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煎炸食品在我国深受欢迎,品种繁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在80年代初引进方便面后,煎炸用油激增。食品行业考虑食品的货架期,从国外进口大批棕榈油,从国情出发,长期依靠进口棕榈油代价是很大的,国内着手研究代棕榈油、氢化油工作,但忽视了棉籽油的开发,我国每年产棉籽油均在  相似文献   

2.
3.
无机膜过滤食品煎炸用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锈钢膜为过滤介质对食品煎炸用油进行过滤,对过 滤效率进行了研究。在膜过滤时,压力差、温度、滤饼厚度 等是影响膜通透性的关键因素,分别作出各个因素对流 速的影响关系曲线来分析它们对过滤效率的影响,其中 温度、压力与过滤速度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滤饼在最初 形成时对流速的影响较大,当达到一定的厚度时,流速基 本稳定。  相似文献   

4.
以不锈钢膜为过滤介质对食品煎炸用油进行过滤,对过 滤效率进行了研究。在膜过滤时,压力差、温度、滤饼厚度 等是影响膜通透性的关键因素,分别作出各个因素对流 速的影响关系曲线来分析它们对过滤效率的影响,其中 温度、压力与过滤速度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滤饼在最初 形成时对流速的影响较大,当达到一定的厚度时,流速基 本稳定。   相似文献   

5.
金属膜过滤食品煎炸用油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金属膜为过滤介质对食品煎炸用油进行过滤,并对过滤效果进行了研究。以大豆色拉油为原料,分别对过滤后的油和未过滤的油进行加热处理,每隔半小时取样一次,测定其过氧化值、酸价、黏度、颜色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过滤后的油脂理化指标明显好于未过滤的油脂。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品种食用油和煎炸食品对反式脂肪酸形成的影响,本文使用5种食用油(葵花油、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花生油),在一定温度下炸制14批次油条,又依次使用大豆油炸制豆腐、油条和鸡腿,对2种情况下产生的煎炸油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比较反式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炸油条过程中,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均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油炸方便面煎炸用油油质劣变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油炸面生产工艺条件进行试验并分别对过氧化值和酸价等卫生指标进行了测定。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对防止和消除煎炸油品质劣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煎炸用油制备河豚鱼汤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不同煎炸用油制备的河豚鱼汤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结合主成分分析确定其特征风味成分.结果表明,不同煎炸用油制备的河豚鱼汤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与相对含量差别较大,5种不同鱼汤中共检出69种挥发性物质,其中清汤,猪油、大豆油、花生油、橄榄油煎炸后熬煮制得鱼汤分别检测...  相似文献   

9.
油炸在提供加工、食用便利和美味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质量和安全问题。如何及时准确判废、甄别油脂真实性、减轻和控制煎炸过程中有害化合物超标,是当前煎炸用油主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降低含油量、控制传统油炸食品的铝害、减少油炸食品原辅料在油炸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劣变,是中式油炸食品亟须解决的问题。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概述了相关解决方法和措施,包括新型检测技术、大数据技术、青少年科普、风险评估、管理与共享平台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两种常见餐饮用油(餐饮调和油A和餐饮调和油B)煎炸性能的差异,并对餐饮用油煎炸品质进行综合评估。方法 在模拟西式快餐实际油炸条件下进行煎炸薯条实验,考察了餐饮用油在油炸过程中十项品质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两种餐饮用油在油炸过程中的煎炸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餐饮用油品质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CA将10个品质指标缩减成2个综合性评价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7.920%,反映了餐饮用油煎炸品质的大部分信息,并进一步提取出评估餐饮用油煎炸性能的5个关键指标,即过氧化值、极性组分、碘价、羰基值以及亚油酸/棕榈酸比值。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表明,在油炸过程中,餐饮调和油A得分较高,具有较好的煎炸性能。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餐饮用油煎炸性能评价体系为煎炸油的筛选和质量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棕榈油为基础的鱼制品煎炸用油及其氧化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与油脂》2016,(2):65-67
以棕榈油为主要原料,研制适合于鱼制品煎炸加工的煎炸油。研究了煎炸油的配比及其热稳定性、油炸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并用气相–质谱方法分析了煎炸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70%的24度棕榈液油和30%菜籽油组成的混合调和油的饱和脂肪酸为32.9%,单不饱和脂肪酸为49.8%,多不饱和脂肪酸为15.3%,不含反式脂肪酸。在油鱼质量比为10∶4,油炸温度180℃的条件下,每天煎炸30分钟,六天油炸鱼块后混合煎炸油的酸价(AV)、过氧化值(PV)羰基价(COV)都好于菜籽油。70%的24度棕榈液油和30%菜籽油组成的混合调和油是一种稳定性良好的煎炸油。  相似文献   

