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景观水系规划模式研究——以江苏省太仓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慧 《水资源保护》2007,23(5):25-27
论述了市域景观水系规划的范围、原则、步骤和内容,认为在规划中应着重体现水体的连续性以及位置差异和层次差异,即景观水系具有水域、过渡域和陆域三个不同的空间位置以及自然、休闲娱乐与文化历史三个层次。以此为基础,对江苏省太仓市的景观水系规划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太仓市"两带、三轴、三片、六点"的水景观空间格局,旨在构建合理的城市景观水系格局,为单个水景观元素的规划设计提供指导与依据,确保城市滨水空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滨水城市建设要求,按照省水利厅做出的"打造滨水城市水环境和水文化建设新亮点"工作部署,市委市政府提出将佳木斯市打造成"秀气、灵气、洋气、漂亮,幸福指数较高"的滨水园林城市,全面启动佳木斯市滨水城市水系规划编制工作。城中区防洪工程在水景观与工程结合方面开了全市的先河,并将以此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滨水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代社会对城市水系功能需求的转变,提出以提高水系的景观娱乐功能、增强水边空间的舒适性为目的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总体思路。以郑州市为例,结合城市总体规划 及其他各项规划等,对城市水系进行总体景观布局及重要景观节点规划,此外就与滨水 景观规划密切相关的其他相关规划如绿化规划、交通规划等也做了简要阐述。   相似文献   

4.
以顺义新城为例.提出建设"一轴、五纵、四点、五环"的水系构架,达到"三区四镇皆滨水,五环水系绕新城"的滨水格局,以满足城市发展对滨水的需求,将顺义新城"宜居城市"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以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城区的水系景观规划为研究对象,通过统筹梳理规划区域内的水系,以"引、通、串、清、环"为手段,提出构建"一轴、两涌、三区、五湖、多节点"的水系布局,实现了蕉岭县水系治理与水景观建设的和谐统一,可供同类城市进行滨水空间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将建成永引渠水系景观提升二期工程,石景山区5 km河段全新亮相。这条1956年修建的北京第一条人工引水渠即将以"一带滨水""两廊共建""夜光跑道""森林绿洲","集生态、生活、文化、水利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滨水生态廊道"全新面貌呈现。石景山人又多了一处休闲娱乐的的好去处。永引渠水系景观提升二期工程,西起模式口北街,  相似文献   

7.
依据大荔县现有水资源条件和县域地形自然条件,北以洛惠渠、南以渭河、东以黄河为引水水源,形成三水合围,纵横贯通的河湖水系。通过引水站点工程、水系连通工程、湖泊工程、湿地工程、主题区建设工程、水系景观工程、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滨水休闲游憩区、滨水综合产业开发项目,形成以滨水游憩、滨水城区、滨水小镇、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关中水城水乡。  相似文献   

8.
结合唐山市环城水系工程建设,在对其河道景观规划背景、总体布局及原则分析基础上,从水系景观、堤岸景观及绿色走廊景观营造三方面,对河道景观的规划设计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构建人水和谐的城市美景,创造"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滨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根据新时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方针,结合上海市水景观体系建设的需要,对区域水资源保护中景观水系及与其相关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等相关规划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景观水系的水务功能是:滞洪纳涝、调蓄供水、养绿净水。建议将水上浮床植栽治污染技术、"退耕建林"和"退圩建湖(或湿地)"结合的自然净化技术,应用于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以及水生态修复中;在区域景观水系的规划与建设中,加大投、融资新体制的探索力度,实施滚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滨水景观的打造与开发对城市的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城市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当前国内对山溪性河流与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关系及设计方法研究比较单一,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体系。此文以西昌市月亮湖公园规划设计项目为例,提出由山溪性河流打造的湿地及河道,在规划设计中应在防洪安全的基础上采取适当扩展水面、实施蓄水工程、科学生态护岸设计、合理规划现状土地、营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景观等方法措施,探索如何利用山溪性河流打造城市滨水景观的技术策略,使得城市水系成为具备景观、防洪、生态三种功能复合的弹性空间。  相似文献   

