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烟草废料中多酚类物质的浸提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烟草废料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进行了探讨,对浸提溶剂的种类、料液比、浸提次数及浸提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研究了微波、超声波等不同处理方法对浸提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丙酮和水(1:2)作为浸提剂效果较好,在料液比1:9,温度40℃,48h的条件下,浸出液中多酚类物质的浓度为4.13 mg·mL-1.而用超声波处理时,浸提时间缩短至5 min,浸提液中多酚的浓度为4.31 mg·mL-1;在用微波处理时所需时间更短(90s),浸提液中的多酚类浓度为4.99mg·mL-1.利用微波或超声波辅助处理,可以大幅度缩短浸提时间,提高浸提效率.  相似文献   

2.
烟草和烟气中酚类物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中的多酚类物质(如绿原酸、芸香苷和莨菪亭)对烟草品质有重要影响,卷烟烟气中的简单酚类物质(如邻、间、对-苯二酚、苯酚、邻、间、对-甲酚)是烟气主要有害成分之一;烟草和烟气中酚类物质的分析检测及其相互转化规律一直是国内外烟草行业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总结了近年来烟草中主要的多酚物质和烟气中主要的简单酚的分析检测方法以及多酚与简单酚之间的转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测定马铃薯皮多酚的抗氧化活性。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马铃薯皮多酚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马铃薯皮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马铃薯皮多酚对油脂的抗氧化能力。马铃薯皮多酚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最高达18.33%,且在低浓度清除能力明显高于同浓度抗坏血酸(Vc);马铃薯皮多酚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达92.26%。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达86.08%。油脂中添加马铃薯皮多酚提取液,可以明显降低油脂的过氧化值(POV)。马铃薯皮多酚对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都有很好的清除效果,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油脂过氧化值随时间而延长的程度,是很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4.
黄小梅  邓祥  吴狄  王坤 《广州化工》2013,(22):76-78
采用超声波法提取金银花中的多酚类物质。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等因素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择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进行L9(34)正交试验,得出总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乙醇体积分数为50%,料液比为1∶25(g·mL-1),超声温度为50℃,超声时间为2.0 h,最大提取率达到2.920%。  相似文献   

5.
葡萄籽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及其对清除自由基的保健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福祥  韩菊  张兰 《化学世界》2001,42(11):576-578
用乙酸乙酯 -水作提取剂从葡萄籽中提取多酚类物质 ,研究了提取过程中温度、压力、沉淀条件等因素对产物性质的影响 ,获得了适宜的操作条件。结果表明 ,当温度为 40~ 5 0°C,真空度为0 .0 6~ 0 .0 8MPa时 ,可有效防止提取产物的氧化、缩合 ,并能获得较高的提取率 ,还对提取产物的结构及对清除自由基的保健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采用乙醇提取石榴籽多酚类物质考察了乙醇浓度、温度、时间、料液比等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条件是: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5 h,料液比1∶12(g/m L),物料粒径60目,提取2次。此条件下平均提取率为0.97%。  相似文献   

7.
采用乙醇提取石榴籽多酚类物质考察了乙醇浓度、温度、时间、料液比等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条件是: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5 h,料液比1∶12(g/m L),物料粒径60目,提取2次。此条件下平均提取率为0.97%。  相似文献   

8.
本文定量地研究了在铁强化模似食品系统中,抗坏血酸及pH值对铁离子化合价态的影响。证明抗坏血酸对提高铁的生物效价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在较低pH值下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采用乙醇/(NH4)2SO4两相盐析体系,从酿酒副产物葡萄籽中提取多酚、类黄酮和原花青素。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下用组成(质量分数)为30%乙醇/18%(NH4)2SO4的体系提取葡萄籽中多酚、类黄酮以及原花青素,得率分别为64.54、42.45、23.16 mg·g-1;它们富集于上相乙醇相,萃取回收率分别为97.31%、98.19%、97.92%。室温条件下用2,2-二苯基-1-苦基肼(DPPH)法与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ABTS)法测定两相盐析萃取物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能力,IC50分别为61.85、71.76 mg·L-1,比传统的热回流提取物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陆旋  周达炜 《浙江化工》2012,43(11):26-29
采用正交实验法(采用b(34))对桑叶中黄酮多酚类物质提取条件进行了分析,优化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桑叶中总黄酮与桑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料液比1:60,乙醇体积浓度60%,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2.5h,从桑叶中提取的总黄酮与桑多酚的提取率达最高。  相似文献   

