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机锆交联聚丙烯酰胺驱油剂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任占春  史爱萍 《油田化学》1998,15(2):146-149
交联聚合物驱油方法是针对非均质性严重、原油粘度较高的油藏提出的。本文报道了有机锆交联聚丙烯酰胺驱油剂的配方研究,通过对聚丙烯酰胺/有机锆交联剂体系粘度时间关系的考察,讨论了聚丙烯酰胺和有机锆浓度、体系pH值和交联温度(30—60℃)对延缓交联和交联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适用于60℃及以下油藏的驱油剂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高效驱油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高效驱油剂“萃取700”的问世,解决了油田进入产量下降含水上升阶段急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报道应用于西西伯利亚含硅砂,对提高采收率更为适宜,且证实有很高的驱油效果。几年来,俄罗斯《石油业》杂志连续报道了这种驱油剂从问世到室内实验、矿场试验结果等,我...  相似文献   

3.
通过用滴定、相态和填砂模型驱替原油3种方法对20种化学试剂进行筛选,最终选出了2种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驱油剂F_1和F_2,同时对其盐的影响、活性剂浓度、热稳定性及界面张力的特性作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所选驱油剂热稳定性好,具高抗盐性,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可降至10~(-2)数量级),有较高的驱油效率(砂模驱替残余油采收率可达25~30%以上)。据此可以认为,F_1和F_2是江汉油区高含盐地层的良好驱油剂。  相似文献   

4.
刘璐  唐凡  徐春梅  王庆  李辉  姚瑞清 《钻采工艺》2022,45(2):137-142
鄂尔多斯盆地油田是典型的低渗透油藏区,存在渗透率、孔隙度低、采收率低等特点,纳米驱油剂进行驱油解决了这类问题。文章在驱油剂的性能分析基础上,对自主开发的GX-S型纳米驱油剂的粒径改变、降低界面张力、改变岩石润湿性、吸附量以及降低毛细管力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价,重点对其驱油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矿化度30 000 mg/L、模拟地层温度60 ℃、驱油剂的质量浓度为0.3 wt%时,可以将界面张力降低至0.113 mN/m、接触角变为109.8°,达到使界面润湿性改变、降低界面张力以及毛细管力的效果;可在水驱油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1.25%。研究结果对GX-S型纳米驱油剂在油田中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克拉玛依油田ASP驱工业扩大试验廉价配方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雨  乔琦  董玲  雷小疆 《油田化学》1999,16(3):247-250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七东一区流体及储层特点,进行了三元复合驱工业扩大试验用廉价配方的研究工作。通过碱、表面活性剂和聚丙烯酰胺的筛选,确定廉价配方为0 .3 % K P S2 + 1 .4 % Na2 C O3 + 0 .14 % H P A M,此配方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到10 - 4 m N/ m ,抗稀释性和抗 Ca2 + 能力强,在室内物模驱油评价中提高采收率超过20 % O O I P,化学剂费用比先导试验用的降低25 % 以上。指出了该配方在七东一区进行工业扩大试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天然混合羧酸盐驱油剂在中原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针对中原油胡状油田原油含蜡量高,胶质沥青质含量高,水矿化度高,Ca^2 ,Mg^2 离子含量的特点,筛选出天然混合羧酸盐SD复合驱配方体系,现场单井吞吐和井组区块驱油试验都获得了成功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为1:3-5。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聚合物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物理性能进行评价,初步筛选出聚合物超高分子量Ⅱ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JBJX-1作为驱油剂。考察了这两种驱油剂的长期热稳定性、耐温抗盐性、界面流变性及岩心吸附量;岩心驱替实验表明,超高分子量Ⅱ比JBJX-1注入性好;建议选择超高分子量Ⅱ,浓度为2 000~2 500mg/L,注入量为0.6 PV,在古城油田B125区块开展矿场试验。  相似文献   

