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改进5-甲基-6,7-二氢-5H-环戊并吡嗪(化合物2)的合成工艺条件,以甲基环戊烯醇酮和乙二胺为原料,无水乙醇作溶剂,二氧化锰作氧化剂,经缩合和氧化反应合成了化合物2,优化了合成条件,并采用1H NMR和IR技术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无水乙醇用量20 m L、n(甲基环戊烯醇酮)∶n(乙二胺)=1∶1.5(摩尔比)、60℃恒温反应2 h时,5-甲基-3,4,6,7-四氢-2H-环戊并吡嗪(化合物1)的收率达到95.7%;当n(氢氧化钾)∶n(二氧化锰)∶n(化合物1)=1∶2.4∶0.6、无水乙醇用量10 m L、80℃恒温反应15 h时,化合物2的收率为64.3%。  相似文献   

2.
对3-羟基-β-二氢大马酮的合成及在线热裂解进行了研究.以异亚丙基丙酮、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经Michael加成和Robinson环合得到2,6,6-三甲基-4-氧代-2-环己烯-1-羧酸乙酯;再经乙二醇缩酮化、水解、NaBH4还原得到2,6,6-三甲基-4-羟基-1-环己烯-1-羧酸乙酯;最后经与烯丙基锂反应得到目标产物3-羟基-β-二氢大马酮.对目标产物结构进行了GC-MS,IR,LC-ESI-MS,1H NMR,13C NMR表征.在线热裂解GC-MS,分析结果表明,3-羟基-β-二氢大马酮在300℃基本不裂解,在600℃,750℃,900℃能裂解出β-大马酮、异佛尔酮等重要烟草香味物质.  相似文献   

3.
对传统的2,6-二甲基-4-羟基苯甲醛合成方法进行改进,确定最佳合成工艺条件:n(3,5-二甲基苯酚):n(Zn(CN)2):n,(AICl3)=1:0.7:1.8,以AlCl3升华品为催化剂,合成温度65℃,此时收率可达51.1%,较传统合成法提高了10.1%,纯度可达99.5%.  相似文献   

4.
罗静  吴迪  钟永科 《现代食品科技》2014,30(12):271-276
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贵州沙姜的挥发性成分,同时,采用相应技术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将所得主要成分与广西沙姜的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贵州沙姜的挥发性成分不同于广西沙姜,主要为爱草脑,其次是2,4,6,7,8,8a-六氢-3,8-二甲基-4(1-甲基亚乙基)-5(1H)-薁酮和塞舌尔烯。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匹配度大于90%的可检索组分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从贵州沙姜中鉴别出的挥发性成分共47个,三主要成分含量占总体的绝大多数,爱草脑、2,4,6,7,8,8a-六氢-3,8-二甲基-4(1-甲基亚乙基)-5(1H)-薁酮和塞舌尔烯的含量分别为61.53%、15.54%和7.19%;鉴别出的47个挥发性成分的分布是醚类4个、酮类3个、萜类28个、酚类3个、醇类2个、酯类2个、醛类2个、烃类3个,其中醚类、酮类、萜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分别为62.22%、15.83%、13.68%。  相似文献   