11.
张会轻  卢雪娟  李红霞 《河北化工》2011,34(6):31-32,4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氨基柱(250×4.6 mm)对VC及脱氢VC进行分离测定。流动相乙腈和三氟乙酸的比例为85∶15,脱氢VC和VC的保留时间分别为3.93 min和4.45 min。  相似文献   

12.
刘祯 《河北化工》2005,28(3):20-21
综述了近年来维生素C生物转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HPLC-ELSD法测定维生素C酯化过程中的古龙酸和古龙酸甲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同时分离并测定维生素C生产过程中两种组分的方法.此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可为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提供准确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缑卫军 《河北化工》2007,30(4):50-52
提出了用抗坏血酸代替1,2,4-磺酸(1-氨基-2-萘酚-4-磺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循环冷却水中二氧化硅含量的方法.在610 nm波长处,当水中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扩展范围可达0.22-10.8 mg/L,最大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7%,其准确度、精密度均能达到分析要求.同时该方法也可用于锅炉水中二氧化硅含量的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15.
王凤翔  郭红梅 《广东化工》2011,38(5):199-200,219
基于抗坏血酸将Fe3+还原为Fe2+,用邻二氮菲作Fe2+的显色剂,用pH 5.4的六亚甲基四胺-HCl缓冲溶液调节体系酸度,建立了测定抗坏血酸含量的新方法,即显色光度法测定药物中的抗坏血酸。讨论了最佳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抗坏血酸浓度在0~10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此方法可应用于药品、合成样品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闫荣哲  齐志良 《河北化工》2007,30(11):74-75
建立饲料级维生素C磷酸酯镁含量测定方法.分别测定样品中的总磷和杂磷,用钼蓝法,在710nm处比色.对标准曲线的线性、精密度、稳定性进行考察.该方法线性方程:A=0.324 6 ρ 0.051,在0.5-2.5 m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7 9);显色后2 h内比色结果稳定.该方法适合于饲料级维生素C磷酸酯镁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抗坏血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定量过量的铁(Ⅲ)与抗坏血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Ⅱ),新生的铁(Ⅱ)在一定条件下能与2’2-联吡啶生成红色配合物,从而建立了一种测定抗坏血酸的新方法。体系最大吸收波长λmax在520 nm,抗坏血酸质量浓度在0.4~7.2 mg/L内服从比尔定律,其线性回归方程为A=0.100 9c 0.003 9,相关系数r为0.997 7。利用该方法进行回收试验和样品测定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双链和单链DNA修饰的玻碳电极,并且比较了抗坏血酸在裸电极和DNA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性能,同时研究了扫描速度、pH对抗坏血酸在双链DNA修饰电极上的氧化性能的影响,计算了电子转移系数。  相似文献   

19.
Effects of ascorbic acid (AA) and ascorbyl palmitate (AP) on lipid hydroperoxides were evaluated during the formation and decomposition of methyl linoleate hydroperoxides (ML‐OOH). AA and AP at 1 and 10 mM levels had no effect on the formation of ML‐OOH during the autoxidation of methyl linoleate at 40 °C. However, depending on the reaction medium, AA and AP at 0.2 and 2 mM either slightly inhibited or accelerated the decomposition of 40 mM cis, trans ML‐OOH in hexadecane or in hexadecane‐inwater emulsion. The increased decomposition rate of ML‐OOH, when compared to a control sample, was apparently due to the reductive activity of AA and AP on metal ions present in the system, as the addition of EDTA improved the stability of ML‐OOH. The mor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ecomposition reactions of ML‐OOH suggests that under favorable reaction conditions AA and AP were, to some extent, capable of acting as hydrogen atom donors to peroxyl radicals and reducers of hydroperoxides to more stable hydroxy compounds. However, since all these effects of AA and AP on lipid hydroperoxides were relatively small, it is assumed that the antioxidative activity of AA and AP as well as their effect on the stability and reactions of lipid hydroperoxides in biological systems and in foods is mainly related to their synergistic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antioxidative compounds such as tocophero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