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地震对建筑结构的作用,影响因素众多,如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场地类别、结构自身动力特性等。就客观因素而言,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及场地类别的影响较为关键,在我国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以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分组及场地类别来表示。2015年5月15日,新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  相似文献   

2.
列出《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主要修改内容:地震动参数的提升,新增的极罕遇地震,地震动参数的双调整。将新规范中部分常用数据汇编成表格,方便工程人员选用。同时对与抗震设计规范中不协调的条款在工程中的执行提出建议,认为场地类别对地震影响系数的影响,可采用调整构造措施的方法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提出了讨论意见:1.区划图对地震动参数定义等内容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一致,目前有的尚不符合,宜及时发出修改通知,以保持区划图的有效性与严肃性。2.本文分析了上一世纪我≥7.5级地震特点,认为区划图采用单一的50年超越概率10%的设防标准,以及≥4.0g分区不作具体细分等内容,不利于对大震灾害的控制。本文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一般建设工程确定抗震设防要求的依据。为正确理解和掌握新一代《区划图》的目的,文章通过对新一代《区划图》的解读,并结合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提出贯标要点。  相似文献   

5.
地震区划是经济建设中一项重要基础工作,80年代以前的地震区划图,常以烈度等级为指标,1990年的地震烈度图首次以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法,用50年超越概率10%形式定义地震基本烈度,但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却相继用有效峰值加速度和有效峰值速度这两个地震动参数为指标的区划原则。而且现在已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城市与减灾》2001,(4):4-4
将对我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产生重要而深远影响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已于2001年2月2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并于2001年8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防震减灾史上的一件大事,对提高我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能力与水平,有效减轻地震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推进该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7月5日中国地震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7.
《城市与减灾》2001,(4):5-6
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已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1年2月2日发布,并将于今年8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防震减灾事业中的一件大事。今天,中国地震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这里联合召开该标准的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8.
基于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给出的地震动强度,对普通建筑结构的风险导向地震动决策参数进行分析,探讨目标倒塌风险、易损性对数标准差,以及大震、中震、巨震条件倒塌概率的取值。基于抗震规范和地震动区划图中的地震动强度进行风险导向地震动决策,验证了决策参数分析结果的合理性,给出了我国单体结构和群体结构的风险导向地震动决策参数建议值,并对风险导向地震动决策参数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单体结构,易损性对数标准差取0.3时,目标倒塌风险及大震、中震、巨震的条件倒塌概率分别为1.0%、10.0%、0.04%、54.7%,易损性对数标准差取0.4时,该值分别为1.0%、11.0%、0.2%、44.6%;对于群体结构,目标倒塌风险取1.0%时,易损性对数标准差及大震、中震、巨震的条件倒塌概率分别为0.6、10.4%、1.1%、30.2%,目标倒塌风险取0.4%时,该值分别为0.6、3.6%、0.2%、13.2%。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易损性对数标准差不大于0.6时,随着易损性对数标准差的增大,中震的条件倒塌概率逐渐增大,巨震的条...  相似文献   

9.
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已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1年2月2日发布,并将于今年8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防震减灾事业中的一件大事.今天,中国地震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这里联合召开该标准的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些情况.一、地震区划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一代地震区划图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的建立与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本文介绍了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过程中,通过建立我国分区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时所采用的总体技术思路和技术方法,从基础资料、衰减关系分区、衰减关系模型、统计分析方法、转换方法、计算结果等方面与上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建立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新一代区划图地震动衰减关系的主要特点。总体思路根据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图要求,需要建立我国各分区地震动参数aE(由加速度反应谱平台值除以2.5得到)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内外强震动记录的积累,结构地震响应时程分析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地震动输入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搜集整理了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NSMONS)2007—2015年强震记录数据和美国PEER的NGA-West2项目强震记录数据,作为强震记录备选数据库。然后结合我国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要求,提出了兼顾特征周期参数的分周期段最小二乘匹配方法。最后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强震记录分布的显著差异,以优先使用国内记录为原则,按照能否在省内,国内,国内及NGA-West2记录中选出符合要求记录的优先次序,将全国主要省会城市分为三类,并各选取一个典型城市,给出了对应的短,中,长周期段的强震记录选取结果,可供工程科研人员用于不同自振周期结构的抗震时程分析使用。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介绍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反应谱的异同,包括加速度记录数据样本及分组、数据处理、反应谱的构建和应用,进而讨论了地面峰值加速度(GPA)和有效峰值加速度(EPA)的定义。分析了8组地震动加速度记录的反应谱,结果表明,采用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结构时程分析时,输入地震动加速度值应按EPA调整,计算结果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比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而且近三十年发生的几次地震所造成的灾害也较严重,例如,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顷刻间使一座城市变成了废墟,致使24万人罹难。近年的云南省丽江和河北省张北地震,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整个国家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快速积累,以及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导致地震灾害潜在危险和损失会越来越大。如何积极地防御并尽可能地减轻地震造成的灾害,是党和国家极为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家强制性标准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实施,陕西地区抗震设防标准整体有所提高。全省设防区域全覆盖,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以上的高烈度地区,面积有所扩大;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增大,会引起结构计算结果增大,也可导致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提高,进而使得相应的抗震措施有所提高;结合结构计算、建筑结构规范、市场调查,通过假定计算,重点阐述了新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对陕西区域建设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15.
依据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NIED)地震动数据库的宽频数字记录,统计地震波的傅立叶谱平均周期Tm和加速度反应谱平均周期Tr,分析长周期地震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Tm的双拐点震源谱衰减计算式,统计分析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比xa/v与Tr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场地、震中距和震级是形成长周期地震动的主要因素,Tr适合用来评价长周期地震动,Tr和xa/v呈幂指数衰减,并分别给出了震级为6.1、7.2和9.0的三次地震的拟合系数。  相似文献   

