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吸收式循环工质的最新研究(含以水、乙醇、氨和碳氟化合物为工质的吸收式制冷机、热泵和热变换器以及结晶与防蚀问题的最新研究,有关新工质热物性研究等)。并对采用水以外新制冷剂的新循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3.
对比多种低GWP制冷剂在双级压缩与单级压缩制冷循环中的性能差异,并分析各制冷剂用于双级离心式冷水机组时,机组性能系数COP对有效过热度、过冷度、吸排气压损和压缩比分配系数(中间压力)等主要参数变化的敏感度.研究结果表明,低压替代制冷剂的安全性更优,且理想制冷循环的COP更高,但是其在变过冷度和变吸排气压损特性方面逊于中...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冷冻水流量与温度变化对基于大滑移温度非共沸工质双温冷水机组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在大滑移温度非共沸工质的双温冷水机组实验台进行了多组实验研究。实验分别研究了非共沸工质R32/R236fa在不同质量组分比例(0.4∶0.6,0.5∶0.5,0.6∶0.4)下,冷冻水流量由0.25 m~3/h增大到0.45 m~3/h,以及高温冷冻水温度变化时,冷水机组性能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32℃与37℃,高、低温冷冻水温度分别为7℃,16℃时,不同冷冻水流量下冷水机组的制冷效率(COP)最大为4.17,最小COP为3.27。此外,高温冷冻水温度变化对冷水机组COP存在明显影响。实验为大滑移温度的双温冷水机组的应用提出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5.
6.
《制冷与空调(北京)》2016,(12)
在热泵热水器的名义工况下,对R32/R1234yf混合工质热泵循环性能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R32/R1234yf的最优质量配比为60/40,使制热性能系数达到最大值4.727,较R22系统增大8.64%;在最优质量配比下,R32/R1234yf系统的单位容积制热量、单位质量制热量和冷凝压力均比R22系统大,但其压比和排气温度均低于R22系统。 相似文献
7.
空调用离心式冷水机组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浙 《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1,22(1):29-34
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几种主要品牌空高用离心式冷水机组的性能参数,并对其中几种结构形式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可供设计选型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混合工质节流制冷循环的优化原则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在混合工质制冷循环优化中应遵循的三条较为合理和切实可行的优化原则。在此基础上,采用定循环运行压比优化方法,在较为合理的外部约束条件下,对二元混合工质循环进行了优化计算,分析了各设计变量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工质循环过程的动力学分析,给出油锅内蒸汽的滞止参数、喷咀出口处蒸汽流参数、蒸汽流的压缩功及返油率的计算方法,并讨论了为提高金属油扩散泵性能,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及调正办法。 相似文献
13.
卓存真 《制冷与空调(北京)》2009,9(2):76-78,83
通过与其他不同冷水机组和不同结构氨冷水机组的比较,介绍氨冷水机组的技术特性,总结使用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对进一步推广与使用节能环保的氨冷水机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提出冷水机组性能比较应以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为基础,并应在逐时温度工况下进行比较.以某定频风冷螺杆式冷水机组和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为例,计算冷水机组SCOP相等时的室外空气干湿球温度差,并基于广州地区典型年逐时气象数据对冷水机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部分负荷率越低,室外空气湿球温度越高,越有利于风冷式冷... 相似文献
15.
用混合铁磁工质改善磁埃里克森制冷循环的回热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磁性材料的比热和熵的特性,讨论了采用混合铁巴工质可使磁埃里克森制冷循环实现理想回热或趋近于理想回热,而用混合顺磁工质则难达此目的.实验上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17.
《制冷》2017,(1)
为了研究R22替代制冷剂R134A、R407C、R410A、R32、R290在热泵热水器中的热力学性能,设定冬季工况蒸发温度-10℃、冷凝温度65℃,夏季工况蒸发温度20℃、冷凝温度65℃,过冷度和过热度均为5℃。计算了不同工质系统在冬季和夏季工况的理论循环性能,对比分析了各系统的变工况特性。结果表明:R410A和R32的单位容积制热量较高,这有利于减小压缩机的功耗和体积;R290和R32的单位质量制热量较高,能够有效降低工质充注量,进而增加系统安全性。随着蒸发温度升高,各工质系统制热系数均不断增加;随着冷凝温度升高,各工质系统制热系数均不断降低;过热度变化对各工质系统制热系数影响很小,而过冷度增加可以提高各工质系统制热系数。对于6种工质热泵热水器系统,蒸发温度在冬季工况对R32系统制热系数影响最大,当蒸发温度由-14℃升至-6℃,R32系统制热系数提高21.8%,夏季工况蒸发温度对R22系统制热系数影响最大,当蒸发温度由16℃升至24℃,R22系统制热系数提高22.1%。对应于冬季工况和夏季工况,冷凝温度和过冷度变化对R410A系统制热系数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下,本文建立了热泵系统循环热力学模型,利用EES程序对混合工质R1234ze/HCs及对应的纯工质热泵系统循环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R1234ze/R600在质量分数(20/80)和R1234ze/R600a在质量分数(40/60)存在最优配比,对应的最大制热COPh分别为3. 41和3. 32,而R1234ze/R290则呈现单调下降趋势。R1234ze/R600(20/80)系统的制热COPh比R1234ze/R600a(40/60)、R1234ze、R290、R600、R600a系统分别高2. 7%、17%、0. 09%、16. 3%和17. 8%,排气温度为76. 9℃,冷凝压力为0. 711 MPa,压比为6. 32,有望成为新型替代工质。 相似文献
19.
对热泵系统,提出将R744/R290/R600a三种天然工质组成的混合物替代现有制冷剂。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下,计算分析不同配比下混合工质热泵系统循环性能,并分别与R22,R290,R600a和R744/R290(21%/79%)热泵系统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R744/R290/R600a在最优配比下,系统制热性能系数为4.514,比R22,R290,R600a和R744/R290(21%/79%)系统分别增加20.50%,35.15%,41.50%和9.67%;系统冷凝压力比R22,R290和R744/R290(21%/79%)系统分别降低45.34%,41.20%和55.47%;新的混合工质不仅具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能,而且可以有效降低系统运行压力,可以作为热泵工质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20.
均匀负荷分配的冷水机组并联运行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型冷水机组大部分时间运行在部分负荷条件下,研究机组压缩机能效比随负荷率变化的规律,可为机组节能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建立了求解单台冷水机组压缩机能效比、蒸发温度、冷凝温度的数学模型。在均匀负荷分配条件下,根据承担部分负荷的方式不同,建立了多台同型号机组不同并联运行方式的压缩机能效比的数学模型,并对比分析了运行特性。分析表明,离降式冷水机组只有在70%-100%负荷率下才能维持较高的能效比,能效比随负荷率的降低急剧降低,多台机组并联运行按总负荷减少量以单台机组额定负荷为限来控制机组启停,可以在很大的负荷区间内维持机组群总能效比在高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