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一定规格的锦纶丝、莱卡长丝在空心锭纺纱机上纺制了一系列不同包覆度的锦纶莱卡包覆纱,并对其成纱性能进行了拉伸试验分析,得到了包覆纱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与包覆度之间的相应规律.  相似文献   

2.
选取一定规格的锦纶丝、氨纶丝在包覆丝机上纺制一系列不同包覆度的锦纶/氨纶包覆纱,并对成纱性能进行了拉伸实验分析,得到了包覆纱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与包覆度之间的相应规律。  相似文献   

3.
锦/氨纶机械包覆纱包覆度的设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纺制了不同包覆度的锦纶/氨纶机械包覆纱.对成纱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与包覆度的关系.得到了锦纶/氨纶机械包覆纱的最佳包覆度.  相似文献   

4.
一定规格的锦纶丝、莱卡丝在空心锭子纺纱机上纺制了一系列不同包覆度的锦纶/氨纶包覆纱,并对成纱性能进行了拉伸实验分析,得到了包覆纱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与包覆度间的相应规律。  相似文献   

5.
锦/氨纶包覆纱拉伸力学性能与包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规格的锦纶丝、莱卡丝在空心锭子纺纱机上纺制了一系列不同包覆度的锦纶 /氨纶包覆纱 ,并对成纱性能进行了拉伸实验分析 ,得到了包覆纱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与包覆度间的相应规律。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正交设计,选择不同包覆度、包覆方式和导丝钩距离,使用特细锦纶弹力丝对亚麻纱进行包覆,以解决亚麻纤维纱线表面毛羽多、耐磨差的问题,并探讨包覆工艺参数对亚麻/锦纶包覆纱针织物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锦纶包覆亚麻纱提升了产品的耐磨性,单包反包、双包方式比较合理,值得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传统电子封装技术制备的温度传感混合电子纱柔软性差,难以制成可穿戴设备用于人体健康检测。分别采用包缠与编织2种方法对可拉伸温度传感混合电子纱进行包覆,探讨包缠层数和编织角对传感区域直径和纱线伸长率的影响,并测试2种包覆传感纱的传感性能和循环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包缠层数对纱线伸长率的影响较大,随着包缠层数增加,纱线的伸长率减小;编织角对传感区域直径和纱线伸长率均有显著影响,随着编织角减小,两者均减小;包覆及包覆方法均对传感纱的灵敏度无显著影响,但对响应时间有影响;循环拉伸对2种包覆传感纱的传感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制备出苎麻/pp包覆纱,研究中空捻度对包覆纱外观、麻含量、力学性能及包覆纱线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苎麻/PP包覆纱预制件,随着中空捻度的增大,包覆纱中苎麻含量呈下降趋势。高档位参数下输出的包覆纱拉伸过程中表现出多层断裂行为,芯纱的断裂与包覆紧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包覆紧度的增加,苎麻纱线的断裂强力随之上升,并出现多层断裂现象。  相似文献   

9.
葛翔  刘伟  刘晓洪 《毛纺科技》2015,43(1):56-60
将花式纱线的包覆纱工艺引入连续纤维增强材料制作工艺中,制备出苎麻/聚丙烯包覆纱,研究了中空捻度对包覆纱外观形貌、苎麻含量、纱线力学性能及包覆纱线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苎麻/聚丙烯包覆纱预制件,随着中空捻度的增大,包覆纱中苎麻含量呈下降趋势。高功率下输出的包覆纱拉伸过程中出现多层断裂现象,芯纱的断裂与包覆紧密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包覆紧密度的增加,苎麻纱线的断裂强力随之上升,并出现多层断裂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传统传感器柔性差、制备成本高等问题,以涤纶包氨纶纱为基材,通过聚多巴胺修饰和聚吡咯的原位冷冻界面聚合制备了具有快速响应、稳定的电力学性能和循环耐用传感性能的柔性纱线应变传感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导电纱的微观形貌和化学结构进行表征,探究了不同拉伸应变下导电纱的电阻变化性能。结果显示:在吡咯单体与三氯化铁的量比为1的最佳配比下,在不同的拉伸范围、拉伸速度下,纱线传感器电阻变化稳定,拉伸形变小于6%时,灵敏度达4.039;在10%应变下,响应时间为166.67 ms;此外,纱线循环拉伸1 000次后仍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导电纱可通过编织、针织或刺绣等方式与织物相结合,实时监测人体关节活动,广泛应用于人体运动识别和远程医疗服务等领域。  相似文献   

