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空矢量发动机试车台推力校准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航空矢量发动机试车台推力校准的必要性,介绍了现有涡扇发动机轴向试车台推力测量系统的校准方法,结合矢量推力试车台的结构特点,对矢量推力试车台校准现状、校准步骤进行了分析说明,给出了矢量推力试车台现场校准程序,最后对航空矢量发动机试车台推力校准技术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根据石油新型材料有关科研协议,兰州炼油厂石油炼制研究所开展了涡轮螺旋浆型航空发动机防锈润滑油的研制。该油经过实验室研制、用户复验,确定了16号航空防锈润滑油的调制方案。工业调制大样,经发动机工厂试车、验收试车短期润滑台架试验以及发动机500小时长试润滑性能考察。可满足润滑指标的要求。工厂试车、验收试车的两台发动机,经过潮湿地区两年多的整机封  相似文献   

3.
以气流温度测量原理为基础,简述了航空发动机试车台涡轮出口总温测控系统的现场校准方法,分析航空发动机试车台涡轮出口总温测控系统的现场校准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在现场校准的基础上,通过在校台用航空发动机上安装精密抽气式热电偶组, 对航空发动机试车台涡轮出口总温测控系统进行在线校准的方法,同时给出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航空发动机试车台推力测量系统的误差来源,并给出系统误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航空发动机推力测量相关影响参数的准确获取是保障台架推力测试准确性的前提。本文通过梳理室内试车台架推力附加阻力气动修正方法中所用到的关键试验参数、航空发动机试验与推力测量相关的常见控制参数、测量工具以及溯源标准及要求,最终形成相对完整的溯源体系,为实际试车工况下发动机推力测量校准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铁  林山 《中国科技博览》2013,(25):383-383
随着我国航空工业的飞速发展,用于航空发动机整机试车台的数量逐年增多.试车时数也大大增加。台架电气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标准化是试车台电气系统发展的大趋势,本文将介绍采用PLC为基础,基于网络技术的新型试车台电气控制系统。具备设备控制、参数测量、数据存储、分析处理、报表整理输出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某航空发动机使用过程出现N_1转速单一参数摆动问题的现象,针对此故障,根据N_1转速测量及转速传感器的功能及组成,检查了可能引起N_1转速摆动的各相关部位的连通性及绝缘性,并更换了相关附件,通过对比发动机故障情况及场内验证试车情况,同时统计分析了多台次发动机在实际使用和厂内试车表现,确认N_1转速单一参数摆动问题应为系统干扰所致,非N_1转速真实摆动,发动机工作状况稳定,不影响发动机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一个可用于航空发动机数据检测和控制的光纤传输系统。其中包括信号的调制电路、电光变换、光检测器、均衡放大器和滤波器等。分析了光纤传输系统与计算机、传感器和执行机构之间的连接方法以及主要环节的电路结构。最后给出模拟实验和在航空发动机上的试车结果。  相似文献   

9.
燃烧室是航空发动机的三大重要部件之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因此研制出一种燃烧效率高,热损失少,流阻低,点火可靠,燃烧稳定,寿命长,低污染排放和出口温度高且分布合理的高压高热容高性能的燃烧室是航空发动机研制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采用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方法对某型航空发动机燃烧室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三0四研究所研制的《航空发动机试车台推力系统校准装置》课题已经完成,并于1995年4月26日在京通过部级鉴定。航空发动机推力的校准是发动机研制和生产面临的重要技术难题,它制约着新型飞机的发展。为解决这个关键技术,三0四所自1992年就开始技术攻关,经近4年努力,终于完成了这一课题。该课题系国防科工委标准计量局“八五”计划项目。鉴定会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技术质量监督局主持,来自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等单位的专家对课题进行了鉴定,认为该校准装置准确度高、零漂小,能够满足发动机推力校准及测量使用…  相似文献   

