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沙坨火山岩油藏于2000年天然能量投入开发,2003年产量达到峰值33万吨,采油速度2.9%,之后底水快速锥进油田产量迅速递减,受裂缝性油藏固有特征和配套措施效果差等因素制约,油田处于低速开采状态,年产油仅1.84万吨,采油速度0.14%。2013年开展1井组氮气泡沫驱先导试验,见到了良好的增油效果,井组最高日增油10.5t,含水下降5.1%,阶段增油3 500 t。在此基础上,在主体部位整体规划非烃气驱井组6个,预计提高采收率4.67%,目前已转驱5井组。面对纯氮气驱阶段油井气窜严重等问题,开展气窜井组综合调控工作,实现井组产量大幅上升,有效延缓了区块产量递减。  相似文献   

2.
T油田是典型的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稠油油藏;目前,该油田已开展蒸汽吞吐先导试验。但是由于裂缝发育,油藏热采效果较差。如何提高此类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以T油田为依托,根据地质建模成果,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小井组模型分别建立单井和井组蒸汽吞吐模型,并考虑平面和品字形两种不同的布井方式对此类油藏热采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井组整体吞吐开发效果明显好于单井蒸汽吞吐,且品字形布井能够进一步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油砂山油田Ⅵ断块以前主要靠天然能量开采,驱动能量主要为弹性驱和少量的溶解气驱,Ⅳ断块在2000年投入注水开发,Ⅵ断块2008年正式投入注水开发。油田Ⅵ断块因油砂体展布性差,砂体"薄、多、散"特征明显。导致常规注水开发效果较差。水井一线油井见效时间慢、受效井多为单向受效。因此油田开展先期注水试验摸索大排量注水下油井见效时间、井组生产规律等资料为油田Ⅵ断块后期开发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4.
牛心坨油田自2002年以来在主体部位实施分层系注水调整,目前进入中高含水期快速递减阶段,可采储量采出程度81.7%,综合含水达到72%。目前下层系及合采区水窜、水淹严重,进入中高含水期。牛心坨油田是低渗裂缝性油藏,生产井为压裂投产,导致油水关系复杂,加上注水井调剖轮数的增加和井组采出程度的提高,残余油分布越加零散,动用难度日趋加大。近几年,在牛心坨油田实施的注水井深部调剖虽然取得了较好的稳油控水效果,但措施效果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难题,提出根据不同开发时期利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注水。在先期采用先导性实验井组、裂缝系统研究、注水方式优化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注水效果;在中后期采用水淹规律研究、不稳定注水研究、提高注水波及体积研究、优化水井射孔方案等方法也取得了较好效果。这种系统化的注水方式,使油田开发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低渗透油田一个井组开发历程的研究,对井组实际的开发效果进行了分析,并且结合井组改造措施提出了低渗透透油田开发的几点认识:采取早期精细分层注水,可以有效控制含水上升速度,缓解层间矛盾,保持油井长期稳产;选好油井的合适压裂时间,不但取得较好增油效果,而且措施有效期长,增油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对于水驱开发的油藏,受井网布置、储层非均质性及注水政策调整的影响,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开发矛盾日益突显,在纵向上,主要表现为层间吸水或采出差异性越来越大,单层突进现象明显,注水波及体积较小,严重限制了物性较差储层产能的发挥,导致各层动用极不均衡。在平面上主要表现为沿物源方向或者裂缝发育方向油井水淹重,注采敏感,而垂直物源或裂缝方向油井能量补充不足,水驱效果较差。水驱油的压力系统将越来越满足不了开发的需要,在目前的开发模式下,如不转变开发理念,进一步提高井组采收率的手段和空间都将十分有限。为了改善开发效果,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在新立油田M区块选取一个注采单元试验了氮气泡沫驱油技术。氮气泡沫流体以其"堵大驱小,遇油消泡遇水稳定"的特点,在改善井组开发效果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注水开发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由于吨油折耗过高,对七棵树油田进行了整体关停。关停后,依照油水井关停分析不停的原则,以井组为分析对象,根据油水井静液面保持水平,对储层非均质性、裂缝强度等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主要影响因素。认为油田压力保持水平过低,平面非均质性是影响压力水平的主要因素,下步开井生产后,针对平面矛盾情况提出了区块采液强度下降的参数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9.
与同步注水相比,超前注水开发方式在合理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地层压力及保持油井较高生产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A油田是一个典型的低渗透裂缝性油田,为持续有效开发,选择B区块开展超前注水试验,通过开发效果分析,认为超前注水是提高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黄陵油田储层物性较差,定向井单井产能低,水平井开发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天然裂缝发育,注水补充地层能量易造成油井水淹。通过研究黄陵油田的裂缝规律,及其对注水开发的影响,探索合理的注水方式。为下步黄陵油田的开发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裂缝型油藏裂缝发育,常规颗粒调驱剂重力分异严重,导致无法进入油藏深部的问题,以海上J裂缝型油田为目标,通过室内研发出等密度颗粒调驱剂,该调驱剂由热塑性树脂DF-2、膨胀剂PT、助溶剂ZR-01以及密度调节剂KB-02组成。室内性能评价表明:与高密度颗粒调驱剂以及低密度颗粒调驱剂相比,等密度颗粒调驱剂能够进入裂缝深部,残余阻力系数分别提高37.33%和32.90%,采出程度分别提高142.31%和56.20%,等密度调驱剂具有运移性好,封堵强度高,提高动用程度大的特点。该体系在海上J裂缝型油田B井组进行了现场应用,累计增油5780m3。  相似文献   

