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置式MBR+纳滤/反渗透”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会产生成分复杂、难以处理的膜浓缩液,这是该处置工艺的一个最大弊端,在全国范围内也是一个难题。妥善处置膜浓缩液,对垃圾渗滤液全量化处置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浓缩液的处理工艺而言,我们不但要了解膜浓缩液的水质特点,还应当明确处理工艺的选择原则,做好筛选工作,选择与现场情况相符合的处理工艺,达到妥善处置浓缩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在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同时也产生了高浓度的膜浓缩液,目前国内多使用回灌法处理渗滤液膜浓缩液。国内对于该领域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膜浓缩液回灌出水水质变化规律、渗滤液回灌对填埋场稳定化的影响机理和影响因素等,通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为后续研究提出一些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我国城镇生活垃圾中转站面临的水环境污染形势和污染特征,总结了生活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技术特点和新需求。针对传统的“厌氧+MBR+膜深度处理系统”处理工艺面临的痛点问题,提出了增加“软化混凝+污泥回流生物吸附絮凝+沉淀”预处理单元,采用“Fenton工艺单元”取代“膜深度处理单元”的优化工艺方案。该工艺方案处理过程“清洁”,不产生浓缩液等二次污染,实现了对垃圾中转站渗滤液的全量化处理,适用于我国城镇生活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设施的新建、扩建和升级改造。  相似文献   

4.
目前垃圾渗滤液处理普遍采用MBR+NF典型处理工艺,其产生的膜浓缩液现有少量应用无害化处理工艺,但难以长期稳定运行;考虑膜浓缩液难处理主要是由腐植酸引起的,因此,对腐植酸资源回收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新技术途径。介绍浓缩液中腐植酸和有价无机离子资源回收技术,其中采用UF和NF组合工艺提取浓缩液中腐植酸为水溶肥料,实现浓缩液无害化将是具有广阔市场应用前景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5.
以厦门东部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膜滤浓缩液为处理对象,采用24 t/d的蒸发试验装置,开展渗滤液浓缩液的中试研究。通过定时记录设备进出水水量、水质和电耗,考察蒸发处理渗滤液浓缩液的出水水质、运行周期和运行成本。研究结果表明渗滤液浓缩液的蒸馏出水水质稳定、良好,MVR蒸发系统具有良好的除垢措施,运行稳定、周期长。  相似文献   

6.
垃圾渗滤液是地下水最重要的污染源,渗滤液中含有相当多的有毒物质,且浓度很高,正成为环境的巨大威胁.SBR工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结合工程实例,阐述SBR工艺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可靠的实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普遍采用MBR+NF典型工艺,该技术在使出水达标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更难处理的MBR+NF浓缩液。该浓缩液具有可生化性差、有机物含量高、盐度高、色度高和pH中性等特点;回灌、蒸发、高级氧化等无害化技术难于长期稳定运行;采用纳滤+超滤(NF+UF)组合工艺提取MBR+NF浓缩液中腐植酸为水溶肥料、实现其无害化将是极具市场前景的新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
赵庆 《江西能源》2020,(2):32-34,41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为难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难度较大。以某生活垃圾填埋场升级改造工程设计为依托,从垃圾渗滤液的来源、水质、水量、处理工艺、单体构筑物、运行效果及投资等多方面详细介绍渗滤液处理工艺设计,确定该工程采用两级A/O (缺氧/好氧)-MBR (膜生物反应器)-NF (纳滤)/RO (反渗透)的组合工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好,出水COD_(Cr)≤100 mg/L,NH_3-N质量浓度≤25 mg/L,可满足GB 16889—2008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分别从城市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垃圾渗滤液三个方面,列举了MBR工艺的应用流程及应用效果。研究发现,MBR在处理生活污水、印染废水及垃圾渗滤液时,均可分别满足回用或达到相应排放标准,是常规污水处理的最后一道屏障,保证了污水处理的效果,应予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焚烧是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垃圾堆放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具有高化学需氧量、高悬浮性固体和高盐分等特点,处理难度大,成本较高。厌氧消化是渗滤液处理的重要工艺,文中汇总了5种主流的厌氧工艺在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和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等工艺在处理垃圾渗滤液中的技术特点,探究了这些工艺的各种影响因素。针对碳酸钙沉淀导致管道堵塞,硫酸盐抑制微生物活性导致沼气产量下降,悬浮物浓度过高导致污泥流失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厌氧工艺在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中的发展趋势,为工艺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