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0)
《边城》是沈从文享誉世界的作品,沈从文用充满诗意的笔触写出包容着广泛而深远的文化意义的《边城》。《边城》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文化符号的性质,代表沈从文自己作为一个"乡下人"的理想社会,给我们的心灵找一个可以洗涤的活泉——爱与美,这其中还包含着对传统文化、民族品德重建的信念。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6):25-26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京派小说家代表人物,《边城》是其集大成的作品之一。从《边城》看沈从文,解读沈从文于《边城》中的精神世界与精神理想,这种精神尤其通过他小说中"城乡"二元因素的冲突与对立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3):25-26
周作人和沈从文是中国文坛两位文学巨匠,同时也是惺惺相惜的好友。沈从文受周作人的影响颇深,周作人也对沈从文的文章非常推崇,《文艺副刊》的开办让两人的交往更加密切。直到北平沦陷,两位曾经的密友开始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4)
作者与作品间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者通过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试图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作品又体现着作者的创造性,作者和作品都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想要全面评价或深入理解一部作品,就需要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方向,创作宗旨、文学观点等方面。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最多产且成就较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边城》展现了湘西异域的奇幻和浪漫。要全面评价或理解《边城》,也应注意作者与作品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8)
无论是陶渊明的"世外桃源",鲁迅的"鲁镇",废名的"竹林",还是芦焚的"果园城",都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而沈从文为世人完整生动地塑造了一个神奇、浪漫、多情的湘西世界,为中国的新文学开辟了一个新部落。它的秉赋是一种杂糅了多种文化因素而又在继承与发展前人的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他对陶渊明的田园诗意与自然和谐的传承。可见,沈从文的湘西已超载了一般意义上乡土文学的地域范畴,是一种回归式的自然文学传承。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
沈从文主张文学作品要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边城》忠实地实践了他的创作主张,作品所表现的人情味、乡土情、环境美所构筑的优美、健康、自然的生命形态和生活方式中,隐含着作者所追求的完美的人生形式,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的真切欲望的一部小说。作品问世近八十年以来,在不断变化的评价中,一直吸引着人们的阅读兴趣,小说所表现的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和作者所追求的完美的人生形式,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9)
回顾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曾掀起一股乡土文学浪潮,一批作家将地方风物与生活纳入笔下,描绘得有声有色,沈从文便是典型代表。关于沈从文少数民族作家身份存在争议,站在湘西地域文化视角,结合相关文献及材料,理解"湘西之子"的涵义,厘清"湘西主题",得出"沈从文是湘西苗族作家"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4)
沈从文及其创作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根源于其文化谱系的复杂性。沈从文出生、成长于传承楚巫文化,交融苗、土家、汉等多民族文化的湘西,在创作过程中,经由苗族身份激活和消隐,沈从文"乡下人"自我想象形成。这位"乡下人"标举"自然人性",成为现代文化的批判者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2)
沈从文已然成为一个具有商业意义的品牌,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一个事实。其实沈从文一直以来就与文化产业这一形而下的经济活动有着太多的联系,早期沈从文与纸质传媒业是互惠双赢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后,沈从文更多地成为传媒业开发利用消费的文化资源,21世纪后,沈从文进入到更为广阔的文化产业平台,成为演艺业、文化旅游业再次挖掘利用的金矿。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4)
<正>这地方是我第二故乡。——沈从文在我们湘西老百姓谈话中,说到大口岸、热闹码头,必说辰州(即沅陵)、汉口。——哟,这么久不见了,去辰州、汉口了?——他那生意做得大,都做到辰州、汉口去了。在凤凰,年轻人都觉得只有当兵才是唯一出路。因为本地人读书做官的不多,但是由当兵这个阶梯爬到高位的,小小县城里就有数十人,好多做了提督一级的大官。十三岁的沈从文也跟着多数青年人脚步,在本地做了一个补充兵的角色。训练了一段时期,他跟着部队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