5.
1,4-二氢-2,6-二甲基-4-(2-硝基苯基)-3,5-吡啶二甲酸甲异丁酯为一抗高血压新药,作者报道了其三步法的合成方法,并对Hanstzch合成法中制备邻硝基苯亚甲基乙酰乙酸异丁酯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反应时间缩短,得率提高至58%.对产物分子结构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及碳谱(13C-NMR)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合成γ-分泌酶抑制剂LY411575关键中间体(S)-5-甲基-7-氨基-5H,7H-二苯并[b,d]氮杂环庚-6-酮(1A)。方法以2-氨基联苯为起始原料,经酰基化、Friedel-Crafts环化反应、N-甲基化、亚硝化、还原等反应合成外消旋化合物5-甲基-7氨基-5H,7H-二苯并[b,d]氮杂环庚-6-酮(7)。(7)与光学活性的扁桃酸反应,利用柱层析法拆分了2种光学异构体,再经酸性水解合成关键中间体1A。结果其结构经1H-NMR和LC-MS证实,总收率为14.67%。结论此合成方法适用于放大生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合成γ-分泌酶抑制剂LY411575关键中间体(S)-5-甲基-7-氨基-5H,7H-二苯并[b,d]氮杂环庚-6-酮(1A).方法 以2-氨基联苯为起始原料,经酰基化、Friedel-Crafts环化反应、N-甲基化、亚硝化、还原等反应合成外消旋化合物5-甲基-7氨基-5H,7H二苯并[b,d]氮杂环庚-6-酮(7).(7)与光学活性的扁桃酸反应,利用柱层析法拆分了2种光学异构体,再经酸性水解合成关键中间体1A.结果 其结构经1H-NMR和LC-MS证实,总收率为14.67%.结论 此合成方法适用于放大生产.  相似文献   

8.
以辛胺(C8H19N)、γ-丁内酯(C4H6O4)为原料,采用ZSM-5分子筛-铈复合催化剂,合成1-辛基-2-吡咯烷酮.在n(C8H19N)∶n(C4H6O4)=1.26∶1.0,反应温度255~260℃,反应时间3.0~3.5 h,反应压力4.5~5.0 MPa,复合催化剂用量0.25%(对原料总质量)条件下,γ-丁内酯转化率大于98%,目标产物1-辛基-2-吡咯烷酮选择性大于97%.该方法解决了以磷酸作为催化剂的合成工艺对设备有腐蚀,后续分离提纯困难的缺点,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转化率及选择性高、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方法替加氟(FT-207)为先导化合物,合成1-(四氢-2-呋喃基)-3-(2-甲基苯甲酰基)-5-氟-2,4(1H,3H)-嘧啶二酮(BFT-1),并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 BFT-1结构经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和1H-NMR确证,总收率为32.5%。初步药理筛选结果显示BFT-1具有抗肿瘤活性,抑瘤率与FT-207相近,但BFT-1有效剂量范围较大,动物体重下降幅度小,耐受性好。结论 BFT-1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开发烤甜香风格突出的红枣烟用香料,利用卷烟感官作用评价、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方法,确定了红枣烤甜香特征组分及特征成分,并以特征成分含量为指标对提取分离方法及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①红枣粗提物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后得到的30%(质量分数)乙醇洗脱组分为烤甜香特征组分,确定的7种烤甜香特征成分为4-环戊烯-1,3-二酮、5-甲基糠醛、甲基环戊烯醇酮、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麦芽酚、5-羟甲基糠醛和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DDMP)。②加热浸提法提取红枣的效果较好,确定的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65%、料液质量比1:5、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5 h、提取2次;膜分离工艺参数为超滤膜截留分子量8 k D和料液干物质含量3%。③采用优化确定的方法制备的红枣烤甜香特征香料中7种特征成分总量明显高于市售的红枣提取物和红枣粗提物,且基本不含蛋白质、果胶等大分子物质,其试验卷烟烟气的烤甜香香韵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方法 替加氟(FT-207)为先导化合物,合成1-(四氢-2-呋喃基)-3-(2-甲基苯甲酰基)-5-氟-2,4(1H,3H)-嘧啶二酮(BFT-1),并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 BFT-1结构经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和<'1>H-NMR确证,总收率为32.5%.初步药理筛选结果显示BFT-1具有抗肿瘤活性,抑瘤率与FT-207相近,但BFT-1有效剂量范围较大,动物体重下降幅度小,耐受性好.结论 BFT-1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合成丁酸氯维地平的4个杂质。方法以2, 3-二氯苯甲醛、乙酰乙酸乙酯、双乙烯酮、3-羟基丙腈、丁酸氯甲酯为起始原料,经酯化、缩合、环合得到4-(2, 3-二氯苯基)-1, 4-二氢-2, 6-二甲基-3, 5-吡啶二羧酸乙酯氰乙基酯(A);A在丙酮中经氢氧化钠选择性水解得到4-(2, 3-二氯苯基)-1, 4-二氢-2, 6-二甲基-3, 5-吡啶二羧酸单乙酯(B);B在乙腈和碳酸钾的混合溶液中与丁酸氯甲酯发生酯化反应生成4-(2, 3-二氯苯基)-1, 4-二氢-2, 6-二甲基-3, 5-吡啶二羧酸乙酯丁酰氧基甲酯(C)。C氧化得到杂质4-(2, 3-二氯苯基)-2, 6-二甲基-3, 5-吡啶二羧酸乙酯丁酰氧基甲酯(D)。结果 4个目标物经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确证其化学结构。结论合成的4个杂质可作为丁酸氯维地平质量控制对照品。本工艺操作可行,原料易得。  相似文献   

