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盼 《江苏纺织》2013,(12):47-49
本文从电脑刺绣针法表现的角度,探讨针法与图案风格的表现关系,使用对比论证来阐述电脑刺绣针法的不同组合和系数设置对图案风格要素的影响,主要是从不同针法形成的肌理来增强电脑刺绣图案的表现力。电脑刺绣针法所形成的肌理形态在绣线的疏密、方向、色彩上会产生不同的美感,不同的针迹效果造成的视觉美感包括精细美、均匀美、工整美、华丽美、朴素美、自然美等。最终得出用针法组织来塑造图形的造型艺术,具有鲜明的装饰性,在电脑刺绣图案设计中同样需要对针法运用的娴熟才能表现出不同与其他造型艺术的色泽感、空间感。  相似文献   

2.
以水墨绘画效果在电脑刺绣针法中的实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墨图案的作画工具、颜料特性所形成的肌理特征整理对比,提取出其在用笔用墨方面的特征,着重用电脑刺绣针法实现这些具有明显特征的水墨肌理。针法搭配与针迹属性的调节直接影响到产品效果,实践表明水墨效果的电脑刺绣产品具有柔软、细腻的自然韵味及古朴典雅的人文气质。用针迹肌理模仿绘画的笔触,产生新的图案表现形式,增加电脑刺绣的艺术审美,在现代艺术设计和纺织品市场中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针对电脑刺绣在产品风格设计开发中存在的难点与问题,提供技术上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针迹运行图和实物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究了数码刺绣针法构成规律,并将针法的基本形归纳为作用性和非作用性,基本形的规律性分为重复、渐变、发射.发现数码刺绣效果有排比针法构成的平整光滑效果和纹样连续交织针法构成的凹凸效果两种,指出数码刺绣针法的使用和搭配对图案装饰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毛纺科技》2021,49(9)
为了丰富刺绣工艺,受设计中流苏效果的启发,针对机绣产品在服饰设计中的生硬表现及工艺限制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流苏效果的机绣工艺。通过分析针迹的面线与底线形成方式,探寻适合做流苏和加固作用的针迹类型,研究单针长度大小和方向的参数设置。针迹排布、组合叠加、调整绣花的顺序后进行上机刺绣实践。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图案设计要求选择电脑绣花软件中的平包针、E字针、锯齿针进行流苏部分的版带编程,再选择三次绣、返加针迹和榻榻米针对一边线迹进行加固。经修剪底线拔出面线,使机绣产品实现具有流苏的效果。对机绣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日本帝人富瑞特株式会社和日本大阪坎萨尔大学合作,成功开发出一系列时尚的、可测量身体运动的、采用针迹设计的可穿戴压电式传感器。柔软、灵活的电子针迹传感器可以测量身体的运动,如伸展、收缩、弯曲和扭曲等。由于其不受织物类型和刺绣图案的限制,因此可用于高级时尚设计。电子针  相似文献   

6.
为改变机绣产品因工艺限制而单调生硬的现状,受乱针绣启发,借鉴点彩派绘画原理,开发了一种可表现写意效果的机绣工艺。通过基点针设计,探究基点针大小、针迹间距及数量对图案塑造的协同作用,经分层分色、灰度处理、针迹排布、组合叠加和色纱绣制进行分层组合,使机绣产品实现具有乱针绣风格的写意效果。研究表明:基点针边长与针迹间距比值以2∶1为界,比值越低图案轮廓越清晰,比值越高越适合表现不同轮廓之间的虚化过渡;单位面积内基点针越小,数量越多,图案明度越低;当基点针大小和数量一定时,针迹间距由小到大,可控制图案由深至浅的自然渐变;60组打样针迹灰度值初步建立了写意机绣针法参数库,可实现各层灰度等级与基点针参数的有效对应,使分层组合设计赋予图案层次感与立体感。  相似文献   

7.
针对影响刺绣传输线性能的刺绣工艺参数,从针迹类型、针迹间距、针迹长度及刺绣张力等方面,对刺绣传输线的直流电阻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针迹类型、针迹间距、针迹长度及刺绣张力对刺绣传输线的直流电阻均有显著影响,其中,针迹间距对刺绣传输线直流电阻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针织物电脑刺绣收缩拉伸问题,对11种常见的针织面料进行了性能测试,并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探讨了其补偿关系.结果表明,针织面料性能中的拉伸回弹性和压缩回弹性是影响电脑刺绣收缩拉伸的主要因素;针织面料拉伸回弹性、压缩回弹性越大,收缩拉伸补偿值也越大.  相似文献   

9.
对传统刺绣与电脑刺绣的针法进行了比较,并对传统刺绣与电脑刺绣采用同样图案施绣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两者的针法特点和绣制方式。传统刺绣与电脑刺绣在针法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展示了各自的优势,以不同的针法语言形式拓宽了刺绣艺术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0.
尹双瑶  刘基宏  聂凌峰 《丝绸》2020,57(3):37-42
为开发穿戴舒适、形式隐蔽、应用便捷的柔性电子标签,文章以70D/24F×3镀银导电纱为基材将标签天线绣制在纯棉机织物上,并与标签芯片封装制得刺绣型织物电子标签,进而研究各刺绣工艺参数对织物电子标签电阻和读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针迹类型、针迹间距、针迹长度等刺绣工艺参数分别通过改变导电纱与电流传输方向夹角、导电纱密度及落针点数量,影响织物电子标签性能。标签天线的适宜刺绣工艺参数为针迹间距0. 25~0. 40 mm、针迹长度2. 0~4. 0 mm的直线针,尤其当采用针迹间距0. 35 mm、针迹长度2. 0 mm的直线针时,织物电子标签读取距离最远可达7. 6 m。  相似文献   

