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lanning》2019,(6)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城镇化与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化等导致养儿防老和以地养老的传统保障模式逐渐弱化。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和2013年的微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D)方法从家庭土地经营面积变化的视角评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对农村居民自我养老保障的替代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新农保对自我养老保障具有显著的替代作用,参加新农保可以使农村家庭的土地经营面积减少14%。进一步将样本按家庭养老保障能力分类展开讨论,发现新农保对自我养老保障的替代效应主要体现在家庭养老保障能力较弱的居民中,新农保对家庭养老保障能力较强的居民影响不显著。建议政府在缴费与基础养老金发放两个环节共同发力,持续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效应。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健康及其邻里环境的影响因素日益受到地理学和规划学研究关注。本文以广州市28个社区为例,利用2016年社区问卷调查数据、空间兴趣点POI、土地利用现状、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等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以探究居民健康的邻里影响研究,并通过多群组分析剖析不同社区邻里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1)建成环境:高密度、混合型、公共交通发达的邻里会鼓励居民进行体育锻炼,并对心理健康带来积极影响;(2)社会环境:互助、信任、沟通交流以及社区参与程度较高的邻里对体育锻炼具有正向影响,并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带来积极影响;(3)不同社区邻里影响存在差异,社会经济指数(SESI)低的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受到建成环境影响更显著,社会经济指数(SESI)高的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受到社会环境影响更显著。研究希望为健康社区建设提供研究基础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3)
针对中部地区农村居民选择商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从CFPS数据库中选择农村居民受访者子女数目,是否持有金融商品,是否选择商业养老保险等10个指标,划分为个人情况、经济情况、家庭情况及行为特征四大类。其次,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相关理论并通过SPSS求解得出工作性质、学历、人均家庭纯收入和是否持有金融产品4个变量对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影响显著。然后,将原始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Python构建决策树和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居民是否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模型预测准确率可分别达到71%和77.9%。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4):76-77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家庭社会信任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信任对居民家庭总消费支出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这种作用在多方面的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显著;(2)考虑到消费水平异质性,对不同消费水平的群体而言,其社会信任对于居民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在消费水平较高的群体中,社会信任对消费的拉动作用较大,而对消费水平较低的群体而言,这一作用并不明显;(3)进一步考察了社会信任对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事实上,社会信任主要影响了家庭衣着消费、居住类消费及家庭设备和文教娱乐类消费;(4)随着经济发展,社会信任在经济发展的较低和较高阶段能够显著影响居民家庭消费。本文的研究对理解社会信任影响消费的机制、提升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9)
运用2014年CFPS数据实证分析了居民金融素养对家庭资产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素养会显著提升居民家庭房产、无风险金融资产、风险性金融资产、家庭总资产及净资产。通过比较估计系数我们发现,金融素养对房产、净资产和总资产的影响较金融资产的影响更大,同时我们还发现房产在家庭总资产和净资产中的占比极高。通过基于样本分类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金融素养对家庭资产的影响在区域、家庭总资产规模、户口以及年龄方面都具有差异性。而通过对金融素养的构成分类分析,发现金融知识和金融技能对家庭资产的影响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城市居民购物出行等级结构及其演变——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北京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城市居民购物出行等级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研究发现:城市居民购物出行总体上符合中心地理论的等级体系模式,男性居民比女性居民购物地等级普遍要高;近年来,北京市居民购买不同商品的购物地等级均有所下降;高收入阶层空间等级跨越最大,表现出较强的购买力,而低收入阶层购物出行等级结构跨越最小,且物品倾向于在同一等级地购买;近郊区居民购物出行逐渐由以往的"市中心指向"向"近郊区指向"演变,购物地等级有所降低,而中心城区居民购物出行等级没有太大变化;商业网络体系完善和商业业态变化是影响北京市居民购物出行等级结构演变最主要的因素。最后,讨论了城市居民购物出行等级结构特征及其演变研究对北京城市商业未来发展和空间布局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6)
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抽样调查数据,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社会互动、社会信任对我国居民商业医疗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互动能为居民提供获取商业医疗保险知识的渠道,有助于提高居民对商业医疗保险的主观满意度,并产生明显的"跟进"效应,从而对居民商业医疗保险产生显著影响;社会信任有利于促进不同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提高居民对商业医疗保险回报的期望值,对居民商业医疗保险产生显著影响。应充分发挥商业医疗保险的作用,提高医疗保障事业的效率,实现更高层次的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1)
文章以湖北省枣阳市为例探索企业养老保险参保决策影响因素及制度。根据实地企业调研分析影响企业及职工参与养老保险的主要制约因素,从收支两条线、企业和职工双重视角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实地调研以湖北省枣阳市相关企业为基础,分别涉及对相关企业的问卷调查、主要负责人的访谈以及对调查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在数据搜集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和计量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职工学历、婚姻状况、家庭总人口数、家庭老人数、对养老保险了解程度、是否签订合同、单位性质、职业特征等变量均与其是否参与企业养老保险存在显著的关系。最后,通过对枣阳市养老保险风险评估及在微观层面的主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参保缴费基数不宜过高、避免"五保合一"造成小保险拖累大保险、经办机构应进一步科学设置等政策建议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
