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吉会  姜晓霞 《金属学报》1995,31(6):A266-A271
利用EMPA,XRD,SEM和电化学测试等研究手段对加硼70Cu-30Ni合金的组织、力学性能、耐蚀、耐磨蚀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加硼后,70Cu-30Ni合金的强度提高,塑性略下降,耐蚀性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耐磨蚀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热处理后前后变形Ni-Cu-Fe-Mn-Si合金中的Si的存在形式,在晶界及晶内的分布状态和结构,并研究了在热处理状态下,合金性能的变化,XRD分析表明:Ni-Cu-Fe-Mn-Si合金基体为面心方立结构,在热加工状态(R态)下,Ni-Cu-Fe-Mn-Si合金除Ni3Si相外,还出现了Ni31Si12相。该相为立方结构。TEM分析表明:第二相(Ni3Si)在晶界和晶内弥散分布,少量在晶界聚  相似文献   

3.
形变对70Cu—30Ni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70Cu-30Ni合金固溶处理后不同程度形变及其在NaCl溶液浸泡和海水暴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形变量增加,70Cu-30Ni合金腐蚀电位和极化电阻随时间下降速度增加,其腐蚀产物膜中镍含量增加,氯离子浓度减小,所形成的海水腐蚀产物薄膜。  相似文献   

4.
Au-Cu-Ni-RE合金摩擦副磨损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澜  冯本政 《贵金属》1999,20(4):7-11
通过磨损实验和性能测试,采用金相,X-ray衍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方法,进行了Au-Cu-Ni-RE/Cu-Ni-Zn-Mn合金摩擦副材料的金属学研究,摩擦界面和摩擦磨损机理探讨。  相似文献   

5.
渗氮对钢的气蚀与磨蚀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渗氮对0Cr13Ni4Mo、Q235、16CrNi4Mo和12Cr4Ni4Mo4V四种钢气蚀与磨蚀特性的影响。发现渗氮可使Q235、16CrNi4Mo和12Cr4Ni4Mo4V三种钢的耐气蚀与磨蚀性能显著提高,却使0Cr13Ni4Mo(不锈钢)的耐气蚀性能明显下降,但能使其耐磨蚀性能提高。分析认为,这与气蚀、磨蚀机理及渗氮层的力学、物理化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提高W—Ni—Cu合金膨胀系数等性能的实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WNiCu合金的膨胀系数等性能,提出了选择添加元素的原则,进行了金属Mn、Ag粉末对WNiCu合金性能影响的研究;并分析、讨论了影响WNiCu合金性能的因素及研制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钨合金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
丁晖  明兆祥 《铸造》1994,(12):14-18
添加了Mo和Cu的铬锰氮不锈钢,合金钝化膜更加完整,且稳定性高钝化膜主要由Fe,Cr和Mo的含水氧化物组成,添加Mo和Cu的合金钝化膜有Cr,Mo和Cu的富集,且Cr/Fe的比值高,膜薄却密,耐蚀性能好。它具有优于18-8和1Cr18Ni12Mo2Ti钢的耐均匀腐蚀、耐点蚀和耐晶间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8.
Cu基形状记忆合金的时效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比研究了时效对亚共析Cu-12.0Al-5.0Ni-2.0Mn-1.0Ti(wt.-%)合金与Cu-20.0Zn-6.0Al-微量B(wt.-%)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母相状态或马氏体相状态,Cu-Al-Ni合金的时效热稳定性均远优于Cu-Zn-Al合金。Cu-Al-Ni合金母相状态时效伴随着DO_3有序畴长大,基体中Al、Ni、Mn等元素贫化,导致M_s点升高,马氏体转变量降低。Cu-Zn-Al合金母相状态时效伴随贝氏体转变,引起基体富Zn富Al,导致M_s点下降,马氏体量降低。Cu-Al-Ni合金高的时效热稳定性可能来源于Ni对Al、Cu等原子扩散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9.
Fe—Mn—Al合金的腐蚀性能与钝化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阳极极化及AES/XPS技术,研究了Fe-30.8Mn-8.2Al奥氏体合金在pH值为-0.8至15.3的水溶液中的腐蚀性能,并与Fe-30Mn合金,低碳钢,9%Ni低温钢及1Cr13不锈钢进行对比。在所测试的水溶液中,该合金的腐蚀抗力优于低碳钢的Fe-30Mn合金,与9%Ni钢相当,但不及1Cr13不锈钢。  相似文献   

