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地区主力含油地层构造简单,局部发育的鼻状隆起对油气富集起一定控制作用;构造-岩性圈闭和岩性圈闭构成的复合圈闭是区内主要的油藏类型;主要含油储层位于河道砂体中;本区油藏具有湖相生成油的特点;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受沉积相带及隆起构造背景控制明显,且大多分布在剩余压力相对低值带。进而得出结论:研究区具备石油成藏地质条件发育,以复合圈闭为主,油气性质优良,勘探开发潜力较大;沿优势沉积相带及局部鼻状隆起构造背景,并结合地层过剩压力分布特征进行勘探部署,对寻找新油气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下寺湾地区油气富集特点及勘探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寺湾地区区域构造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南部,目的层段上三叠统延长组地层平缓、构造简单,断裂褶皱不发育,发育的构造为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低幅度鼻状隆起,因此长期以来普遍认为岩性变化是油气聚集的主控因素,油藏类型以岩性油藏为主。研究结果表明,油气聚集的控制因素包括构造、沉积相带、古地貌、岩性变化和水动力条件等,其中鼻状构造对油气聚集仍然起控制作用,大面积连片分布的油藏均在一定构造背景下形成。油藏类型以构造、构造+岩性为主,岩性油藏多但规模小。油气在纵向上主要在长2段富集,平面上油气聚集具有鲜明特点,次级分流河道、河道前缘、侧缘等储层物性相对好部位油气富集,主河道高渗储层油气难以保存,多为水层,因此,构造+沉积相研究是油气勘探重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3.
下寺湾油田龙咀沟地区三叠系长2 油藏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大量钻井、测井、录井及试油资料,结合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对下寺湾油田龙咀沟地区长2 油 藏的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下寺湾油田长2 油藏的形成和富集受沉积相带、 优质储层、鼻状隆起背景、断裂、区域盖层、运移通道等因素的控制。其中,鼻状隆起部位油藏最为富集,裂 缝等垂向运移通道对长2 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长2 油藏类型复杂多样,除岩性油藏以 外,构造-岩性油藏也是其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3油层组油藏与其他油层组油藏基本相似,但发现的储量最少。应用下寺湾油田岩心、测井、录井、试油、试采等资料,探讨长3油层组储层发育特征及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下寺湾油田长3油层组构造较平缓,发育近东西向的鼻状构造;属于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其微相类型有分支河道、陆上天然堤、决口扇和沼泽微相,分支河道微相是砂体最发育的相带;储层岩性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孔隙,平均孔隙度为12.4%,平均渗透率为1.28 mD,属于低孔、低渗储层;油藏主要受岩性控制,其次受构造因素影响,属于构造-岩性油藏。该研究成果对长3油层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萨尔图油层已发现油藏的油气藏类型、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的系统分析,认为西部斜坡区的萨尔图油层从东到西含油气层位逐渐减少,主要发育砂岩上倾尖灭油藏、岩性—构造油藏、构造—岩性油气藏、微幅背斜油气藏及岩性油气藏等5种油气藏类型,其中以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为主;西部斜坡的北西向的3条油气运移路径控制了西斜坡区油气的分布,北东向及北北东向的构造带控制着油气的聚集部位;鼻状构造样式、地层超覆构造样式及与砂体展布的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富集程度和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6.
在亚诺斯盆地区域地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构造特征、地层展布规律、圈闭类型和油气分布特点,对哥伦比亚D区块内的油气成藏特点、富集规律及成藏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油气运移方式决定成藏层系,断层展布控制油气分布,断鼻构造利于油气聚集,圈闭类型及储层物性制约油气富集;渐新统卡沃内拉组是研究区主要的成藏层系,卡沃内拉组七段为主要输导层,上覆卡沃内拉组五段、三段为主要储集层;区内共发育断鼻、岩性-断鼻、岩性-断层和断层-岩性等4种油藏类型。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油藏总体大规模发育,但油藏特征复杂、区块差异大、单个油藏内部变化大,为此重点研究了砂体结构、储层物性及其非均质性对油藏的影响:姬塬地区长6成藏受多因素控制,烃源岩分布范围、输导体系的配置和成藏动力控制了油藏平面上区域性的宏观分布,而砂体结构、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则控制了大型复合岩性油藏内油藏分布的不均匀性。姬塬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油气成藏以近源充注、隐形输导、快速聚集的成藏模式为主。与优质储集空间等时发育的生烃高强度区、异常高压带及微裂缝发育带的叠置区域,应该是姬塬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岩性油藏富集和勘探部署的有利区带,而在有利区带,储层物性、平面及垂向的非均质性又在微观上控制了油藏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长2油藏分布规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构造简单。通常认为包括长2油藏在内的三叠系延长组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藏,构造等其他因素对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并不起重要控制作用。但研究发现,陕北斜坡三叠系长2油藏的形成与富集实际上受沉积相带、鼻状隆起背景、断裂、水动力等多重因素控制。鼻状隆起,尤其是大型鼻状隆起的围斜部位油藏最为富集;断裂是长2油藏形成和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水动力条件是油藏上倾方向重要的遮挡因素之一。因此,长2油藏的类型复杂多样,除岩性油藏外,以构造-岩性、构造-水动力油藏为主的复合油藏可能是该区长2油藏的主要类型。图5参23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吴起地区长2+3油藏的沉积环境、储层特征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试油试采及开发动态资料,分析总结了长2、长3油气成藏富集规律;研究表明长2、长3油藏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微相,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构造油藏、岩性油藏,储集层砂岩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储层物性相对较好;最终根据研究成果优选有利建产区,为后期增储建产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0.