13.
以2-氨基吡啶和氯乙酰氯为原料,合成2-(2-氯乙酰氨基)吡啶,进一步环合生成2-氧代-2,3-二氢-1H-咪唑并[1,2-a]-吡啶鎓氯化物.分别考察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中间体及目标产物收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合成2-(2-氯乙酰氨基)吡啶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氯仿为溶剂,反应温度0℃,反应时间4 h,n(2-氨基吡啶)∶n(氯乙酰氯)=1∶1.5;合成2-氧代-2,3-二氢-1H-咪唑并[1,2-a]-吡啶鎓氯化物的较佳工艺条件为:乙腈为溶剂,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12 h.利用1H-NMR和IR对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普洱茶抗氧化活性成分的L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分步萃取普洱茶的水提物,得到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等物质.采用有机自由基二苯基苦基偕腙肼(DPPH)的分光光度法比较各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能力.结果表明普洱茶水提物中的乙酸乙酯萃取层组分对DPPH自由基有最强的清除能力.通过液质联用分析.从普洱茶乙酸乙酯层中鉴定出4类化合物1.酚酸类(3个)4-羟基苯甲酸、二羟基苯甲酸、没食子酸;2.儿茶素类(7个)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荼素、表儿荼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荼素没食子酸酯、表阿福豆素-3-O-没食子酸酯3.儿茶素衍生物(9个)原花青色素二聚物及特征性的金鸡纳素型氧化黄烷醇类内酯化合物.包括普洱茶素A与B、表儿茶素-[8,7-e]-4α-(4-羟基苯)-3,4-二氢-2(3H)-吡喃酮、表儿茶素-[8,7-e]-4α-(3,4-二羟基苯)-3,4-二氢-2(3H)-吡喃酮、表没食子儿茶素-[8,7-e]-4α-(3,4-二羟基苯)-3,4-二氢-2(3H)-吡喃酮、表儿茶素-[8,7-e]-4p-(4-羟基苯)-3,4-二氢-2(3H)-吡喃酮、表儿茶素-[8,7-e]-4β-(3,4-二羟基苯)-3,4-二氢-2(3H)-吡喃酮、表没食子儿茶素-[8,7-e]-4β-(3,4-二羟基苯)-3,4-二氢-2(3H)-吡喃酮;4.黄酮醇及其糖苷类(6个)槲皮素、槲皮素-3-O-b-D葡萄糖甙、槲皮素-鼠李糖、槲皮素-芸香苷、槲皮素-已糖-鼠李糖-鼠李糖、山奈酚-芦丁糖苷.  相似文献   

