与车站主体结构同步施工的交通导改进行研究,论证了同步施工的可行性,同步施工的实施有效加快了浦上大道站的施工进度,节省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2.
根据车站不同部位所处的不同环境和地质条件,站厅层、站台层、出入口分别采用不同工法,很好地解决了重要管线不迁改、交通影响大、重要建构筑物沉降控制难度大等问题,工程进展顺利,施工安全,投资可控,工期满足要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明显,对于类似环境条件下的地铁车站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地铁车站周边建筑密集条件下,车站施工地下市政管线迁改可利用空间是有限的,迁改管线的横断面设计会影响管线迁改的可实施性和车站基坑的安全性。论文总结了有限空间条件下地铁车站管线迁改横断面设计遵循的3个原则:基坑安全、管线安全净距和施工便利,并以福州地铁2号线具体车站为例,论述了地铁车站管线迁改横断面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发挥地铁的服务功能,主干道十字路口往往是地铁车站位置的首选,而这些位置的周边环境却相对复杂,交通繁忙、管线众多等因素对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有较大的影响和限制[1]。通过对比厦门地铁车站以及北京地铁某车站跨路口段采取的施工工法,从交通疏解、管线迁改、工程风险、工期及造价等方面对各种施工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希望能对本地区今后类似地铁车站提供设计及施工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朱长银  张良霄 《安徽建筑》2022,(8):109-110+122
目前在轨道站点施工过程中,开挖主体车站、出入口等深基坑位置有现状供水管道时,一般会将球管原位置换为钢管或者重新移位迁改。但管道材质置换和移位迁改都需进行停水施工,影响范围广,施工难度大。文章结合工程实际经验介绍一种优化施工方法——钢套管悬吊保护法,该工法可以较好地减小用户影响,较为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深基坑开挖所涉及到的供水管道迁改保护情形。  相似文献   

6.
目前地铁车站风道施工受征地拆迁、交通疏解及管线迁改等诸多前期因素制约,实施难度较大,并成为影响车站工期的控制因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风道采用顶管施工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供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铁建设会导致既有市政管线的迁改,市政管线具有管网数量多、服务范围广、埋设深、管径大、迁改难度高等特点。结合成都地铁6号线一、二期工程,对地铁管线迁改工作思路、基本方法、迁改基本原则进行分析;探讨了市政管线常用施工措施如明挖、支护开挖、顶管、拖拉法及泥水盾构等的适用条件;介绍了地铁6号线典型管线设计思路,提出设置出入口位置或改变其出口爬坡形式避让埋设深排水管、排水管道合理改渠道等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叶家成  梁嘉韵  温喜廉 《建筑施工》2023,(11):2276-2279
为实现在不影响地铁车站正常运营前提下,更好地完成地铁车站风道结构及其附属冷却循环水管线的迁移改造,该施工技术通过BIM应用重构风道结构和冷却循环水管线的三维模型,并基于此进行复杂施工工况下风道和管线迁移改造的施工策划。经方案比选分析,优先把需迁改的管线迁改至可保留的原有风道结构上,再进行原风道结构的拆除改造,最后以“部分原有风道结构+型钢内支撑+新浇支护墙体”的形式重新构筑保护迁改管线的临时管廊。这使得地铁车站冷却循环水管线迁改的分项工程在施工组织上无紧前工作,更有利于把该部分工作的施工工期控制在寒冷季节完成。  相似文献   

9.
某横跨道路的地铁车站出入口地质软弱且地下管线复杂,要在地面交通不中断的前提下进行基坑施工,利用人工挖孔桩施工灵活、桩径匹配方便的特点,将基坑围护结构与管线的悬吊装置、地面交通疏解等整体考虑,实施效果较理想,文中总结了基坑方案比选和管线保护、交通便桥处理等的思考和设计过程,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0.
结合长治路道路工程管线综合在长风街地铁车站处的设计,阐述了城市地铁建设对城市地下管线的影响,对现状管线的保护和迁改、规划管线的近远期接合设计的必要性和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地铁车站建设与城市市政管线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2月23日,绍兴轨道交通1号线二环北路站正式开始车站主体结构基坑开挖。二环北路站位于越城区二环北路和解放大道路口,沿解放大道南北向布置。车站为地下两层,长217 m、宽19.7 m、深17.4~18.4 m,设置4个出入口及2组风亭,出入口分别位于十字路口四个角落,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该站于2018年1月份正式开工,在参建各方的努力下,克服绿化迁移繁琐、管线迁改工作量大、交通组织复杂和连绵阴雨  相似文献   

