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粉体颗粒流动性的分形维测试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体颗粒粒度分布分形维能很好的表征颗粒群粒度分布.本文通过建立数字显微颗粒粒度分布分形维数值的数学模型,探讨粉体流动参数与颗粒粒度分布分形维数值间的关系,确认颗粒粒度分布分形维数值可以用于表征粉体流动性,形成了可靠和简洁的粉体流动性能测定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水泥颗粒粒度分布分形维与其胶砂抗压强度的关系,利用粒度分布分形维的计算模型分析了有关文献报道的10种水泥颗粒粒度分布分形维值,结果表明:定量表征其分形特征的分形维值在2.325~2.435之间,各水泥颗粒粒度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分析了水泥颗粒粒度分布分形维值与水泥3d抗压强度、28d抗压强度的关系,分析表明: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水泥颗粒粒度分布分形维与水泥胶砂的3d、28d抗压强度具有较好的正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粉体的流动性在实际储存与卸放过程中,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会呈现大跨度的变化。当粉体处于高含气状态时,受空气冲击激发,具有类似液体的高流动性和高压力传导性,结果容易导致暴冲失控现象;当长期处于静态沉积时又因粉内气体受压自然向上逸出后又会形成固态的低流动性和高压力性,结果又容易导致阻塞断料失控现象。深入分析其流动性变化的内在原因与相应的力学变化规律,并总结出理想卸料时流动性特征和规律,从而为稳定流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Mastersizer2000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对球磨转炉钢渣粉粒度分布进行了测试,运用分形几何理论分析了钢渣粉的分形维数,探讨了分形维数与球磨时间、比表面积、特征粒径、均匀性系数及胶砂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球磨转炉钢渣粉粒度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分形维数在2.2~2.5之间,其值大小反映了钢渣粉的细度和分布宽度;分形维数越大,钢渣粉越细,粒度分布越宽;分形维数与球磨时间、比表面积、特征粒径、均匀性系数以及胶砂(w(标准水泥)∶w(钢渣)=70∶30)流动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在0.95~1之间.在本实验条件下,存在一个最佳分形维数2.41,在此分形维数下砂浆各龄期抗压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5.
水泥在贮存、输送、装卸和包装等工艺过程的工艺性能,均与水泥粉体流动性有关.定量表征和测量水泥粉体流动性,可以对水泥在上述工艺过程的特性做出预测或解释.使用粉体工程中表征粉体流动性的常用方法--流动性指数表征水泥粉体的流动性.介绍了使用粉体物性测试仪测量、计算粉体流动性指数的方法.根据实际生产经验,给出了水泥粉体流动性与散装水泥流动速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粉体的物理流动性在实际储存与卸放过程中,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会呈现大跨度的变化。当受空气持续冲击激发处于高含气状态时具有类似液体的高流动性和高压力传导性,结果容易导致暴冲失控现象;当长期处于静态沉积时又因粉体气体受压自然向上逸出后又会形成固态的低流动性和高压力阻隔性,结果又容易导致阻塞断 相似文献
7.
8.
9.
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了白炭黑制备过程中沉淀初期、反应末期、陈化末期和干燥阶段的粒度分布曲线,研究了硅源种类、酸种类、乙醇和超声波对不同制备阶段白炭黑粒子粒度分布和中值粒径D50的影响,并对不同制备阶段的分形维数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反应物、加入乙醇以及施加超声波均可以减小干燥白炭黑粉末的分形维数D和中值粒径D50,其中超声波对白炭黑产品的粒度分布有明显窄化作用.不同实验条件下,四个阶段的分形维数D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程度R高于0.966,表明制备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分形维数符合分形分布规律,能够很好地对高品质白炭黑反应过程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11.
片状粉末表面特性的分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片状粉末表面几何特征,提出了用分形方法对其进行描述. 将数码相机拍摄的不同片状粉末的显微照片输入计算机,采用计算分形盒子维的DBC算法对其灰度值进行编程计算,可获得颗粒表面的分形维数. 计算得到的分维数的数值在2~3之间,且粉体表面越不光滑,表现在灰度值的起伏越大,则分维数的数值也越大,与人们视觉上对粗糙表面的观察相吻合. 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地反映粉体表面的光滑性,从而为片状粉体表面特性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分形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形定义、特性和测定分形维数的方法,概括和评述了近年来分形理论在高分子链结构、结晶过程、溶液中、高分子材料断裂、磨损以及其他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并展望了分形理论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14.
分形理论及其在化学和化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形(Fractal)是一门正处于迅速发展中的新学科,其影响范围和应用领域也在日益扩大。本文简要介绍了分形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分形应用于化学及化工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16.
大部分催化剂结构复杂,准确地描述其繁杂的构型、从分子水平上了解催化剂的性能是极其重要的工作。传统的研究方法对此无能为力,而分形的引入为研究催化剂提供了一条新思路。论述了可用于多相催化中分维数的测定方法,回顾了国内分形用于催化研究的情况,并对分形在多相催化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γ-氧化铝的表面分形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相催化反应过程中,化学反应与多孔催化剂的表面密切相关。由于表面的不规则性,以往基于欧氏几何的数学处理,显得过于理想化和简单化。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分形几何为更好地表征催化剂及载体的表面拓朴特征提供了新的可能。在这方面,Avnir、Pfeifer和Farm等f‘-引做了一系列的工作,认为自然界中许多物质属干表面分形,其分形维数为2~人 相似文献
18.
19.
以3种具有不同团聚特征的氧化铝粉料为对象,用粉料剪切仪测定了粉料的流动性。以单向加压成型测定了成型过程中压力与成型体密度变化。用压汞测孔仪及扫描电镜研究了团聚体的外形和气孔结构。通过以上各种观察,讨论了3种粉料的团聚体恃征及团聚特征对粉料流动性和成型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