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璐璐  王怡 《山西建筑》2009,35(27):30-31
通过分析气流组织、风影区长度、室内平均风速、室内通风量以及室内空气的均匀性等影响自然通风效果的因素,确定在群体性建筑自然通风时,建筑来流入射角的取值。在此基础之上,确定了风向季节变化区的建筑朝向,并且综合考虑多项因素,最终确定建筑朝向。  相似文献   

2.
彭旭晖 《中外建筑》2022,(12):40-44
自然通风是一项重要的绿色建筑被动式技术措施,一方面能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提高建筑室内舒适度,另一方面能降低空调和机械通风能耗,节能减排。采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PKPM-CFD软件,以高层大跨建筑为建模原型,并连续变化建筑朝向,以长沙地区各个朝向的逐时风况作为输入条件进行自然通风模拟,得出不同朝向的平均换气次数,分析得出,长沙地区最有利于自然通风的朝向为西南向。风向对自然通风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风向最好垂直于建筑。影响自然通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当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
柯其枝  谭洪卫  朱伟民  李明宝 《暖通空调》2007,37(4):113-116,112
结合一大型造船厂焊接车间,以CFD数值模拟技术手段探讨了建筑条件对自然通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利自然通风条件下,焊接车间通风效果差;仅靠改变车间门大小或侧面开口位置或屋顶自然通风器布置方式,其改善效果不明显;当自然通风器占屋顶面积的比例达到45%~60%时,其通风效果能满足焊接车间的卫生要求;建筑朝向不同焊接车间通风效果差异明显,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朝向以有效利用自然通风。  相似文献   