12.
交通讯号色极限是太阳镜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以实例阐述在检测过程中黄色交通讯号如何更准确地判定是否合格。  相似文献   

13.
油脂反复煎炸的酸败检测与食用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煎炸用油的酸价、羰基价和过氧化值3项指标的抽样检测,分析说明油脂反复煎炸的酸败变性对食用者健康的影响,并指出煎炸油及煎炸食品的食用安全应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模拟油炸水产裹涂食品的生产工艺,对在高温油炸条件下油炸用棕榈油及水产裹涂食品油脂品质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煎炸用油和食品残油的酸价、羰基价都随油炸时间延长而增大,食品油脂的酸价和羰基价较油炸用油的酸价和羰基价变化速率快,而油炸用油的相对粘度较食品油脂的相对粘度变化速率快,因此应以食品中油脂的劣变程度决定煎炸用油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5.
通过模拟油炸水产裹涂食品的生产工艺,对在高温油炸条件下油炸用棕榈油及水产裹涂食品油脂品质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煎炸用油和食品残油的酸价、羰基价都随油炸时间延长而增大,食品油脂的酸价和羰基价较油炸用油的酸价和羰基价变化速率快,而油炸用油的相对粘度较食品油脂的相对粘度变化速率快,因此应以食品中油脂的劣变程度决定煎炸用油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6.
煎炸时间与煎炸温度对花生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煎炸时间和煎炸温度对花生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煎炸温度的升高与煎炸时间的延长都能导致花生油中的中碳链脂肪酸、奇数碳链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含量增加,同时导致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在煎炸温度为150、180、210℃下,煎炸32 h后,花生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由未煎炸花生油中的15.41%增加至25.69%、28.71%、35.86%,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由未煎炸花生油中的44.75%增加至51.60%、52.82%、50.6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从未煎炸花生油中的39.81%下降至18.90%、14.10%、9.81%,相对不饱和度分别从未煎炸花生油中的5.49下降至2.74、2.33、1.69.  相似文献   

17.
选用花生油、菜籽油、稻米油、玉米油、大豆油和棕榈油等油样,通过不同的复配比例制得4种试验用煎炸调和油:调和油2-3、调和油3-1、调和油4和调和油5。经过180℃煎炸油条之后,比较4种调和油的感官指标、酸价、过氧化值、苯并芘、反式脂肪酸以及脂肪酸组成变化,考察煎炸油品质。综合各项检测指标,调和油5劣变程度最小,色泽浅、烟点高、反式脂肪酸含量低、脂肪酸组成合理,煎炸稳定性强,煎炸寿命长,油炸食品感官效果好,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煎炸调和油。  相似文献   

18.
利用近红外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掺煎炸动物油植物油的定量模型。对100个植物油样本,通过近红外光谱仪扫描获得从10 000~4 000cm-1的光谱信息。运用TQ-Analyst软件进行计算,选择全谱区,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算法,得到光谱最佳预处理方法为一阶导加Norris平滑。进行内部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为0.992 0,预测误差为3.11,且预测结果与真实值可通过t检验,说明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正> 前言煎炸食品是人们普遍喜爱的食物。但是,作为煎炸用的动植物油脂以及经过氢化工艺的煎炸用油脂,在较长时间高温煎炸条件下会发生氧化、聚合,裂介,水介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反应结果会使其分子量、粘度,羰基值、碘值、单体、二聚体、三聚物的含量都发生变化。这些反应所产生的二聚物、三聚物、烃类、环状化合物等物质对人体健康都有一定的危害,而且含量越多、危害就越大。为了防止盲目地、无限制地连续使用同一份油脂而使有害物含量达到或超过食品卫生标准,必须对煎炸油脂进行测定,控制其质量。  相似文献   

20.
增白剂的检测与使用陈惊涛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面粉质量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面粉精度、色泽改善方面,因而,增白剂越来越受到面粉厂的青睐。目前,我国许多面粉厂使用的面粉增白剂其活性组份均为过氧化苯甲酰(BenzoyePer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