11.
当在试车台试车时,航空发动机一般通过人工操纵油门杆对发动机状态进行控制。针对不同控制方式的发动机,该文分析其试车台油门杆操纵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将其划分为机械操纵油门杆系统、电动油门杆系统和RVDT传感器油门杆系统。针对这些油门杆操纵系统,该文提出了3种实现发动机状态自动控制的方法 :1)控制油门杆法。2)替代操作手柄箱法。3)替代RVDT法。该文重点阐述替代RVDT法的实施步骤,为其实施过程中须关注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并为自动控制策略和手动/自动模式的切换策略提出具体的实现方法,使其更具工程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涡轮叶片的热障涂层技术是保障和提升航空发动机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涡轮叶片的工作环境要求热障涂层需要具备隔热性能好、热膨胀系数与基材相匹配、抗氧化性能好、抗熔盐腐蚀性能好等一系列特点,这对热障涂层的材料、结构以及制备工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是当前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热点研究之一。本文对构成热障涂层的金属粘结层和陶瓷层材料,以及热障涂层体系结构的研究现状做了详细介绍,并简要介绍了常用的热障涂层制备方法,展望了金属粘结层和陶瓷层材料体系和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未来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热障涂层体系的构建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前 言 厌氧胶是近二十多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胶粘剂,它在空气中长期存放时稳定,隔离空气(氧气)则可固化,具有使用周期长,固化期短,工艺简便,强度较高的优点,已引起一些国家的重视,如美国、日本、西德等国家已在一些工业及军用装备上得到应用。我厂在试制某航空发动机中,在轴承与轴承座之间用BN-601厌氧胶进行了胶接,经过多次试车,证明BN-601厌氧胶具有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可以在航空发动机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AN-24航空发动机是从苏联引进,装配在安24民航客机上的航空发动机,是我国目前小型机场短航线上的主要机种.该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和在试车台上曾多次产生故障,表现为振动加速度值及变化范围超过规定的标准.由于这种振动超差常常迫使发动机提前维修更换,甚至被迫空中顺桨停车,影响航班正常飞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危及乘客和机组人员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5.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动力之源,同时也是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航空发动机复杂性极高,其所采用的高强度材料和极高的加工精度也给航空发动机的制造带来了不小的难题。航空发动机叶片是航空发动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发动机叶片的加工精度直接影响着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和工作的稳定性,然而由于航空发动机叶片所具有的复杂的空间结构和极高的几何精度给航空发动机叶片的机械加工制造带来了较大的难题,航空发动机叶片受加工变形影响使得航空发动机叶片的型面轮廓精度和表面质量极差,造成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成品率下降。为提高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质量,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机械加工中的残余应力,将航空发动机叶片变形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航空发动机叶片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6.
航空发动机振动信号包含了多种振源的振动信号和大量的噪声分量。通过对其进行Hilbert-Huang变换, 将复杂信号分解为代表不同物理意义的单分量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s, IMF),然后对每一个IMF子带信号提取基于能量加权的广义粗糙度特征实现对振动信号的描述。最后将上述特征送入SVM分类器进行训练,根据分类器的输出结果确定航空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和故障类型。通过对实测航空发动机试车时得到的振动信号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发动机的振动故障。  相似文献   

17.
朱江 《计测技术》2013,33(Z1):140-140
对航空发动机试车台测功机的现场校准技术作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研究,并且建设性地提出了具体方案,对方案的难点及可行性也进行了必要的说明和验证。本研究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航空发动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对关键参数的测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航空发动机高温、动压、应变及振动等参数的计量测试技术及难点问题,归纳总结了各种测量方法,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机构为满足测量需求、提高测量准确度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及成果,并重点介绍了若干前沿测量技术的特点、应用情况。本文内容旨在提高航空发动机测试技术的研究效率,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航空发动机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集中体现。航空发动机不仅对所加工制造的各零部件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对于后期的航空发动机核心机装配也有着严格的规范,尤其是航空发动机核心机的装配直接影响着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航空发动机核心机的装配属于航空发动机制造的后期工序,在航空发动机核心机装配中除了是对前期所加工制造的各零部件加工精度的验证,同时也是对航空发动机核心机装配人员技术、装配工艺的考验。本文结合航空发动机核心机装配特点对一种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核心机装配的托架式航空发动机核心机装配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某航空发动机送达外场后,使用前发现氧气单向阀堵头内含有大量液体。为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发动机补氧系统各部件进行了分解、检查,复查相关的分解、装配、试车等环节,并对类似交付状态的发动机进行相关的分解、复查,同时从发动机自身结构、补氧系统工作原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最终确认了补氧系统存在少量积液是冷凝水,不影响发动机的飞行安全,可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