11.
分析总结了黄泛平原区"水城"的景观形态和形成机制,指出这类城市是经历洪涝灾害的适应性景观.针对近年来"水城"景观被破坏和一系列错误的建设方式,提出"水城"建设不应仅限于提升城市形象,更需致力解决城市面临的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生态恶化等综合性问题.提出从水伦理、宏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和场地生态设计三个层面进行"水城"保护和建设,系统建设以水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环境.最后对菏泽市的水系统进行了规划探讨,在尊重和保护原有的菏泽水城景观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设计建立更系统完善的、以水系为核心的生态基础设施,将水系与生物栖息地、城市游憩绿地和文化遗产等多个系统整合在一起,以便发挥其综合的生态服务功能.这一系统的建立将可以有效地防止洪涝灾害,并资源化利用雨洪,避免单一水利工程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滨水城市景观水系设计发展越来越快,水系的景观断面设计及针对北方的抗冻设计,是水系设计的关键。本文主要以前郭县新城区景观水系设计为例,阐述笔者对景观水系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得到的相应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农村水系连通设计中,将景观工程与河道治理、生态修复等工程相结合,营造"水清、岸绿、景美"的亲水空间,弘扬历史文化,对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村民幸福指数、助力乡村振兴有重要作用.以泗阳县水系连通工程(黄码河)景观设计为例,针对水系连通中存在的景观问题,通过对不同类型滨水空间的设计进行探索,为农村水系连通工程设计提供新的...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洙赵新河流域水系健康状况,本文基于生态水利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洙赵新河流域水系生态修复模式。在充分考虑河道的纵向蜿蜒性、横向多样性、空间异质性、生境异质性、生物多样性和水体连通性的基础上,遵循要人工诱导与自然恢复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生态修复与景观美化相结合、河道整治与防洪除涝相结合、水质净化与截蓄回用相结合的原则,打造"四带、三区、两湖、一通"的生态修复格局;主要建设拦河建筑物建设、堤防修复、滩地整治、河道湿地和生物栖息地建设、生态护岸、城市滨水景观区建设、生态湖建设、赵王河连通工程、生态修复植被建设和水系运行管理保护措施共十大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15.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范围内水域和陆地共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城市环境,是以人为中心、城市水体为主线,包括其周围与水体密切相关的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的总和,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对城市整体布局及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盲目发展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的暴发,人们逐步认识到水系对改善和保护城市人居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优美的水域和滨水空间,是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通过梳理北京水系的变迁,提出了北京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的必要性、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借鉴国际一流滨水区开发经验,指出北京滨水空间现状问题与不足。通过规划设计实例,提出针对北京不同风貌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的实施策略,探讨如何协调城与水的关系,让市民生活回归水岸;协调旧与新的关系,实现河道内部连通、河道外部融合,不断提高滨水空间品质,服务百姓生活。建设由水体、滨水绿化廊道、滨水空间共同组成的篮网系统。  相似文献   

16.
以顺义新城为例,提出建设“一轴、五纵、四点、五环”的水系构架,达到“三区四镇皆滨水,五环水系绕新城”的滨水格局,以满足城市发展对滨水的需求,将顺义新城“宜居城市”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水美乡村建设主要针对农村水系问题,在系统治理过程中,将景观视角融入农村水系建设,凝练出农村水环境“重功能轻人文”、“重结果轻过程”、“盲目照搬城市”三大问题。文章按照农村水系建设“恢复农村河湖基本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提升河湖环境质量”三大目标,明确了景观营建的重要价值,并以江夏区水美乡村建设的实践经验为例,进一步验证了农村水系空间景观营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其他地区水美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空间景观营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峨庄支流全流域为研究单元,通过统筹梳理流域内的水系情况提出构建"一轴、两翼、三区、多点"的生态水系布局,并将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景观等多个水系建设内容融入其中,实现峨庄支流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环境目标,以期为同类小流域生态水系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现状城市河湖滨水空间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应以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包容开放、凸显文化为原则,注重在滨水生态及生境、滨水景观及文化、滨水慢行系统、滨水体验、滨水服务等方面的开发措施。研究成果为城市河湖生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内河水系景观带的规划、建造应以改善城市滨水环境为基础,完善城市的绿地系统,以保护并呈现历史文化为灵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并以服务于广大市民为目标,促进城市建设的全面发展。因此,将内河滨水地区的景观建设成适合该城市应有的城市景观面貌,要有合理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规划,并具有显著的历史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