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筑围护结构直接影响室内热湿负荷,而窗户作为三大围护结构中热工性能最差的构件,其对室内热负荷的影响最大,尤其是当存在太阳辐射时会直接影响室内热舒适性。搭建空气源热泵对流-辐射联合供暖系统测试台,并在大窗墙比的情况下增设保温材料设置等效墙的形式,研究了窗墙比对冬季不同供暖模式下室内热舒适及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气源热泵供水温度一定时,地板辐射末端供暖比风机盘管末端具有更舒适的室内热环境、垂直温度梯度较小并且能耗相对较少;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随着窗墙比的增加,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下室内温度波动减小,能耗增加,PMV值变化在热舒适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了解夏热冬冷地区地面辐射供暖与散热器供暖的差异性,建立空气源热泵+地面辐射/散热器供暖实验平台,测试室内空气温湿度、围护结构壁面温度、黑球温度等参数,分析两者供暖差异性及形成原因.结果 表明:两者差异主要表现在散热器供暖室内空气升温快、热舒适等级为Ⅱ级,地面辐射供暖热舒适等级为Ⅰ级,这是由于地面辐射供暖的蓄热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四川大学校内建筑工地活动板房实测,重点分析了冬季板房室内空气干球温度和壁面温度的变化,以及室外空气温度、辐射等因素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得出板房建筑冬季保温性能差,室内空气温度低,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相关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TRNSYS软件建立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仿真模型,模拟空气源热泵供暖运行性能,对比分析不同供水流量、不同月份以及3个典型供暖日下的系统COP。研究结果表明:室内温度及系统COP随室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系统耗电量随室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室外温度恒定时,室内温度和系统耗电量随供水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系统COP随供水流量的增大而降低;供暖期开始和结束时,空气源热泵运行性能稳定、满足供暖热舒适需求,供暖期室外温度最低时不宜单独使用空气源热泵。研究结果可为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在包头地区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维持热舒适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传统暖通空调系统调节温度能效较低,同时产生大量碳足迹。基于红外辐射调控的个人热管理材料通过人体自身及局部微环境热管理实现个性化温度调节,为缓解日益紧张的能源负担、维持人体热舒适提供了新途径。本文基于红外辐射调控的个人热管理材料最新研究进展,分室内和室外两种环境阐述辐射降温、辐射保温机制,并介绍辐射降温/保温一体的温度调节模式。论述基于红外辐射调控的个人热管理材料相关设计思路、制备方法、微观结构和温控效果,分析个人热管理材料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立了一种辐射与对流一体化空调末端及室内热环境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动态仿真模型,对末端的位置、数量、运行参数进行了供暖舒适性研究,分析了室内达到舒适性温度所需的时间以及室内热环境均匀度。研究结果表明:一体化空调末端能够使室内实现较好的舒适性和温度均匀度,合理增加末端数量能更好地改善室内温度均匀性;所需时间受送风温度影响更大,随着送风温度的增加,所需时间受送风温度的影响逐步减小;室内对称位置的两侧末端同时送风易造成室内风速过大和吹风感强烈,单独一侧的末端送风时易使室内风速处于很小范围。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我国供暖住宅普遍存在耗能大、效率低等问题,对西安典型住宅供暖室内外空气温度、壁面温度、相对湿度等进行了测试,分析了不同房间室内热湿环境的状况差异及其原因。采用红外热像技术,对比分析了影响室内热环境的关键因素,并通过DeST-h程序对室内热环境进行模拟,进一步探讨了住宅实际供暖热指标与设计指标的差异程度。基于典型住宅环境测试与能耗分析,提出了降低既有居住建筑能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热平衡原理,建立地板辐射供暖房间传热数学模型,并根据试算法原理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冷风渗透量和室外温度对辐射板表面温度影响较大,外围护保温性能对外围护内表面温度影响较大;无冷风渗透时,内围护表面温度几乎等于室内温度,冷风渗透量为0.5次/时,内围护表面温度比室内温度高1℃以上;在相同室内温度下,南向房间所需的地板温度比北向房间的低,而南向房间的外围护内表面温度比北向房间的高,南、北向房间内围护表面温度几乎相等;南、北向房间辐射供暖相对于散热器供暖的节能率均随着房间冷风渗透量的增大、室外温度的降低和室内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北向房间的节能率大于南向房间;在相同室内温度和冷风渗透量的条件下,从严寒地区到寒冷地区再到夏热冬冷地区,辐射供暖相对于散热器供暖的节能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
服装热阻、空气温度及气流速度是影响人体热舒适性的三个主要因素。本文针对上送上回气流分布方式,采用K-ε湍流模型及热舒适性指标PMV数学分析式,对室内三维湍流流动和传热及PMV指标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不同送风速度下的室内流场、温度场及PMV值分布变化规律,并分析比较了不同送风速度、送风温度及服装热阻对室内PMV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送风速度是影响室内流场、温度场及PMV值分布模式的主要因素,送风温度的改变对PMV值有一定的影响,而室内人员的服装热阻对PMV值的影响较大。本文的研究对如何合理确定空调送风参数,达到满足热舒适性的目的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促进了以人居舒适为核心的空调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常规空气源热泵在低温环境中运行时普遍存在结霜和除霜现象,由于常规室内盘管储能不足,导致逆循环除霜效果不理想。同时,基于强制对流换热的常规空气源热泵常常会引起室内热分层现象和强烈的吹风感,导致人体热舒适性较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结合辐射供暖具有较高热舒适性的优点,提出一种基于辐射和强制对流换热的新型供暖末端,搭建空气源热泵辐射和对流换热性能试验台,对其除霜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除霜周期内,该系统压缩机功率平均值为429.5 W,除霜能效比为2.88,除霜能效比高于常规空气源热泵系统。  相似文献   

