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政策的持续推进,尤其是中频炉生产地条钢被彻底取缔后,废钢资源迅速增加,环保执法力度逐渐加大,废钢成为钢铁行业关注的热点。为了促进废钢铁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提高废钢铁应用比例,为钢铁工业提高废钢铁综合利用水平搭建绿色通道。2018年9月7日-21日天津市金属学会举办了全国冶金行业废钢应用技术与装备高端论坛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为积极推进废钢铁供需衔接,提高集约化加工配送经营水平,提高废钢铁加工质量,加强废钢铁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充分利用好废钢铁资源,协会积极倡导和组织建立了钢铁企业与废钢铁回收加工企业密切结合的废钢加工配送体系。为规范废钢加工配送中心的管理,协会在认真总结近几年创建废钢加工配送中心示范基地的经验和缺陷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环保部近期公布的《进口废钢铁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试行》的精神,特制定本"废钢加工配送中心、示范基地准入标  相似文献   

3.
闫启平 《冶金管理》2006,(12):11-13
先讲几个理念。第一,废钢是一种炼钢不可缺少的资源,没有废钢就不能炼钢,这是由炼钢工艺决定的。第二,废钢铁是铁矿石的唯一替代品,但是铁矿石不能完全替代废钢,只能部分替代废钢。第三,铁矿石是一种原生资源,原生资源是有限的,总有采尽的时候。废钢铁是再生资源,是无限的。也就是说,研究废钢铁必须研究铁矿石,反之,研究铁矿石也必须研究废钢铁。这样才能有计划地对铁矿石和废钢铁进行合理配置,保证我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一、2006年我国废钢铁资源和市场运行情况1.1-9月份我国废钢铁资源状况(1)粗钢产量大幅度增长,废钢资源偏紧、供…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第一钢铁大国,钢铁产业还将持续快速发展.中国也是一个废钢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废钢进口大国.每年要从世界各国进口大量的废钢,弥补资源的不足.2005年受国际铁矿石市场涨价71.5%的影响,中国废钢铁市场经过潮起潮落之后,日趋平稳.2006年我国废钢铁市场将继续处于资源偏紧,高价位运行的态势.在"十一五"期间,认真落实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加快我国废钢铁供需机制的改革,建立新型的废钢加工配送机制,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废钢加工处理技术水平,实施精料入炉;构建采购联盟,建立海外稳定的废钢资源供应基地;树立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的理念,科学健康地发展废钢回收利用产业,是中国废钢铁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改革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5.
彭锋  李晓 《中国冶金》2016,26(10):29-32
通过分析“十二五”期间中国废钢铁资源供应与消费情况,尤其是近5年来国内的社会废钢、自产废钢和进口废钢的供应情况和炼钢废钢综合单耗的变化情况以及废钢铁行业装备技术进步和行业管理进步情况等,概括总结了中国废钢铁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十三五”中国废钢铁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前言众所周知,多吃废钢少吃生铁是节省能源、降低成本和改善环境的有效措施。但是,能否多吃废钢,除了要有足够的废钢资源和实行正确的方针、政策之外,关键在于废钢的加工与处理。根据对鞍钢废钢铁资源和加工使用情况所作的调查(详见《鞍钢技术》1980年第9期“鞍钢的废钢铁资源与供需动向”一文),以及已掌握的国内外情报资料,采用大型液压废钢剪加工处理废钢是改变鞍钢废钢加工工艺落后、设备少、能力低  相似文献   

7.
<正>各相关单位:2014年是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成立20周年,协会秘书处与钢协贸促会共同商定,今年8月底在北京召开第七届中国金属循环应用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五届三次会员大会,同期庆祝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成立20周年。为回顾和纪念废钢产业发展历程,宣传废钢产业的发展前景,协会准备  相似文献   

8.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秘书长闰启平表示,2007年我国粗钢产量将达到4.5亿吨,按照2005年我国废钢铁平均单耗测算,预计年需求废钢铁总量8000万吨左右,废钢资源缺口为1200万~1500万吨。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废钢流通领域的整顿政策。[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废钢铁在钢铁工业中的地位 废钢铁是社会再生资源,它是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所以也叫“第二矿业”。发展钢铁企业不论目前还是将来,阻碍钢铁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一个是矿石资源不足,一个是能源不足。要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充分利用废钢资源,让炼钢多吃废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废钢铁资源调查表明,由于钢产量不断增加,废钢铁需要量也随之增加。但是,由于炼钢、轧钢系统技术进步等原因,鞍钢自产废钢量在不断下降。如何增加废钢铁回收,保证废钢供应,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加强企业管理,抓住重点,政策落实,多渠道回收废钢铁。鞍钢废钢铁资源的潜力完全可以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1.
废钢铁是钢铁工业不可少的原料。资本主义国家钢的产量远大于生铁产量,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冶炼过程中大量使用废钢铁。资本主义国家设备更新周期短,所以废钢铁资源丰富。各种旧建筑的钢结构、桥梁、船舶、铁路车厢、轨道、汽车、机器、容器、家用器具以及大量机械加工后的边角余料等都是废钢的原料。这些废钢不能直接投入炼钢炉,必须经过加工处理才能成为合用的炉料。西德和日本的炼钢炉都是转炉和电炉,废钢加工后的尺寸各有其通用的规定。当然也可以根据用户要求加工成特定的规格。废钢按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钢铁厂本身的废钢,如轧制废品,废钢锭模等。这些废钢大都  相似文献   