8.
钻井液润滑剂是一种重要的钻井液化学处理剂。它的作用是改善钻井液润滑性,降低井壁与钻具(或套管)之间的摩擦,降低钻柱旋转扭矩和起下钻阻力,从而减少卡钻事故的发生。根据目前使用钻井液润滑剂存在的不足,提出研制一种新型钻井液润滑剂,通过正交实验优选了润滑剂配方,经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证明该产品润滑性能好,与钻井液配伍性好,无毒性,对环境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耐温抗盐二元聚合物驱油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引发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种耐温抗盐二元共聚物驱油剂———AMPS/AM。研究结果表明 ,在单体浓度为2 0 % ,AMPS∶AM为 1.0∶4.0 ,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 0 0 3 0 %~ 0 0 5 0 % ,pH值为中性时 ,可以得到增粘效果较好的合成聚合物。它在矿化度为 1 6× 10 5 mg/L的盐水中可配成稳定的溶液 ,经 90℃ 90d热稳定试验后 ,该溶液粘度保持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三元复合驱化学驱油剂在储层内滞留和由此引起的色谱分离现象等问题是石油科技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依据矿场实际需求,以大庆喇嘛甸油田储层地质和流体为研究对象,首次在18 m长含天然油砂人造岩心上开展了强碱三元复合驱过程中储层内驱油剂性能及其变化规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聚合物相比较,碱和表 面活性剂相对分子质量小,不可及孔隙体积较小,波及体积较大,滞留量较大,突破时间较晚,导致三者间出现色谱分离现象,进而减弱三元复合驱油的协同效应。在强碱三元复合体系注入过程中,当注入段塞尺寸达到0.482~0.543 PV时,整个岩心长度区域内油水界面张力可以达到10-2mN/m数量级,局部区域可以达到10-3 mN/m。三元复合体系在岩心内传输运移过程中,因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受到孔隙剪切作用而减小,溶液黏度从注入端到采出端逐渐减小,采出端黏度损失率高达69%。后续水驱结束时,岩心内残余油饱和度和表面活性剂滞留量从注入端到采出端逐渐减小,出口端处残余油饱和度58%,表面活性剂滞留量0.6462 mg/g。图12 参20  相似文献   

11.
高温高盐油藏用化学驱油剂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综述了油田开发用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驱油剂的应用,对耐温抗盐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驱油剂的研制开发作较详细介绍。耐温抗盐表面活性剂包括非离子-阴离子复合型表面活性剂,尤其是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官能团在同一分子中,其抗盐性更好;芳基烷基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系列以及高分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耐温抗盐聚合物包括两性聚合物,耐温耐盐单体共聚物,疏水缔合聚合物,梳型聚合物,水溶性双亲聚合物以及多元组合聚合物。分析了高温高盐油藏用化学驱油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高驱油剂含量复合驱采出水的油水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对大庆油田北一区断西试验区进口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强碱体系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兼有破乳和清水双重功能的油水分离剂SP1001,并提出了采用沉降-气浮选工艺解决三元复合驱采出水油水分离问题的方法。受采出水中高浓度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影响,高驱油剂含量三元复合驱采出水油水分离困难。高驱油剂含量三元复合驱采出水可采用沉降-浮选工艺实现有效的油水分离。  相似文献   

