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3)
伴随着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创立、转型异化和理性回归的曲折而艰难的20年改革发展实践,我国对政策性金融学术理论的探索和发展,也呈现出从理论开创及肯定到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演进过程的四个发展阶段。其间,基本上是依据和围绕政策性金融理论和开发性金融理论,在相互排斥和不断争论中分别展开的。从理论上看,这两种理论都是中国本土的学术原创,但还需要在对其异同比较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学及社会企业和社会金融理论,取长补短、兼容并蓄地提出公共金融理论范畴并分析其内涵特征。进而从公共金融理论的新视角,构建能体现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
区域金融发展问题是后危机时代学术界对金融问题持续关注背景下从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独立出来的一门新学科。在对区域经济理论及金融可持续发展学说回顾总结的基础上对"区域金融"及"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概念做了严格界定,从学理的角度对该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应贯彻的一般性原则进行了论述,并针对我国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予以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已转向高质型,如何协调人地矛盾、维护城乡地域性成为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场所依恋作为探讨人地关系的代表性理论,较早地运用于国外城市建设,其理论成果对我国城镇地方感建构具有一定的参鉴意义。该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分析国外2013年—2022年场所依恋研究相关文献,结果表明:近十年场所依恋研究学科交叉特征显著,城市公共空间和社区尺度下的研究较多,尤其关注居民归属感建立及心理健康,对“情—地”相互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同时拓展了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研究现状对未来研究发展做出展望:重视多元群体的情感需求;探寻情感与地域的相互影响和内在规律,协同城乡发展热点问题,构建体现本土特色的场所依恋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4.
已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地理学,特别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金融地理学的学者致力于研究一系列强有力的工具去说明和解释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而“信息腹地论”是研究现代金融地理的一个重要范畴。该理论能帮助学者们研究和了解国际资金流、货币体系、银行和服务机构的位置,以及金融中心的区域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2)
结合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关于金融顺周期性及其影响的理论反思,首次基于金融周期视角研究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首先剖析了危机前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由发达国家主导、缺乏逆周期机制及防止危机传染机制,在防范金融危机方面存在不足。其次,梳理了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措施及成效,指出在防范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仍存在较大不足。再次,从推进政策国际协调方面展望了未来全球金融治理体系,通过实证分析各地区金融周期特点,及理论分析政策协调国福利提升情况,提出应以区域金融治理优先的思路,同时以宏观审慎政策局部协调和货币政策向下协调为主推进政策国际协调,并对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融地理学(GeographyofFinance)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用一系列强有力的理论工具说明和解释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信息腹地论”是该学科中研究现代金融地理的一个重要范畴。该理论帮助学者们研究和了解国际资金流、金钱景观、银行和服务机构的位置,以及金融中心的区域形成和发展。它提出的“信息溢出”、“不对称信息”和“路径依赖”不单是信息腹地形成的主要动力,也决定着一个城市在区内金融地位的变迁。本文运用前后两次详尽的企业总部区位调查辅助分析和预测中国各大主要的经济中心,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于可见将来在区域内金融地位的未来发展,并指出北京最有条件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4)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劳工条件、企业责任等问题的日益增多,环境、社会和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ESG)体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相关的系统性研究尚显不足。金融不仅需要发展和完善自身的ESG体系,并且,由于其会与各类企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从而会影响各类企业ESG的发展。因此,构建金融ESG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文献回顾、归纳、对比、案例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了ESG的内涵界定和评价标准,总结了国际上金融ESG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创新性地提出了金融ESG体系的内涵,探索性地构建了金融ESG指标体系,并深入剖析了ESG在中国金融领域的实施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明确金融ESG定义和标准、健全我国金融ESG法规政策、严格落实实施和过程监察、加强ESG信息披露、建立健全事后纠正和惩罚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推动我国ESG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6):150-151
中国金融业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和监管调控体系,然而,我国的金融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无法满足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的迫切需要。本文基于金融发展理论视角下,提出当前金融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
近年来,普惠金融发展对减缓贫困的作用备受学界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普惠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理论和实证文献。理论研究发现,服务贫困人群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减缓贫困,普惠金融通过影响消费和收入实现减贫。实证研究则证实了普惠金融发展是减缓贫困的有效途径,其主要路径有三条:缓解贫困人群的信贷约束,提高贫困人群的收入水平;提升经济增长水平,发挥经济增长对贫困人群的溢出效应;扩大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促使贫困人群更好地利用金融服务。已有文献表明,普惠金融发展减缓贫困面临着政策环境有待优化、激励机制有待完善、部分金融机构存在目标偏离等诸多问题,并从强化金融宣传教育、政府部门加大政府扶持、借助技术优势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未来可进一步探索普惠金融减贫的微观机制、影响因素、配套条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
随着智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将对传统金融业产生巨大影响。人工智能与金融的结合将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完善信用和风险评级体系,增强金融市场信息对称性,提升金融交易的便捷性、效率和安全性,促使经济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未来,金融业将朝着大众金融、普惠金融、消费型金融方向发展,为更多普通用户、长尾用户服务,在中国还有助于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基于阐述智能金融应用途径和应用场景,分别从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主体的角度分析了人工智能对金融业的影响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研究有助于为金融业各方应对人工智能对金融业的冲击提供思路,促进人工智能与金融业更好地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