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工程保险是工程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可实现对建设工程契约信用风险的有效防御,避免或减少损失的发生,也是约束和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的一种有效手段。文章以信用利益为研究对象,而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所保障的都是债权人的信用利益,承保的都是信用风险,都可以保障债权人债权之实现,确保交易安全。为此,本文主要研究了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的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地铁运营期的主要风险,对现有运营保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地铁运营期保险的险种设计与承保方案,并引入商业保险机制,为地铁运营提供全面风险保障,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0)
随着保险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承保利润不断下降甚至亏损,为提高自身偿付能力,保险公司将保险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以投资利润弥补承保亏损。保险投资证券化是我国当前证券与保险合作的主要形式,它在提高保险投资收益、解决利差损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金融风险。我国在保险投资证券化的监管方面存在过度管制与监管不足的矛盾,需要转变监管理念,放松管制、加强监管,实现保险投资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4)
共享经济改变了大众传统的出行方式,网约车即网络预约出租车成为了大众出行的普遍选择;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家庭自用车即私家车为工具,由全职或兼职的私家车驾驶人提供运输服务的网约车活动,在便利城乡居民交通出行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资源利用率。然而,在此类网约车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致第三人损害中,由于私家车往往投保的都是非营运性保险,被保险人主张由保险人在其承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对事故损失予以赔付时,保险人往往以投保人擅自改变车辆用途,使得保险标的危险显著增加为由拒绝,在实践中引发了很多争议。各地法院在裁判此类案件时,亦存在不同的裁判思路,造成了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存在,故对这一问题亟需厘清。此外,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不仅关系到交通事故中的受害人能否得到有效赔偿,更对平衡共享经济中各方参与人的利益、进而推动形成共享经济下的合理责任分担模式、避免共享经济带来的责任缺失与社会成本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7)
我国已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性质和地位。作为我国第二个强制责任险,从立法实施到规范运行还需各方力量的磨合和不断的探索。分析目前我国保险公司承保绿色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各方协作发展环责险的重要性,指出保险公估公司的作用,建议建立政府、保险公司与保险公估公司共担责任的共保模式,以推动绿色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0)
保险利益至今已存在多年的时间,随着社会的进步,保险法律的不断成熟,作为保险法领域一项极其关键的原则仍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保险利益本身存在的不足,使越来越多的人对其存在产生质疑,废除保险利益的呼声也越来越大。本文主要从国际保险法律改革的背景下保险利益原则存在的意义出发,向读者阐述不应该废除保险利益的理由,以及如何对保险利益原则进行改革,希望对保险法中保险利益的发展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构建我国住宅质量保证保险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宅质量对于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当前我国商品住宅质量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住宅质量保证体系是解决住宅质量问题、规范建筑市场的关键。住宅质量保证保险是一种国际上流行的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途径。阐述我国住宅质量现状及传统的住宅质量保证机制,并深入分析传统的住宅质量保证机制存在的弊端及其问题根源;基于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解决住宅质量问题、顺应房地产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思想,构建我国住宅质量保证保险体系,并对住宅质量保险责任界定、保险主体职责及其相互关系、效果进行分析;提出建立诚信体系、成立质量检验中介机构、完善法律制度、住宅质量标准认定等保证我国住宅质量保险顺利运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推出住宅质量保证保险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京签署了“A级住宅质量保证保险协议”,根据协议,保险公司将对通过建设部住宅性能认定的A级住宅提供10年保险。住宅质量保证保险称为潜在保险,又称建筑物10年期责任保险,主要承保住宅竣工验收之日起10年内,因主体结构存在缺陷发生工程质量事故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这是确保住宅质量、保障购房者利益的一种国际惯例,有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实行强制性保险。住宅性能认定是由适用、安全、耐久、环境、经济五个因素组成。A级住宅分三类:1A级性能的住宅是面向…  相似文献   

9.
曾怡  刘林 《工程质量》2023,(1):5-10
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已在我国部分地区试点,并逐步推广。但在实践中该保险采用责任保险、保证保险多种形式,两个险种有相互混淆的情况。以该保险的具体责任险条款为分析对象,发现其中存在保险责任设定不明、风险转嫁无效、保险人代位追偿对象与投保人购买动机冲突等矛盾之处,并指出引发矛盾的根源在于险种选择的错误,以责任保险之名行保证保险之实。鉴于工程质量监管中对责任方必须承担责任后果的要求,与该业务仍处于发展初期的实际情况,认为以保证保险形式推广更符合保险行业、建筑行业乃至全社会利益诉求。并从保证保险的担保属性,保险公司参与实现工程质量监管社会化,以及非融资性保证保险符合银保监会监管要求等方面论证IDI保证保险存在且发展的合理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21):256-257
随着我国海外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海外投资者所面临的政治风险也随之增多,而我国的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不甚完善。为了更好地保障我国合格投资者"走出去",本文以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本文主要针对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中的承保机构、合格投保人、合格投资等要素提出新见解。全文对比分析我国与美、日、德相关法律制度的异同点以得出我国现存法律的不足之处。针对不足点,在借鉴他国法律制度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下提出若干建议,以期对完善我国的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