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唐丽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5,44(5):105-110
针对新疆油田百重7井区稠油污水中油、悬浮物含量高,波动大,含油乳化程度高,悬浮物分散程度高的特点,通过室内研究,从水处理药剂筛选入手,研制开发了以有机聚合物为主剂的新型耐温混凝剂KL-401及其配套助凝剂,并将筛选的药剂应用于百重7井区稠油污水水处理系统,有效地提高了该区块含油污水的净化效率。处理后的含油污水水质全面达标,达到了回注稀油油田和回注锅炉的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2.
3.
4.
针对新疆百重7井区稠油污水特点,结合现场条件进行水处理药剂种类、加药量和投加方案的筛选。考察了水流速度、净水剂、助凝剂投加时间间隔对净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流速度0.84m/s,净水剂与助凝剂加药时间间隔1min时净水效果最佳。对4种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进行模拟试验,确定重力除油一混凝沉降一过滤处理为最优处理工艺流程。处理后的水质达到油田注水指标,可以直接回注,既避免了环境污染,也节约了大量资金。 相似文献
5.
6.
文章系统地分析了百重7井区稠油油藏的蒸汽开采过程中地面管网及井下管拄的热损失,提出了提高蒸汽热效率的潜力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向天然气井和地面管线注入甲醇能有效防止产生水合物和冰堵现象,从而保证天然气井的正常生产;同时也对气田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主要对气田含甲醇污水处理方法及工艺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对含醇污水处理工艺系统的防腐防垢和优化提出了部分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9.
稠油井分层配汽工艺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法针对油井各小层油层物性的差异,将油层物性相近的小层划为一个注汽单元,各注汽单元之间用热力封隔器封隔开,然后采用蒸汽分配器对各单元进行定量注汽。目的解决高周期吞吐后,渗透性好的油层在注汽时重复利用,而渗透性差的油层在注汽时吸汽量较少或不吸汽,从而导致油井含水上升和产油量下降的问题。结果1995年在欢喜岭油田齐40块共进行了3口井的分层配汽工艺试验,有效率达100%,累计增产原油2036.1t。结论分层配汽工艺可以做到在注汽时一次管柱按地层需要合理注汽,既发挥中、低渗透层的作用,又发挥高渗透层的剩余能量,提高油层的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胜利油田稠油热采井开发实际,根据稠油热采井补砂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防砂后期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原防砂管柱的基础上对地层及筛套环空应用补砂技术。补砂后形成高效挡砂屏障,弥补了地层亏空,提高了近井地带的渗透率,避免了捞出防砂管柱再次进行防砂的繁杂工序;同时挤入地层的大量砾石在弥补地层亏空的同时,也缓解了地层能量的损失,减少了套管受到的轴向压力,间接保护了套管不受损伤。该项技术通过在400余口热采防砂井上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新疆油田含油污水中细菌含量高,使用常规化学杀菌剂效果不好,并且单位处理成本较高,给油田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油田公司开展了电解盐水杀菌技术应用性评价工作,分别对其杀菌效果、加药浓度、生产成本、系统的腐蚀性以及油田处理站内使用的安全性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电解盐水杀菌装置在合适的条件下,可将油田回注污水中细菌含量控制在注水标准规定的要求内,充分体现了该杀菌技术杀菌效果好,且经济、环保、可靠。 相似文献
13.
中原油田濮 7区块漏失井固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油田濮 7区块漏涌并存,且油气层分散,水层发育,注水井多,出水现象严重,盐层分布散且段长,固井难度很大。针对区块特点,强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完钻通井过程中调整钻井液性能,尽可能做到低黏低切低失水,以保证充分压稳油气层,并用钻进时的 1.2倍排量充分洗井,为水泥浆的胶结和提高顶替效率创造条件;合理选择平衡液达到防漏的目的;使用扶正器提高套管居中度;应用裸眼封隔器有效解决层间水窜问题;优化水泥浆设计,运用塞流顶替、采取分段加回压等项措施。在濮 7-侧 9等 8口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取得了固井优良率 100%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16.
辽河油田兴古7块是兴隆台古潜山油藏的主体区块,确定以“直井控制,大斜度井和水平鱼骨井整体开发、段间叠置、段内交错和底部注水”的方式进行开发,水平井的钻完井质量直接关系该区块的持续生产能力。总结分析了该区钻完井施工的技术难点,提出了针对性的施工工艺,着重论述了基于遇液膨胀封隔器的水平井选择性完井工艺。该工艺的成功应用不仅解决了辽河油田水平井完井方法单一的问题,同时为国内其他油田利用水平井技术开发深层古潜山油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克拉玛依油田一东区克拉玛依组剩余油丰富,但分布规律复杂,具有“高度分散、局部富集”的特点。精细刻画其沉积相特征,可对确定剩余油分布规律提供帮助。 运用岩心和测井资料,对该区克拉玛依组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和测井相特征等进行研究,并通过各种相组合、相配置及其测井响应模式等综合分析,识别了一东区克拉玛依组的沉积相类型主要有冲积扇、辫状河、扇三角洲和湖泊相。 讨论了沉积相的平面展布和纵向演化,认为克拉玛依组经历了 2 次湖侵,纵向上可划分为 3 个向上变细的正旋回。 在物性较差的沉积相中讨论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对油田的后期开发及剩余油的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