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Planning》2020,(1)
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是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在对企业杠杆率、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关联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复合系统性压力指数法测度了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并建立了马尔可夫区制状态转换模型,以挖掘企业杠杆率、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及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的非线性动态关联机制。研究表明,样本期内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波动明显;企业杠杆率、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与系统性金融风险间存在动态关联,且两区制特征明显,高压力时期的关联效应比低压力时期更显著;企业杠杆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会通过影响宏观经济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间接影响;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相互间存在负向影响。鉴此,现阶段应控制好从"结构性去杠杆"向"稳杠杆"转变的节奏,利用"双支柱调控"熨平局部金融失衡和杠杆结构性问题;同时,密切关注部门间金融风险的交叉传染,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进而从根本上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6)
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推进了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促进了国民经济实力的提高,但区域物流发展不均衡和物流供需匹配不平衡问题也日益突出。通过构建物流需求系统和物流供给系统指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一带一路"省份的物流需求与物流供给之间协调发展现状。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区域的物流需求水平、物流供给水平及两者耦合协调程度均存在着明显的省际差异,并且我国大多省份自身的物流需求与物流供给之间存在不均衡问题,应促进其协调发展。并提出四点政策建议:提升政府各部门协同运作能力;重视区域物流供需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物流业先进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物流效率;支持物流业龙头企业发展,提供专业化和一体化服务。  相似文献   

3.
采用熵权法构建城市化与基础设施建设耦合关联模型,从理论上解析两大系统的耦合优化原理,定量分析其耦合变动特征,以适宜性理论为基础探究京津冀地区两者耦合跃迁模式。研究表明:城市化与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发展指数、系统耦合度两者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近五年特征更为显著;系统耦合度由濒临失调趋向良好协调发展,耦合度最优为河北(0.894)、其次天津(0.888)、最低北京(0.833);两大系统耦合度在空间上具有差异性,区域间实现耦合趋同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4.
建立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熵权法、变异系数法和相对熵对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成渝城市群2007~2016年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均呈现上升态势,新型城镇化水平上升速度更快,空间上呈现"成都-重庆"双中心格局。(2)整体处于颉颃阶段,且以中高度耦合为主;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实现了从轻度失调向濒临失调的过渡。成渝城市群应加强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两者高水平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工业建筑》2021,51(5):173-180
在构建建筑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我国各省份为研究单元,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算我国各省建筑业与区域经济间的耦合协调度,并结合ArcGIS 10.5对我国各省建筑业与区域经济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11—2017年间,我国建筑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总体上可划分为3大类型,区域间差异显著,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型省份数量较多。建筑业综合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省间发展不均衡,区域极化效应明显,总体上呈现出沿海省份高于内陆省份的空间格局特征;建筑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度省间存在一定差异,处于"多极"向"面状"发展阶段,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整体上,建筑业与区域经济间的耦合协调度处于中级协调水平,总体协同发展效应有增强趋势,空间分布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群从二维区域节点向三维空间网络转变,发挥了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引领城镇发展方向的作用。基于“产业—交通”耦合的视角,以兰州—西宁城市群为研究区域,计算选取兰州市区、西宁市区为城市群发育的辐射中心,结合空间网络分析方法识别兰西城市群空间结构及现状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耦合协调模型,研究“产业—交通”协调发展规律和空间差异特征,同时通过莫兰指数分析区域发展在空间上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兰西城市群发展面临空间层级结构简单、系统耦合度不高以及区域协调发展不相关等问题,据此给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7.
测算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是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文章利用长三角地区2007—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产业-人口-空间综合指标体系,对长三角三省一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一、时间上,2007—2018长三角综合发展水平在波动中不断提升,各系统呈现不同发展态势,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实现从低度耦合协调阶段跨入中级耦合协调阶段;二、空间上,各省市耦合协调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了以江苏领跑,协同上海和浙江带动安徽快速发展的格局.最后,文章提出促进长三角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1,(1)
在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机理基础上,构建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并对2017年全国30个省(市、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分析两者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和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典型的南北分布差异,区域创新发展则呈现出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递减的格局趋势。两者耦合度介于0.446~1.000之间,具有一定的耦合水平;协调水平介于0.288~0.619之间,整体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全局Moran'I指数值为0.185,耦合协调度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局部自相关结果来看,未出现"低-高"和"高-低"区域,且大部分地区呈现出不显著性空间关联特征。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耦合协调发展是促进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乡村振兴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二者耦合分析框架、耦合指标体系,采用201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乡村振兴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实证结论为实现乡村振兴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双赢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厘清建筑工业化系统和绿色发展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以我国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设计两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区域内两系统在 2016~2020 年的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区域内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发展的综合水平呈上升态势,相对关系以同步型为主,但综合发展指数大于 0.5 的占比分别仅为 40%和30%,综合发展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从时序上看,耦合协调度不断上升,最大值为 0.85,虽已进入协调发展阶段,但还未达到优质协调水平;从空间上看,京津冀地区在建筑工业化与绿色发展方面的协同化发展仍需进一步深化。研究结论可以为建筑工业化与绿色发展的有机结合和协同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