13.
SMD驱油体系配方改进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胜利油田原有的SMD-Ⅰ驱油体系在应用时必用清水配制且稳定性受地层水矿化度影响较大的问题,分析研究了粘土浓度,温度及电解质等对SMD驱油体系系成胶稳定性、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存在最佳粘土浓度,温度在15℃以上时,体系基本保持稳定;地层水中的NaCl是体系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CDG驱油机理、配方组成,并对影响CDG的性能因素进行了室内试验。根据濮城油田高温、高矿化度的特征,筛选了适合濮城油田的CDG驱油剂配方,根据筛选配方,对CDG的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和模拟驱油试验。试验证明,所选CDG可以明显提高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最终提高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15.
化学驱取得增油降水效果的基础是驱油剂与储层间具有良好适应性。为了深入探究多元驱油剂中聚合物分子聚集体与储层适应性,通过驱油剂物化性能测试及流动性实验,在开展聚合物溶液和多元驱油剂中聚合物分子聚集体尺寸Dh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评价了Dh与储层岩石孔喉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碱、表面活性剂和溶剂水矿化度等因素会改变聚合物分子聚集体尺寸Dh,也对驱油剂与储层岩石适应性造成影响;与人造岩心相比较,驱油剂在天然岩心中滞留量较大,由此产生的附加渗流阻力和稳定注入压力值也较大,但并不影响驱油剂与储层岩石间匹配关系;依据目标区油层累计厚度达到70%时对应最低渗透率平均值,对照驱油剂渗透率极限值可以确定驱油剂中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研究成果对提高化学驱技术应用效果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常规驱油剂的筛选是通过界面张力仪或是岩心驱替的方法评价,这些方法测量精确,能够定量评价出较好的驱油剂,但不适于大量驱油剂的筛选。在静态脱油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筛选驱油剂方法。该方法是将改装后的吸水仪应用在驱油剂的静态脱油试验中。通过精确测量出吸水仪上不同驱油剂或是相同驱油剂不同浓度的驱油量,来快速评价出驱油剂的驱油效果。该方法操作简单,数据的可靠性强,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目前使用的钻井液润滑剂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研制一种新型钻井液润滑剂的必要性。通过正交实验优选了润滑剂配方。经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证明该产品润滑性能好,与粘井液配伍性好,且无毒性,对环境影响小。  相似文献   

18.
为了用C_(22)和C_(26)直链和环烷烃的石油馏分油作原料制备适用于强化采油的活性剂,先将原料汽相氧化,再用碱液中和氧化产物。用红外光谱研究了氧化产物和中和产物的组成,发现前者含有羧酸,后者含有羧酸盐。得到的羧酸盐活性剂用于模拟油[由38.8%(体积)的异丙苯和61.2%(体积)的正癸烷组成],使油水间达到低于10~(-2)mN/cm的超低界面张力。实验表明,用氢氧化钠进行中和,比用其他的碱性物质(如硅酸钠、三聚磷酸钠、碳酸钠)更易得到界面活性高的活性剂溶液;当硅酸钠或三聚磷酸钠协同氢氧化钠一起与氧化产物反应时,所得活性剂的界面张力对电解质浓度的敏感程度比仅用氢氧化钠作处理剂时低,中和时的碱量会影响所得活性剂体系的界面张力。对于活性剂浓度不同的体系,若pH值相同则最佳含盐量也相同;若pH值高,则最佳含盐量低。当活性剂体系含有1000ppm的氯化钙时,仍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在驱油试验中,浓度为1%的1个孔隙体积的活性剂溶液可采出42%的二次残油。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由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醇醚硫酸盐等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新型驱油剂HQ-99的D相乳化法及其物理模拟实验和现场实验。结果表明,吉林油田使用驱油剂HQ-99进行替代现用柴油措施施工,在现场试验有效期内,平均单井日增油可达0.7t,平均单井投入只为挤柴油措施的二分之一,投入产出比为1:2.68,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新疆油田低渗透储藏开发需求,通过表/界面性能、润湿性、防膨性能测定和岩心驱替实验等常规实验 手段,研究了纳米驱油剂iNanoW1.0的性能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驱油剂iNanoW1.0在表/界面张力、润湿性 方面与水相近,可减少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利于启动压力降低,同时还能提高防膨剂的防膨效果,有助于 水敏油藏的开发。岩心实验结果证明,纳米驱油剂iNanoW1.0能够使原来不能建立水驱驱替关系的低渗透岩心 可以建立驱替关系,有利于低渗油层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