12.
某油田为巨厚超深海相砂岩油藏,纵向非均质性以及不规则井网导致纵向及平面水驱不均匀,水驱效率变差。利用间歇注水达到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提高注入水的利用率,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效果。某油田经过几轮次间歇注水,遏制了井组含水上升,实现了油田稳油控水,维持了油田高采油速度,增加114万吨水驱储量。  相似文献   

13.
低渗透裂缝性油田,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裂缝发育水井压力上升迅速,油井见水快,调整效果不明显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近两年,新肇油井见水有加剧的趋势,严重制约了油田的开发效果.本文描述了新肇注水基本特征,并对裂缝油田注水开发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几点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厚层特稠油油藏汽驱井组蒸汽超覆严重、厚层底水普通稠油油藏底水快速突进、薄层边水特稠油油藏油水关系复杂、薄层特稠油油藏边部储量难以有效动用、火山岩裂缝性底水稀油油藏底水突进严重5类不同类型油藏中存在的开发矛盾,以精细地质研究为基础,以水平井技术为依托开展对老油田挖潜。共部署了71口水平井,实施55口,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增加地质储量326.66×104t,预计提高采收率7%以上,为老油田"二次开发、深度开发、多元开发"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5.
红河油田长81油藏具有初产高、递减快、后期地层能量亏空严重的特征,部分油井间歇出液或者不上液,由于天然裂缝发育以及井间压裂缝存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极易沿裂缝水窜,注水效果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分析了敖南油田储层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的发育状况及对敖南油田注水开发的影响;根据注水井注水压力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周围油井受效及见水的过程,并初步确定了注水井裂缝的开启压力;分析了裂缝对敖南油田地层压力的影响。并提出利用天然能量、控制注水压力、堵调结合、水淹井转注等手段减轻裂缝对注水开发的影响,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减缓油田产量递减。  相似文献   

17.
油田注水是开发过程中补充地层能量,提高采采收率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采用合注技术虽然可以满足注水保持地层压力的工艺要求,但因曲堤油田部分区块、井组油层的非均质性较强,笼统注水时出现注入水沿高渗带单层突进,而低渗、薄差层未能发挥应有的潜力,使层内、层间、平面矛盾更为突出。因此,随着油水井精细化管理水平地不断提高,为满足不同区块、不同开发层系对能量的需求,采用分层注水工艺分层补充地层能量,通过分层注水,一些薄差层、难动用层的能量得到了有效补充,油藏采收率得到提高,开发形势日趋好转。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敖南油田裂缝发育,注水开发过程中裂缝性见水矛盾突出实际,应用无源微地震监测技术研究了敖南油田储层裂缝的分布、走向及层位,通过裂缝发育状况对水驱前缘变化的影响,应用泊松比法结合注水井指示曲线,制定了裂缝性敖南油田合理注水参数,指导下步油田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9.
火烧山油田由于裂缝极其发育,注水开发后,油田大面积水淹水窜,产量递减大,针对单井点治理效果逐年下降的问题,开展了整体调堵水技术研究,进行区块整体治理,在实践中形成以调剖为稳产基础,调堵结合改善裂缝储层特性,调剖分注结合改善裂缝油藏注水效果的综合技术,并形成了针对不同裂缝窜流系统的封堵技术、针对不同治理阶段的组合堵剂技术、采用分注调剖相结合的细分层调剖技术、重复措施井治理技术等,并对施工工艺进行了优化。整体调堵技术有效改善了裂缝性低渗砂岩油田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确地认识和预测油田含水上升规律,是实施油田稳油控水,提高油田整体开发效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X油田为一生物礁地层圈闭的块状底水裂缝型油田,油藏边地水能量充足,油水粘度比大。开采特征主要表现为见水早,含水上升速度快。本文根据油田PVT和动态数据对含水上升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整体压锥能显著提高油井产量、降低含水,有效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对指导本油田制定稳油控水措施及同类油田开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