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设计与人类需求的多元化背景下,从健康社区建设视角出发,分析公共空间现状和人群需求,探讨社区公共空间新的交往方式。通过可移动活动空间设计激活社区,利用单体展示、小群体互助、大群体共享等设计方法灵活适应不同空间变化。注重交互、娱乐、教育等功能的植入,打破室内外空间界限,提高公共空间利用率,方便不同地点之间的迁移,达到社区居民的互助共享。优化社区公共空间,调整人与空间的需求关系,提升公共空间品质,整合利用,达到互动、健康、智能、生态。  相似文献   

2.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通过对人的一系列内在需求进行等级划分,揭示人类欲望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潜在关系。城市公共空间是人进行社会、物质、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人本主义和人文关怀是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首要准则。本文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角度构建城市居民的环境需要层次模型,试图把握人的环境需求与公共空间服务维度之间的内在关系,以人性化视角观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探讨更加以人为本的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3.
简要的分析室外家具在城市公共空间与园林中的运用,并从“心理、环境、艺术与文化、功能与技术以及创新”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室外家具的设计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社区公共空间是社区居民进行日常交往与公共活动的场所,公共空间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社区空间的氛围。党的十九大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借此东风,发挥艺术综合性的魅力将社区公共空间文化营造起来,对于提升社区的安全、发展、环境以及居民生活满意度等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南昌市老旧社区改造的案例兴柴北苑社区为例,探讨现有社区公共空间应该如何进行更新改造以便建设更有社区凝聚力和空间活力的公共空间。为现有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而城镇化带来的问题也日趋突出,公共艺术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对公共与私人空间的隔离趋势提出挑战,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公共艺术的介入为城镇改造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通过小城镇的公共空间设计可以充分展现本土文化,提高居民对城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重塑城镇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其公共空间在弘扬文学艺术事业、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品质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轨道交通公共空间是映射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媒介,也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文艺修养。在此背景下,文章系统提炼了体现武汉厚重文化的城市元素,并进行了整合分析。探讨了国内外相关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与建设特点。研究武汉城市文化元素在轨道交通公共空间设计中转译与创新应用,并分析总结其在整体空间、立面、顶面与地面的具体营造表达与提出针对性合理建议,以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空间设计不仅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内涵,也增强了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与自豪感,坚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新时代武汉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旨在探讨营造老旧小区公共空间高品质的光照场景与环境风貌的更新设计思路与应用策略。通过以天津本溪楼小区为例,运用问卷调研、访谈观察、需求卡片、行为注记等方法,剖析其公共空间的光环境资源分布、居民活动类型、行为习惯特征以及光照需求程度间的动态联系,提出遵循光照优先性、空间整体性、边界共享性、尺度适用性的设计原则。针对区内复合型街道、灵活型边界、开放型活动空间类型分别采取了功能融合与光照适配、场地互借与需求过渡、场景聚焦与群体共享的应用策略,有效提升了区内公共空间的光照资源的利用率与空间、设施功能适配的精准度,可使居民在日常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光环境体验。  相似文献   