11.
空气包覆是一个运用新的组合特点将两种或更多的纱线组合成均匀纱线的过程。这种纱线制织的织物穿着舒适,并可通过改变纱线弹性满足不同的成品要求。空气包覆纱可用以生产不同风格、手感及功能的织物,可根据其性能设计机织物及针织物。研究了气压对聚酯和氨纶空气包覆纱不同性能的影响。分别使用392、588、785 k Pa的气压生产纱线。结果表明:纱线线密度、线圈密度、线圈稳定性及聚酯纱含量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2次包缠的捻向和捻度配置对双包包覆纱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以3根异色111 dtex(48 f)无捻涤纶拉伸变形(DTY)长丝纱为原料,保持第1次包缠捻度不变,分别纺制了SZ交叉包缠和SS同向包缠各6种捻比配置的双包包覆纱,对成纱结构进行分析,并对拉伸断裂性能和捻度平衡性进行测试与比较。结果表明:同向包缠不能形成类似交叉包缠的分层包缠稳定结构;2类包覆纱的强力利用率均大于1,断裂伸长率相较原纱均提高25%以上;包覆纱的强力随捻比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但变化幅度很小;2次包缠的残余扭矩并非简单叠加关系,第2次包缠对第1次包缠的残余扭矩有固结作用;同向包缠包覆纱扭结指数远大于交叉包缠;合理配置2次包缠的捻比,可显著减小交叉包缠包覆纱的扭结指数。  相似文献   

13.
以镀银锦纶导电纱线作为面纱的添纱组织,制备了针织物柔性传感器试样。采用定伸长拉伸及储存式万用电表同步记录试样的电阻变化。研究了传感器的电阻与应变的关系及反复拉伸电阻的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传感区域来说,在横列数相同的情况下,电阻随纵行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在纵行数相同的情况下,电阻随横列数的减少而线性增加,电阻与应变的拟合曲线斜率也具有同样的规律。针织物柔性传感器的线性度、灵敏度和重复性能够满足作为传感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探讨包覆纱的芯丝构成对其织物耐切割性能的影响。制备不锈钢丝为芯丝、外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涤纶的包覆纱;分析了包覆纱及其各组分力学性能;测试了包覆纱所制织物的耐切割性能;研究了芯丝构成对其力学性能及其所制织物耐切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双不锈钢丝芯丝横截面积的增加,包覆纱的断裂强力及所制织物的耐切割力均是先增大后减小,包覆纱强力与所制织物切割力呈线性正相关。认为:在本次研究范围内,芯纱组合为0.040 mm+0.045 mm直径的不锈钢丝时耐切割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以碳纳米管(CNT)为传感元件的智能织物的传感性能,采用嵌入方式将碳纳米管纱线与机织物结合,测试碳纳米管纱线的电阻变化率与机织物的应变关系。结果表明:实验所用的CNT 纱线的传感系数为1.02,采用5%的聚乙烯醇(PVA)溶液对其进行复合后的CNT/PVA纱线其传感系数提高到了1.43;将CNT 纱线与CNT/PVA 纱线分别沿经向和纬向嵌入平纹织物,均沿经向施加3%的应变,CNT/PVA 纱线传感系数经向为0.67,纬向为0.27,CNT 纱线传感系数经向为0.33,纬向为0.11。改变CNT/PVA 纱线嵌入平纹的经浮长,浮长越长时织物的传感系数越高,连续6 个经浮长对应的传感系数最高为0.81;改变CNT/PVA 纱线经向嵌入平纹的长度,在一定范围内,嵌入的纱线长度越长织物的传感系数越高,将3cm 的CNT/PVA 纱线经向嵌入平纹织物经向拉伸7%时对应的传感系数约为1.07。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经编导电织物的应变-电阻传感性能,将镀银锦纶与氨纶或涤纶在特里科经编机上采用两梳交织,制备了具有不同组织结构的4种经编导电织物,测试了4种织物在拉伸条件下的电阻变化,得到经编导电织物的电阻随应变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组织结构以及氨纶弹性对经编针织柔性导电织物的应变-电阻传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镀银锦纶导电纤维具有良好的可编织性;非弹性经编导电织物的电阻随应变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再趋于平稳,最后略有上升的趋势;非弹性经编导电织物随着镀银纱线延展线长度的增加,造成小应变下的灵敏度增加;弹性经编导电织物呈现出电阻随应变的增加先增加再减少最终趋于平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对涤棉包覆纱的结构、性能、横向截面与纵向形态进行了观察,对不同包覆比、纱线捻度及包覆纱浆纱前后的强力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包覆比为80/20的纱线强力较优。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桑蚕丝弹力包覆纱生产中存在的工艺与质量问题,在HKV141D-I型包覆机上采取不同工艺设计、不同工艺参数进行纺纱试验,对成纱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分析与测试,并对影响成纱性能的主要因素作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导电炭黑对自织针织物进行传感整理,探讨整理后针织物的传感性能。结果表明,传感针织物-皮肤电极接触阻抗随着导电炭黑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传感针织物的灵敏度随着拉伸速度和应变的增加而降低;导电炭黑含量为15%传感针织物在摩擦10次与水洗5次后,依然保持较低的织物-皮肤电极接触阻抗和较好的灵敏度;同时,经过导电炭黑整理的针织物热学性能增加。研究认为:利用导电炭黑对针织物进行传感整理具有可行性和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橡胶包覆层对压榨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卿燕平 《天津造纸》2005,27(3):23-24
压榨胶辊在高车速、高线压条件下运行,其包胶层内部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致使橡胶的性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可导致橡胶磨损加快,胶层容易脱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