4.
由于拥有广阔的自然环境,建筑密度又低,故农村住宅利用自然通风的优势明显,且意义重大。本文结合山东省的气候特征,对农村建筑自然通风进行探讨,提出农村住宅朝向的合理范围,论证了建筑间距与自然通风的影响关系,分析了群体各种组合方式的特点和通风效果,以期对村镇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有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陕西省汉中市天汉剧院的设计为依托,尝试在建筑中的大空间区域实现自然通风。在剧院观众厅的两侧开设天井,借助计算机CFD模拟的方法,分析建筑及表皮形态、天井及风廊布局、盖板角度等设计手法对观众厅通风效果的影响。探索剧院观众厅这一公共建筑中的大空间功能区域通过计算机模拟辅助实现自然通风的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海南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沿线保存了大量极具保护价值的传统乡土民居。天井是该地区传统民居进行微气候调节的重要空间类型之一,具有不同的空间形态模式。为了解天井空间对民居自然通风调节起到的作用,以及天井的不同空间尺度在新民居设计中的应用导向,以海南传统民居为例,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定性分析采取典型传统民居类型学和热成像分析法,定量分析采用夏季实地测试和CFD软件模拟两种方法,对带天井民居和不带天井的民居进行实地测试对比分析,并对四边围合型天井的不同几何形态和空间尺度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井对建筑能够起到降温、除湿和增强自然通风的作用;南侧朝向的半围合天井更有利于通风,四面围合式天井可通过增大南侧前厅的门窗面积比改善整体风环境;在建筑高度相同时,面宽与进深比为1:1的天井具有最佳的建筑风环境,有助于改善室内外的自然通风状况;当面宽与进深比相同,建筑层高较低时,自然通风效果较好,过高的建筑层高不利于室内通风,宜在南北外墙开上下双层窗解决室内顶部空气不对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海南是“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沿线保存了大量极具保护价值的传统乡土民居。天井是该地区传统民居进行微气候调节的重要空间类型之一,具有不同的空间形态模式。为了解天井空间对民居自然通风调节起到的作用,以及天井的不同空间尺度在新民居设计中的应用导向,以海南传统民居为例,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定性分析采取典型传统民居类型学和热成像分析法,定量分析采用夏季实地测试和 CFD 软件模拟两种方法,对带天井民居和不带天井的民居进行实地测试对比分析,并对四边围合型天井的不同几何形态和空间尺度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井对建筑能够起到降温、除湿和增强自然通风的作用;南侧朝向的半围合天井更有利于通风,四面围合式天井可通过增大南侧前厅的门窗面积比改善整体风环境;在建筑高度相同时,面宽与进深比为 1:1 的天井具有最佳的建筑风环境,有助于改善室内外的自然通风状况;当面宽与进深比相同,建筑层高较低时,自然通风效果较好,过高的建筑层高不利于室内通风,宜在南北外墙开上下双层窗解决室内顶部空气不对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天井能够组织调节徽州民居室内的自然通风,人工封闭天井后能够使得建筑体形系数变小,节能效果更明显,但在过渡季节也会影响天井原本的自然通风性能。本文以徽州黎阳不见山客栈的封闭天井为例,运用CFD模拟的方法,对原始天井的室内风环境及不同开窗位置下封闭天井的通风性能进行了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封闭天井对室内风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对比优化设计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在某住宅小区由于建筑间的相互遮挡造成的建筑周围风速变化,并结合实测外场风速进行分析。在不同的风向夹角下,模拟目标建筑表面风压的分布,对比不同条件下的自然通风的通风量。结合温度条件,考虑全年自然通风的通风效果及通风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在某住宅小区由于建筑间的相互遮挡造成的建筑周围风速变化,并结合实测外场风速进行分析。在0°、30°、45°、60°和90°的风向夹角下,模拟目标建筑表面风压的分布,对比不同条件下的自然通风通风量。结合温度条件,考虑全年自然通风通风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丁勇  胡玉婷 《建筑技艺》2021,27(4):106-108
自然通风是一种在不消耗能源的情况下改善室内环境的通风方式,尤其在公共卫生事件情况下,自然通风是最有效、最简单的防护措施,但由于自然通风受到气候、地理等条件的影响,其应用效果往往受到限制.以重庆地区为例,以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气候条件的分析和对典型建筑的状态模拟,发现建筑位置布局、建筑朝向、室内布局、外窗大小及形式是影响居住建筑室内自然通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熊志嘉  麦恒 《山西建筑》2015,(6):125-127
对广州地区传统竹筒屋自然通风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冷巷对风压通风的加强效果,并研究了天井进行风压通风以及热压通风的效果,同时总结了门、窗和隔断等建筑细节增强自然通风的巧妙设计方法,为同类通风技术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民航业发展迅猛,自然通风在航站楼设计过程中往往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后期使用中人群风环境感受不佳以及通风能耗过高。本文通过分析现有夏热冬冷地区航站楼的通风形式与策略,在建筑外环境设计、朝向与风向角、建筑单体平面与竖向设计、围护结构、机械辅助通风等方面,总结了基于自然通风目标的航站楼设计方法,为航站楼设计与改造中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绿色建筑是一个各项技术设计协同作用、可持续的有机整体,其自然通风设计不仅需要关注本身过渡季的通风效果,以起到被动降温的效果,也要关注通风设计对建筑造型、空间布局的影响,以及与建筑采光、遮阳等技术应用的协同。结合绿色建筑实例,分析公共建筑中兼顾空间利用、自然采光、遮阳等影响的中庭设置、合理开窗、通风构造等自然通风的设计方法、效果,通过设计整合提升建筑室内整体的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建筑热工模拟软件DeST-h和ePMV热舒适模型研究了自然通风下福州市住宅围护结构性能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选择一栋11层高层住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该建筑标准层7个不同朝向典型房间在自然通风环境下的逐月、全年热舒适状况,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外墙、外窗、外遮阳、房间朝向等因素对改善自然通风下室内热舒适的效果和相关规律,并提出室内热舒适性改善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CFD软件PHOENlcs作为模拟软件,对普通住宅的自然通风利用情况作了模拟分析。与传统以室内通风量作为评价指标的方法不同,为实现对室内通风的综合评价,以室内静风区、中风区、高风区占房间总面积的比例、室内平均风速以及室内空气龄作为评价通风效果的指标,讨论不同的开窗大小、位置以及风向等参数对自然通风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市某自然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基于节能效益评价对该博物馆的自然通风节能潜力进行了研究。应用CFD技术对外场风速风向典型工况、不同室外气温条件下建筑内部自然通风除热效果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不利工况下机械辅助通风的建筑除热降温效果进行研究。结合过渡季节空调部分负荷下的建筑能耗模拟数据,对过渡季节自然通风及带有机械辅助通风的混合通风方式下减少使用空调带来的节能量进行了测算,并通过初投资计算,对混合通风在该博物馆中应用的投资回收期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混合通风应用于该建筑的累积天数为98 d/a,节能量为132 587 kW.h/a,静态回收期约为3年。  相似文献   

18.
韦峰  相恒文 《华中建筑》2009,27(8):147-151
在简要介绍自然通风作用及机理的基础上,从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了郑州地区住宅建筑有关自然通风设计的问题。应用仿真模拟的方法,从总体空间布局、户型平面设计和通风构造措施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如何创造郑州地区住宅良好的自然通风环境。  相似文献   

19.
陈华 《中外建筑》2011,(6):125-127
自然通风是一项古老而重要的通风方式,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成为重要的通风技术,受到建筑节能和生态主义者的关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建筑设计实践,从住宅建筑布局、户型平面、室内通风构造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引入自然通风概念的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与技术要点,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太阳能住宅建筑一体化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红 《建筑节能》2010,38(1):53-56
阐述了特朗博墙、直接受益窗、附加阳光间等构造和节能措施在太阳能住宅建筑一体化设计中的应用,分析研究了太阳能住宅建筑一体化设计中的建筑物体型、朝向、主导风向等因素对太阳能住宅能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