16.
孟加拉国地震灾害频发,抗震设计是孟加拉国工程项目中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关注的重点,选用合理的抗震规范体系对孟加拉国基础设施设计施工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孟加拉国建筑规范的抗震设防目标、地震区划、场地类别、地震峰值加速度、设计反应谱等,将我国工程抗震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孟加拉国抗震规范《BNBC2020》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BNBC2020是用最大考虑地震和设计基准地震来衡量地震作用;BNBC2020规定结构在大震中不能倒塌,对于重要的结构需保证地震后的工作性能。BNBC2020中SA类场地的平均剪切波速大于800 m/s,近似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Ⅰ0类场地;BNBC2020中给出了SA类场地的最大考虑地震加速度,近似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Ⅰ0类场地罕遇地震峰值加速度。BNBC2020中对设计反应谱曲线取值有影响的因素是结构的阻尼比、结构重要性系数、场地土坚硬程度、结构延性、区域系数。  相似文献   

17.
选取太原盆地几个相同场地类别的工程场地地质勘探及土层剪切波速等资料,把剪切波速实测值按5%,10%,20%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并设立了多种计算模型,分析了剪切波速的变化对场地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边坡地震动力响应规律及地震动参数影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了一个边坡动力数值分析模型,用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数值模拟效果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动力响应规律,以及地震动参数对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坡对输入地震波存在垂直放大和临空面放大作用,边坡土体对输入地震波低频部分存在放大作用,对高频部分存在滤波作用。坡面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随输入地震波振幅、频率的增加而减小,持时对加速度峰值响应的影响不大;坡体位移随振幅、持时的增加而显著增大,随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强震作用下剪应变增量最大区域的位置和形状表明,单一均质土层边坡的破坏模式仍是沿着某一弧形潜在滑动面失稳。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失稳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我国城市防震目标主要是通过单体建筑工程满足抗震设防要求来实现,从而实现提高整个城市震害防御水平的目的。随着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不断涌现,规模大、人口密度高、生命线工程密集等特点,将对城市的震害防御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城市规划工作者应清楚不同地区的地震危险水平和可能会发生的地震灾害强度,进而在规划的不同阶段,以地震动参数区划为依据进行城市空间布局和建设选址。本文梳理了近三次城市总体规划关于抗震防灾的具体内容和规划建议,重点以2015年北京城市总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宁夏西吉地区不同含水率非饱和黄土进行动三轴试验,在分析含水率对黄土动力特性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研究地表黄土层含水率变化对黄土场地地面运动强度和特征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升高,土的动剪切模量逐渐减小,阻尼比逐渐升高,当含水率达到塑限时,含水率变化对其影响明显减弱;总体上,随着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大和含水率升高,黄土场地地表地震动PGA和反应谱值呈现增大的趋势;而含水率对不同场地的地面运动强度和特征的影响差异性较大,对于覆盖层较薄的场地,在含水率达到20%时,当输入加速度峰值大于50 gal时地震动放大倍数开始减小,随着输入地震动的增大,减小程度增大,而反应谱长周期分量上谱值增大;覆盖层较厚场地在输入加速度峰值300 gal时,20%含水率土层的放大倍数有所降低,但反应谱值在0.3 s之后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