8.
公共艺术展示空间设计是环境的艺术,公共艺术展示空间表现风格的多样化,工艺手段的创新等无一不在当前公共艺术展示空间中显现出来,我们今天的艺术展示空间设计已经迈出富有开拓意义的一步,通过对透光材料的分析和了解,并加以巧妙利用无疑会对展示空间设计中的表现效果起到积极作用,并且为设计师能更好地表达设计理念和设计效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仿生艺术形态造型优美、色彩丰富、图案多样,是"自然"与"科技"融合的产物,不仅有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对于拓展儿童的想象空间,提升创造力、操作力等方面的能力大有助益。因此,学龄前儿童公共活动空间设计中仿生艺术形态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应进一步研究仿生艺术形态应用于儿童活动空间的途径和方法,创造出更加符合学龄前儿童需求的公共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中面向公众开放使用和进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自然、地理气候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于城市的物质形态表现。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设计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到底人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空间,各地都在为此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与尝试。文章通过人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体验,对设计中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性提出疑问,因此有必要从树立正确的空间发展理念、扩大公众的公共交往活动、强调了人、人的行为活动、活动的场所三位一体的设计思想。以完善的公共空间功能推动整个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助银行是影响用户交易行为并展示银行公共面貌的重要场所,因空间承载着用户对于所处环境的直观感受,本文通过分析自助银行空间设计的关键性问题,以空间的合理利用性为出发点,着重研究自助产品对于空间的利用形式以及空间尺寸的研究。以用户为中心,根据人机工程学学科特点及用户情感特征并结合室内设计理论,对自助银行公共空间进行分析。最后,尝试讨论再设计增加用户使用的舒适性、提高利用率的自助空间形式,进一步推动未来自助银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文化、技术等因素的变化,共享经济模式驱动社会变革与创新正处于可持续发展阶段。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和和不断更迭的创新商业消费模式使得城市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因而亟待构建一个互联共享的空间结构体系来应对公共空间转型。文章从共享经济视角出发,将理念应用到公共空间设计中,思考新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下人之间的行为关系。具体从空间功能、布局、形态和商业模式的推广与运用方面解析空间转型策略,也为未来公共空间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性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由于地铁发展迅速,地铁公共空间中的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地铁公共空间设计时会紧扣当地的文化元素,不断地将当地各类文化元素融入地铁空间中.将城市文化元素融入地铁公共空间可以更好继承和发扬该城市的历史文化.一方面城市文化可以提升地铁空间的艺术品味,另一方面又可以在无形之中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让乘客在乘坐地铁时充分感...  相似文献   

14.
公共空间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们活动的需求,对其进行的装饰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审美,更要适合公共空间的发展和使用。因此,在材料的运用上,一方面要突出空间的功能,另一方面要适应人们的审美需求。本文就公共空间中的装饰材料的运用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从室内公共空间设计方面对装饰材料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之上,对装饰材料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从材料的质感和色彩方面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空间设计中,绘画作品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任何设计都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酒店设计与其他的公共空间设计一样,正日渐国际化、地域性、个性化等等多元结合。在酒店设计中的陈设艺术品的选择,提前对原创作品的收集和筛选。原创绘画系列作品“新地主”,空间成为载体,并试图营造和展现空间的多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安苒  向冰 《西部皮革》2023,(23):127-129
空间是服装表演的基础,空间设计是服装表演舞台呈现的重要环节。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XR技术愈加受欢迎,它们能够向观众展示出更令人惊叹的舞台效果。当下,XR技术正在改变服装表演室内秀场设计与室外实景设计的呈现方式,因此,文章探讨了XR技术与服装表演空间设计的有机融合,阐述了XR技术给服装表演空间设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7.
建筑底部空间进行开放性设计,主要是为把建筑底部局部、整体空间融入到公共绿地、城市交通、城市广场的公共活动空间之中,有机联系内外活动与内外空间。本文对建筑底部空间实行开放性设计的发展历史、特征、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建筑底部空间实行开放性设计的发展展望,希望有助于建筑空间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中国乡村建设,从公共艺术视角出发,对乡村文化振兴进行探讨,以期优化乡村公共空间设计,并提供新的设计角度进行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万物瞬息万变,生活节拍不断加速,生活水平提升随之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也日益增大,更需要——以人为本、实用价值高、合理、绿色生态的公共空间。本文基于当下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现状,从公共空间人性化角度入手,结合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总结和思考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与景观设计相关概念,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追随城市的高速度,满足都市人逐渐提高的审美需求以及文化需求,地铁空间建设成为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建设之一。公共艺术设计在地铁空间建设中起到了传承文化和提高审美的作用。本文试图以上海地铁站的公共艺术设计为例,分析在地铁空间设计中公共艺术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