为提高我国大病保险补偿方案的精准性,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中北京市的数据,结合其大病保险政策建立基础大病保险补偿方案与收入分层补偿方案,并根据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概率、平均差距、相对差距三个指标对两种方案进行对比。比较结果表明,收入分层方案较之基础方案能够有效减轻家庭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的严重程度,特别是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为了证实收入分层方案的可行性,根据北京市现有的医保政策模拟了大病保险基金盈余过程模型,采用线性指数平滑法模拟估算北京市2017—2027年的居民住院率与居民人均住院费用,进而预测出新方案下北京市大病保险基金未来11年的支出情况。通过对比发现,新方案的基金使用率优于基础大病保险补偿方案,并且在预测期内大病保险基金依旧能够平衡可持续运行。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大病保险补偿方案的精准性,应尽快实施收入分层补偿方案。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6)
本文采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实证分析了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基本养老保险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居民比没参加的居民感觉更幸福,基本养老保险显著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居民的自评健康在基本养老保险和居民幸福感之间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居民生活水平感知在居民健康与幸福感之间起到了调节作用。因此,优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仅可以调节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大大提升居民幸福感,而且有利于健康中国战略的贯彻落实,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应当营造有利于居民健康的政策环境,注重政策的协同作用,发展更平衡更充分的养老服务产业,关注居民生活水平感知,提高制度的柔性效果。  相似文献   

11.
谈工程保险     
简要介绍了工程保险的定义、分类、存在的问题,并对推行工程保险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外保险公司工程保险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与土木工程风险很高,风险管理非常重要.工程保险在发达国家是转移工程风险的常用手段之一,这几年来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我国保险公司的工程保险业务未能跟上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经营范围和水平有待扩大与提高.本文比较了中外保险公司工程保险业务的主要方面,目的是发现差距、究其原因,为我国保险公司提高在工程保险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工程质量保险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风险管理制度,是我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随着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和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即将结束,推行这一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2002年10月24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就工程保险问题做了批示,要求建设部和保监会研究解决。2002年8月以来,建设部多次开展调研工作,在推行意外伤害险.设计责任险.工程质量险等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7)
我国已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性质和地位。作为我国第二个强制责任险,从立法实施到规范运行还需各方力量的磨合和不断的探索。分析目前我国保险公司承保绿色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各方协作发展环责险的重要性,指出保险公估公司的作用,建议建立政府、保险公司与保险公估公司共担责任的共保模式,以推动绿色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0,(1)
本文通过测算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长期护理保险需求,构建医疗保险精算模型,对中国长期护理保险财政负担能力展开研究。结果发现:依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建立的长期护理保险会增加财政支出,但是支出规模在可控范围内;依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建立的长期护理保险会威胁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安全,因而不可持续,但是该问题可以通过改革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来解决;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应该采用"个人缴费+医疗保险基金补助+财政补助"的模式,且个人缴费最高不超过15%;中国长期护理保险财政负担水平总体较低,财政有能力维持长期护理保险的运行。对此,我国应尽快正式建立全国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财政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16.
华建兵 《安徽建筑》2011,18(4):217-218
结合工程保险条款及工程结构设计功能两个方面,根据工程事故发生后对结构功能的影响,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以恢复原结构所损功能作为统计损失工程量的依据,在保险理赔中采用该方法,准确计算实际损失金额,为理赔垫底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住宅质量保险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宅质量保险,国外一些国家又称为潜在缺陷保险(Inherent Defect Insurance)、内在缺陷保险(La-tent Defect Insurance)、十年保险(Decennial Insurance)等,其目的主要是为住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提供保障。对国内外推广住宅质量保险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我国住宅质量保险体系现状与存在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国内对住宅质量保险的认识仍存在一定误区,有必要对国际上开展的住宅质量保险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在我国实行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重要意义和试点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具体对策,并对比了引进保险前后两种不同质量管理的运作模式,以突出其效果,进而加快这一制度的推行。  相似文献   

19.
工程质量责任保险是提高工程质量、弥补质量潜在缺陷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重要经济工具。在总结国际上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制度特征基础上,分析中国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制度试点推行的发展历程、取得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将工程质量保险与工程保证担保进行比较,区分其实现手段和适用范围。结合中国国情,运用项目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原理,提出了工程质量责任保险运行机制的设计方案,包括立法体系、权利义务关系、风险控制和分担机制以及赔付系统四个方面。并对质量责任保险下的新型责权关系进行阐述,创新地引入质量检查机构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最后对中国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未来发展道路提出了几点建议,为工程质量责任险进一步开拓市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建设工程质量保证机制,发挥市场在建设工程质量保证机制中的基础性作用,有效防范和化解工程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现就推进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