12.
多吃废钢铁,降低铁钢比是节能的一个重要措施。我国许多设备将更新换代,可提供一定量的废钢资源。 例如,浙江省每年将有20万吨废钢。世界航运不景气,旧船价格极低,拆旧船炼钢也是合算的。因此,多用废钢是有资源的。 本文主要介绍杭钢多吃废钢降低能耗的经验及今后进一步多吃废钢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信息     
《炼钢》2005,(2)
我国废钢铁供需机制面临改革去年12月中旬,在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会员大会上,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镇武在报告中提出,我国废钢铁供需机制将改革,走集约化道路,实行大批量采购、集中加工、统一配送的新的供需体制,协助企业分区域建立大型的废钢配送基地。2004 年 11 月,经国家环保总局、商务部批准,我国在江苏江阴建立了废钢配送基地试点。中国废钢铁协会表示,将依靠当地政府,协助该试点采用最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营体制,尽快建成“华东废钢配送基地”和“废钢加工环保示范基地”,试点成功后将在全国推广,用 5~10年时间,使我国的废钢配送基地初具…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各重点钢厂普遍感到废钢铁供应紧张,部分特殊钢厂因而减产,影响了军工用钢的正常生产,国家不得不花外汇进口废钢来缓和废钢紧缺的状况。造成废钢紧缺的原因之一是一些地方乡镇政府不顾大局,支持农民专业户发展小冶炼,将大量钢铁屑冶炼再生铁,造成废钢资源的大量浪费。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对环境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和企业对环保的重视,废钢加工处理过程中二次污染的防治问题逐渐成为物流分公司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对废钢加工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起到有效防治,为攀长特灾后重建废钢的合理环保利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本文重点分析了废钢铁加工处理过程中二次污染的表现形式和有效防治途径,并提出了相应防治办法,以便为攀长特的二次创业提供更优质的废钢资源。  相似文献   

16.
前言 废钢铁是一种计算能值为0而实际上又载有一定能量的物质。把废钢铁作为炼钢的原料时,其能值相当于1t生铁所拥有的能值(约5×10~6kcal或0.7t标准煤)。 多吃废钢、节省生铁和降低铁钢比是炼钢节能的重大措施。 近年来,各界人士对我国废钢铁资源及其回收利用情况甚为关心。但众说纷纭,一直不能得出明确而一致的结论。现根据本人的调查和统计,介绍一下我国废钢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7.
《冶金管理》2014,(7):39-39
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七届中国金属循环应用国际研讨会将于2014年8月29—31日在北京亮马河饭店举行。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金属回收加工企业、贸易企业、用户企业、技术装备供应商、金融机构、咨询研究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就废钢产业化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废钢行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论述废钢智能验质系统的设计及实施过程。系统采用人工智能技术(AI)、大数据分析技术、视频采集技术等先进智能科技对入库废钢铁进行自动分析判级,解决了人工验质带来的识别不准、客观性无法保证等问题。该系统可以与计量系统、结算系统、仓储系统互相联系,自动生成结算报表,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废钢检验工作安全、精准、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9.
白云 《鞍钢技术》1989,(2):16-21
废钢铁是炼钢生产的主要钢铁原料,铁钢比是衡量钢铁工业的重要指标。鞍钢近几年废钢比逐年下降,主要是由于炼钢和轧钢工艺采用了先进技术,废品率减少,成坯率不断提高,使自身返回废钢不断减少.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提出要加强对废钢的管理,提高废钢质量,提高槽重和废钢密度,对多吃废钢要实行奖励等办法来提高废钢比,使公司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认清形势开发资源做好废钢供应工作王炳根一、1993年废钢工作基本情况(1)废钢铁回收完成情况。绝大多数钢厂的废钢资源中,内部回收量要占60%以上,因此各企业都注重了内部管理工作,挖掘内部回收潜力,回收量比上年有较大的增加。以重点钢厂为例,全年实际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