12.
市政排水管线敷设在道路下,具有管径大、埋深大等特点,排水管线与地铁共用地下空间,地铁建设不可避免会导致既有管线的迁改。论文以郑州地铁10号线西流湖南站DN2 600 mm雨水管道、DN800 mm污水管道迁改为例,对管线迁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介绍了顶管施工竖井的工法、施工顺序以及监测方案;探讨了工程施工中的重难点以及处理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沈阳地铁某换乘车站出入口过街通道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出入口下穿市政管线较多,施工期间采取深孔注浆等措施加固地层。文章以暗挖出入口为研究对象,使用MIDAS-GTS软件计算分析,分别以GB50157-2013 《地铁结构设计规范》、GB50911-201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为依据,核算管线沉降变形,以判定施工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过街地下通道常需下穿交通繁忙且管线密集道路,为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对交通的不利影响和降低管线迁改难度,常使用顶管法和浅埋暗挖法,但针对覆土少、管线密贴难度大的暗挖施工过街通道方法较少。通过对依托工程研究,总结出一套采用微型管幕超前支护、超前小导管预注浆、中隔壁法和在路面铺筑防滑厚钢板等综合性浅埋暗挖施工技术,该技术可提高施工的安全稳定性,简易高效,且施工过程中无需占用上方道路,可将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限度,给类似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俊 《中华民居》2012,(3):221+214
地铁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与市政管线发生交叉,大部分管线采取迁改、回迁的方式,减少对施工的影响,对于不具备迁改条件的管线,管线的保护成为安全的重点,特别是与水有关的管线更是管线保护的重中之重,当地质条件为湿陷性黄土时,对水管的保护尤为重要.西安地铁一号线枣园站出入口暗挖通道上方有一条DN2200排水管,承插式接头.与开挖面净距仅64cm.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了管线沉降,确保了管线安全.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地铁10号线芍药居车站东南出入口隧道下穿太阳宫大街工程为例,详细分析超浅埋及软流塑地层条件下,浅埋暗挖隧道穿越道路与管线工程的特点、难点及影响沉降的因素;介绍采用隧道断面由大跨变小跨、地层变位的分部与分阶段控制、分段前进式超前深孔注浆等一系列施工技术,并对类似工程的施工安全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会伍 《市政技术》2011,29(2):75-77
以北京地铁4号线03标段角门北路站(已竣工,现马家堡站)为背景,针对地铁通风道断面大、埋深浅、交通繁忙、市政管线多等不利因素,对大断面地铁车站附属通风道暗挖施工关键技术进行探讨。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周乐敏  章晓鹏  戴森 《建筑施工》2008,30(5):337-341
上海市正处轨道交通建设的高峰期,大量车站位于市区繁华地段。针对地铁车站施工与地面交通组织、管线搬迁矛盾的难题,介绍了先修筑临时路面系统、然后在路面系统下修建地下结构的盖挖法施工技术。采用盖挖法施工能减少对地面交通和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施工噪声,也为城市繁华地段施工中出现的"零场地"问题找到了较为有效的解决办法,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动拆迁,从而有效节约整个工程的成本和工期。  相似文献   

19.
刘明 《江西建材》2024,(2):227-229
针对传统地铁车站明挖法施工占地面积大、影响交通等问题,文中对车站出入口明挖段采用倒挂井壁法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以北京房山北线02标首经贸站为案例,通过对倒挂井壁技术原理的分析,探讨了该技术施工关键要点和技术控制措施,重点分析了A号出入口倒挂井壁具体施工流程,并对施工效果进行了三方面的分析。研究表明,倒挂井壁法施工场地占用小,经济费用少,地层扰动小,土体更为坚固,对周边建筑和地下管线的影响小。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可为类似场地受限和临近重要建筑物出入口明挖段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戴薇原 《福建建筑》2014,(4):37-38,24
错综复杂的地下管线对地下空间的施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何选择合适的管线迁改方案,往往成为了影响主体结构施工及交通疏解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南街地下空间污水管为例,对迁改方案进行了探讨,从而得出比较适宜的迁改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