11.
《制冷》2016,(2)
根据房间所处内外区不同,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分别计算有外窗和无外窗两种状态下房间PMV值的变化情况,以及当PMV值不变时室内设计温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PMV值不变的情况下,冬季供暖应适当提高有外窗房间的室内设计温度,以保证室内人体的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12.
甘肃某博物馆中庭热环境数值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一拟建博物馆中庭为例,采用CFD数值方法对建筑中庭温度场进行模拟,计算不同负荷下中庭高度方向和人员活动范围内的温度分布,分析各种建筑因素对中庭内温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中庭建筑和通风设计能有效改善室内热环境,满足人体的热舒适要求。  相似文献   

13.
传统供暖方式的缺陷日益突出,新的供暖方式不断涌现,传统供暖方式与辐射供暖房间热状况有较大差异.对地板辐射供暖和散热器供暖的室内温度、速度、PMV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研究了碰撞射流冬季热风供热时不同的送风速度对室内温度场和热舒适性的影响情况。对不同送风速度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碰撞射流冬季热风供暖时送风速度对室内温度场、速度场和热舒适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室外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现有室外人体热舒适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能更全面合理地反映室外热舒适机理的新评价模型:"热生理-适应"模型。这一新评价模型的建立将为准确评价及预测不同室外环境下人体的热舒适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车室内人体热舒适性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车室内热环境计算的基础上,借助于人体热调节系统以及人体生物热方程计算了人体温度场的分布,并且利用当量温度Teq去评价不同环境下人体的热舒适性。文中完成了一个典型算例,预测了司机与乘客的热舒适性问题,并与国外提供的热舒适范围作了比较,结果令人满意。显然,这一研究对进一步改进车室内环境的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供暖方式不同时,房间换气次数的高低将对室内热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本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三种典型供暖方式在不同换气次数下的室内热状况分别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换气量较大时,三种供暖方式对应的室内气温和热舒适指标PMV分布将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对于大换气量房间,供暖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热环境特点。  相似文献   

18.
利用PHOENIS软件对研究生宿舍散热器供暖和地板供暖进行了数值模拟,选用k-ε湍流模型求出房间的温度场和速度场,结果显示地板供暖在温度场分布、速度场分布及热舒适性方面均优于散热器供暖。地板供暖辐射温度在地板面有最大值;而散热器辐射温度在顶棚有最大值,辐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增,垂直温差多达5℃左右。  相似文献   

19.
利用商业软件FLUENT。对置换通风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计算出的流场、温度场,计算了PMV,采用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了各因素的影响结果;根据PMV分布分析了送风口类型、送风速度和温度等因素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并对实验设计的水平组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正交实验中,送风主要影响送风口附近区域的PMV,各工况PMV总体变化趋势趋于一致:送风速度是影响室内热舒适性最为显著的因素;送风速度为0.25m/s或送风温度为18℃的几种工况下所得到的室内热环境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0.
在对我国不同气候区、不同等级火车站候车厅夏季室内热舒适性进行现场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对人员停留时间、室内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影响室内热舒适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人员流动性较大的车站候车厅的热舒适性,不仅与室内热环境参数有关,还与车站等级、人员停留时间有关,因此对车站候车厅热舒适性的设计应针对车站的特殊性来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