15.
该文主要研究发酵液中α-酮戊二酸的提取工艺,采用新型的异丙醇/K2HPO4·3H2O双水相体系来提取α-酮戊二酸。采用浊点法绘制了双水相相图。用双光束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α-酮戊二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了最佳吸收波长为235. 14nm,标准曲线为C=1. 823 92A+0. 012 75(R2=0. 999 23),在0. 005~0. 25 g/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实验主要考察异丙醇用量、K2HPO4·3H2O用量和萃取温度对α-酮戊二酸萃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最佳工艺条件:发酵液用量10 g,异丙醇6 g、K2HPO4·3H2O7 g、温度5℃。在此条件下,α-酮戊二酸的分配系数为3. 215 5,萃取率为80. 45%。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海南产益智(Alpinpaoxyphylla Miq)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质谱图库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中鉴定出43种化学成分;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研究表明,海南产益智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等,主要有5-苯基-2-庚烯-6-酮(15.62%)、1,2,3,5,6,7,8,8a-八氢-1,8a-二甲基-7-(1-甲基乙烯基)-萘(11.02%)、2,2,7,7-四甲基三环[6,2,1,0(1,6)]十一-4-烯-3-酮(5.48%)、4,5-二氢异长叶烯(4.59%)、4-(2,5,5-三甲基-3-氧三环[5,1,0,0(2,4)]十-4-基)-3-丁烯-2-酮(4.12%)、1-羟基-6-(3-异丙基-环丙基-1-烯基)-6-甲基-庚烷-2-酮(3.52%).  相似文献   

1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对泡蒜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提取出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泡蒜中共鉴定出46个挥发性化合物,其中以含硫化合物为主体,共29种。泡蒜中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有二烯丙基二硫醚(19.16%)、二烯丙基三硫醚(13.60%)、3-乙酰基-2-羟基-6-甲基-吡喃-4-酮(11.45%)、3-乙烯基-3,4-二氢-1,2-二噻烯(8.10%)、二烯丙基硫醚(4.07%)、2,4-二甲基噻唑(4.00%)、二烯丙基四硫醚(3.34%)、3-甲基-5-氨基-1,2,4-噻二唑(3.10%)。  相似文献   

18.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以新橙皮苷为原料合成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的方法.色谱柱为美国Zorbax extend-C18(150mm×4.6 mm,5μm);甲醇-水(48:52,体积比)洗脱溶剂,流速1 mL/min;柱温:(23±2)℃;检测波长280nm.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在0.05 mg/mL~1.0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91%,RSD=1.29%(n=5).该法准确、简便、灵敏度高,可作为合成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D-葡萄糖为原料,分别合成了2,3,4,6-四-O-乙酰基-α-D-溴代吡喃葡糖苷(2,溴代葡萄糖法)和2,3,4,6-四-O-乙酰基-α-D-葡萄糖基三氯乙酰亚胺酯(4'三氯乙腈法),2和4'再分别与甲基环戊烯醇酮(MCP)进行偶联反应,然后脱乙酰基制备了结构不同的MCP-β-D-葡糖苷[3-甲基-1-氧代环戊-2-烯基-β-D-吡喃葡糖苷(1)和5-甲基-1-氧代环戊-2-烯基-β-D-吡喃葡糖苷(1')];用1H NMR和HRMS技术对中间体和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糖苷1和1'的热裂解。结果表明:①两种合成方法所得到的产物都是目标产物,溴代葡萄糖法优于三氯乙腈法;②溴代葡萄糖法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甲基环戊烯醇酮与化合物2的摩尔比为1:1.2,温度35℃,反应时间5 h,目标产物的产率82.0%,反应总产率59.6%;③卷烟燃吸过程中,糖苷1和1'热裂解为甲基环戊烯醇酮后,其在主流烟气中的转移率分别为16.13%和16.40%。   相似文献   

20.
以草酸二乙酯、丙酸乙酯、四氢吡咯等为原料经消除、取代等一系列反应合成新型生理致凉剂2(5H)-MPF.研究结果表明关键步骤为原料4-甲基-2,3-呋喃二酮的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