11.
通过针法的拓展,面料与绣线选择的多样性与产品风格的统一性,对改善刺绣质量进行研究,探讨不同针法对产品风格的影响,使用自动下缝,控制拐角,收缩补偿,减少短针迹等功能提高刺绣质量,为电脑刺绣产品开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银纤维缝纫线比常用缝纫线脆、强力较小、耐磨性较差的问题,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选用L9(34)正交表,测试不同缝纫条件下银纤维缝纫线的可缝性,探讨机针针号、针迹密度、缝纫线张力对银纤维缝纫线可缝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缝纫线张力对银纤维缝纫线可缝性的影响最为显著,机针针号和针迹密度对其影响相对较小。对银纤维缝纫线缝纫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缝纫工艺组合:机针针号为11#,针迹密度为9针/3 cm,缝纫线张力为45 c N。  相似文献   

13.
对数码刺绣与毛呢服装图案要素表现进行了研究,针对产品风格与图案题材、绣线与色彩搭配、针法与图形刻画3个方面着重分析,对不同风格刺绣图案在毛呢服装中的应用进行了设计实践,并试图找出针法与图案表现的规律。通过对毛呢服装中数码刺绣针法与图案的应用分析,得出刺绣图案、针法要和服装的风格要素、款式结构、面料特征一致,针法在装饰图案时应符合现代艺术设计的形式美原则。  相似文献   

14.
在用电脑刺绣软件进行家用纺织品设计时,设计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电脑是辅助设计工具,必须掌握图案设计规律,并结合针法与绣线色彩的灵活运用,才能完成一套精致的刺绣家纺产品。  相似文献   

15.
《丝绸》2017,(12)
扬州刺绣作为刺绣针法技艺的物质载体,同时也是研究刺绣针法技艺的重要实物佐证。在对扬州刺绣研究所、扬州工艺美术馆及扬州刺绣大师工作室收藏、展示、售卖的刺绣实物进行观测、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其中各类别的套针。同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对套针中的单套针、双套针、散套针和写意散套针进行比较研究,探求它们在运针方式中的区别与联系,并进一步比较了四种套针针法的表现效果。该研究对于保护和传承扬州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对现代服饰品等设计中的刺绣装饰手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缝合工艺对经编弹力针织物缝迹中氨纶丝抽拔性的影响,选择了不同织物结构的经编氨纶弹力针织物,在一定的试验参数值下,采用针迹形式、针迹密度及缝针规格3种缝合工艺对织物缝迹中氨纶丝的抽拔根数作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针迹密度对织物缝迹中氨纶丝抽拔性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针迹形式,影响最不显著的是缝针规格。  相似文献   

17.
《印染》2019,(21)
<正>《传统刺绣针法集萃》是一本中国传统刺绣针法集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技法复杂繁多,古今刺绣针法的演变,无不由简明走向繁复,由清晰走向驳杂,且有其一定的脉络可追寻。《传统刺绣针法集萃》的作者粘碧华将多年来搜集到的中国各式各样的传统针法,按照简繁难易的发展脉络,整理成了九大类型:直针系列,锁针系列,打子系列,平金、钉线系列,贴布、拼布系列,编织针系列,复合针法系列,装饰性针法系列以及其他类别。同时,该书还对这九大针法系列配以详细的步骤说明及图示。针法、步骤图、效果图放在一起,非常直观,让喜爱刺绣女红的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刺绣作品何以呈现出这样的效果,同时也解答了读者在刺绣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相关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提取刺绣图像中针法的特征值,实现刺绣针法的分类识别,在分析刺绣针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点状针法、线状针法和块面状针法的三大针法分类,并以占主体的块面状针法中的齐针、抢针和套针3种基础针法为处理对象,分析对比其针法特征,构建针法模型。针对刺绣针法图像进行图像纹理细节的增强处理,基于Harris角点检测特征点和Canny轮廓筛选,对传统Snake算法进行改进,形成智能化HC-Snake模型,实现对目标轮廓的智能化识别并提取目标图像的纹理及颜色特征。通过数据的方差分析确定CONsd,IDMsd,Ea,Esd,ENTa,ENTsd,CORsd,SM和TM共9个特征指标,建立特征数据集。最后,建立神经网络分类模型,对针法样本进行分类,并对识别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实现刺绣针法图像的分类,且分类准确率达到93.3%。  相似文献   

19.
《丝绸》2017,(10)
扬州刺绣中的写意绣作为刺绣针法技艺的物质载体,同时也是研究刺绣针法技艺的重要实物佐证。在对扬州刺绣研究所、扬州工艺美术馆和扬州刺绣大师工作室收藏、展示及售卖的写意绣实物进行观测、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写意绣绣品中的散套针与擞和针。同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对以上两种针法进行比较研究,探求它们在运针过程中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分析比较两种针法的表现效果。研究对于保护和传承扬州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对现代服饰品设计中的刺绣装饰手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毛纺科技》2021,49(9)
为适应数码刺绣发展需要,拓宽数码刺绣在纺织服装领域创新思路和表现形式,探索绘画在数码刺绣中实现的路径,文章追溯了绘画与刺绣结合的历史,明确了绘画在数码刺绣中应用的意义,结合案例阐述了绘画在数码刺绣中色彩、尺寸、肌理、材质的表现形式,总结出绘画在数码刺绣实现过程中,应重点把握绣线、样式、针法、维度4个要点的实施,并进行了国画和水彩画在数码刺绣中应用的实验分析。分析表明:绘画与数码刺绣结合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和艺术形态升华绣面的纹理特征,增加了产品的艺术性,数码刺绣的各工艺要素对绘画效果的实现有重要影响作用,要根据不同的肌理效果选择相应的针迹进行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