10.
加硼铝青铜的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吉会  姜晓霞  李诗卓 《金属学报》1996,32(10):1039-1043
系统地研究了硼对Cu-Al合金的组织、力学性能、腐蚀和腐蚀磨损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硼能细化Cu-Al合金的组织,提高强度和硬度,但塑性略有下降,抗选择性腐蚀和耐腐蚀磨损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对硼提高铝青铜的耐机理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不同Al含量的超塑性Zn-Al合金在模拟酸雨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系统研究了超塑性Zn-Al合金在酸雨环境中的腐蚀机理。结果表明,Zn-Al合金在模拟酸雨溶液中发生的腐蚀行为与其显微组织有关。富Al相优先腐蚀,随着合金中Al含量的提高富Al相增多,合金的腐蚀速率反而下降。这是因为ZA4合金与ZA8合金晶界上分布有不连续的富Al相,腐蚀产物不致密,腐蚀坑逐渐向纵深方向发展,腐蚀速率相对较高。而ZA12合金与ZA16合金存在连续分布的富Al相,其表面形成致密的腐蚀产物膜,能有效阻碍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2.
LF6M铝镁合金海水腐蚀规律研究及异常数据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LF6M铝镁合金在实海全浸的腐蚀数据进行了数学拟合处理,发现LF6M铝镁合金在厦门海域的包铝层成为牺牲阳极,使带包铝的合金基体受到保护,揭示了厦门海城海水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将电场处理技术应用于镍基变形高温合金GH3044,研究了电场对合金组织及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处理后合金耐晶间腐蚀能力得到提高,随电场处理时间的延长腐蚀速率减小。在800℃、 6.4 kV/cm条件下,电场处理10 h后合金腐蚀速率为2.06 mm/a,与未经电场处理状态相比,降低幅度达37.33%。电场处理过程中合金晶内大量退火孪晶的产生,使原始大角度晶界与退火孪晶相交处原子重新排列,随电场处理时间的延长,大量的原始大角度晶界被取代,呈连续分布的合金元素贫化网络被隔断,导致腐蚀沟前进受到阻碍,从而改善合金晶界的腐蚀行为,提高合金耐晶间腐蚀能力。同时,电场处理促进合金中原子扩散,使普通大角度晶界两侧Cr、Mo等合金元素的贫化趋势降低,也是合金耐腐蚀性能得以改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常减压设备环烷酸腐蚀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将不同的钢材置于静、动态的环烷酸环境中进行腐蚀模拟实验,根据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动力学分析,求取反应的动力学常数,可以发现反应平衡常数k及活化能Ea是环烷酸腐蚀程度的重要表征量,要抑制环烷酸的腐蚀,可以通过降低平衡常数,提高反应活化能的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   相似文献   

15.
热速处理对Mg-7Al-0.4Zn-0.2Mn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自腐蚀电位、盐雾腐蚀速率和观察试样盐雾腐蚀表面形貌,研究了热速处理对Mg-7Al-0.4Zn-0.2Mn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的腐蚀行为受到显微组织和铁含量的共同影响.过热温度(Ts)为810 ℃时,热速处理对合金耐腐蚀性能的改善作用并不大;过热温度为850 ℃时,热速处理显著细化了合金晶粒,β相的尺寸和间距变小,β相对α相腐蚀的阻碍作用增加,而且合金中的铁含量并没有提高,从而改善了合金在试验条件下的耐腐蚀性能;过热温度为890 ℃时,组织中存在热裂纹和显微疏松缺陷,合金含铁量显著增高,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下降.相同的过热温度下,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随着激冷速度(Vc)的增大而逐步改善.综合考虑合金的显微组织和耐腐蚀性能,优化的热速处理工艺为:Ts=850 ℃,Vc=2.0 ℃/s.此时,合金的耐腐蚀性能达到试验的最佳值,自腐蚀电位比未热速处理合金提高约15 mV,盐雾腐蚀速率比未热速处理合金降低21.9%.  相似文献   

16.
在不锈钢基体上分别镀上几种镀层,各自与船用铝合金配对测腐蚀速率,并测定了镀层在海盐溶液(3.5%)中的电极电位与极化曲线.结果表明,镀Zn-Ni的18-8钢自身腐蚀不大,还可使船体材料的腐蚀速率最小.   相似文献   

17.
BP神经网络在碳钢、低合金钢海水腐蚀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实海环境数据及材料腐蚀数据,利用BP结构神经网络建立了碳钢、低合金钢在实海环境中腐蚀速度与环境因素、材料成份之间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探讨了建立预测模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准确的预测碳钢、低合金钢在不同海域的腐蚀速度.   相似文献   

18.
用自腐蚀电位预测LY12CZ铝合金的腐蚀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LY12CZ铝合金在EXCO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和最大腐蚀深度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LY12CZ铝合金在EXCO溶液中的腐蚀动力学可分为两个阶段,浸泡前期,腐蚀发展较快,但腐蚀动力学的规律性不明显;浸泡后期,腐蚀发展稍慢,腐蚀动力学近似地遵循线性规律。  相似文献   

19.
在连续式超临界水氧化试验装置中,测量了316不锈 钢和825镍基合金在150℃~450℃分解杀虫剂毒死蜱过程中的腐蚀速度.两种合金的均匀腐蚀 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825镍基合金的腐蚀速度比316不锈钢的腐蚀速度小,450℃下316不 锈钢和825镍基合金的均匀腐蚀速度分别达143 μm/h和125 μm/h;200℃以上发生孔蚀 ,在较高分解温度下,由于孔蚀和均匀腐蚀的同时进行,形成相互贯穿的敞口蚀坑腐蚀形貌 .热力学分析表明,Fe-Cr-Ni合金在高温氧化性介质中是不稳定的,并且低熔点金属氯化物 的产生也可能是合金在超临界条件下出现高腐蚀速度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采用冷喷涂技术在普通碳钢基体上制备了厚度为300μm的铬锆铜涂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涂层的组织形貌。用开路电位(OCP)、电化学阻抗谱和动电位极化曲线等电化学方法研究冷喷涂铬锆铜涂层在天然海水中的耐蚀性能。研究表明,铬锆铜涂层组织致密,在海水环境中,涂层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腐蚀产物膜,能有效阻止腐蚀介质向涂层内部渗透,对基体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