旦八长3油藏位于陕西省志丹县境内的旦八镇东南区域,其构造背景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构造东高西低,倾角约半度左右。局部发育呈东西向,低幅度的鼻状隆起带,鼻状构造的上倾方向及侧向岩性、物性逐渐变差,形成上倾方向岩性遮挡,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旦八地区长3储层主要为低孔、特低渗储层。本区延长组储层物性受多种因素控制,其中沉积微相、成岩作用以及孔隙结构是影响储层物性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牛庄洼陷东坡沙四段沉积相及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利 《海洋石油》2006,26(4):44-46,61
牛庄洼陷东坡沙四段是2004年以来发现的一套新的含油层系。根据岩性、粒度分析、沉积构造等特点,其沉积相为来自南部物源的远岸浊积扇沉积,中扇的辫状水道微相是主要的含油微相。沙四段油气成藏特征为中高压、中等渗透、低阻油层岩性油藏或构造岩性油藏,储层横向变化控制成藏,砂体厚度大、物性好、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12.
蠡县斜坡鼻状构造成因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蠡县斜坡的鼻状构造带控制了油气的运聚与成藏,此构造带主要由基底古凸起背景下的继承性发育和后期的差异压实作用形成,具有持续发育、幕式演化的特征,可分为沙四段、孔店组——基底、沙三段——沙一下亚段、沙一上亚段和东营组4个阶段.这种特征对油气成藏具有3个控制作用:鼻状构造的发育期次控制砂体在两翼形成超覆尖灭型砂体,后期鼻状构造脊部发育河道透镜状砂体;长期的构造高部位控制了油气的运聚,可形成断鼻油藏、上倾尖灭油藏、砂岩透镜体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构造-岩性油藏是蠡县斜坡最普遍的油藏类型.  相似文献   

13.
魏岗油田位于南阳凹陷东部,整体为鼻状构造,包含魏岗、官庄、杨坡区块,油气分布集中在魏岗鼻状构造轴线及杨坡地区。该区岩性油藏储层以细砂岩为主,物性较好。通过构造、沉积及成藏规律三个方面对该区含油气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油气聚集分布受构造和沉积共同控制:焦店三角洲控制西南部杨坡地区,金华–张店三角洲控制鼻状构造东部大部分地区,油气自生油中心向高部位运移至鼻状构造轴线附近圈闭内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4.
镇泾油田长8油层组特低渗岩性油藏成藏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镇泾油田长8油层具低孔特低渗特征.在储层沉积、成岩作用和储集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岩性圈闭形成条件、成藏动力、储层流体充注临界物性、圈闭形成和油气充注时间以及高产富集控制因素等方面对镇泾长8特低渗岩性油藏的形成机制开展了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①镇泾油田长8油层组具备形成大中型岩性油藏的有利条件;②储层沉积微相是岩性油藏形成的基本控制因素;③"三元成藏"(流体充注动力、储层临界物性和成藏窗口)构成镇泾长8岩性油藏形成的主控因素;④油藏的富集高产主要受有利储集相带控制,并受到天然裂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泾河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藏为典型的岩性油藏,通过对比长7油藏分布与烃源岩参数、储层砂岩类型及物性、盖层分布范围的关系,分析了影响长7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认为:张家滩油页岩分布范围广,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适中,是油气聚集成藏的基础;优质储层溶蚀孔隙发育,渗流能力相对较强,是油气富集的重要载体;长7顶部及长6中下部发育的异常压力泥岩是直接优质盖层,对长7油气聚集成藏起到显著的高压封堵作用,是制约长7油藏富集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根据岩心照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常规物性分析等资料,结合测井解释成果,从油源特征、沉积充填及砂体展布、储层物性及成岩作用、封盖保存条件等方面开展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长8段油层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直罗油田长7段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且都达到成熟的热演化阶段,为研究区长8段油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源保障。研究区在宽缓西倾单斜背景下发育复合小型鼻状构造。长8段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形成有利的沉积微相。长7段广泛发育的泥岩、致密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构成该区良好的盖层。储层的有利相带、低幅度构造、储层特征共同控制研究区长8段的油气富集,且含油富集区主要受控于低幅度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是近年来勘探评价的重点地区。该区含油层系多,区内除三叠系延长组长3油层组以上及侏罗系地层发育的岩性—构造油藏,还有在长6、长8段发育岩性油藏,均是未来重要的储量接替区。长3段以上侏罗系油藏存在油藏规模小、分布规律不清;长6、长8油藏储层厚度为10~25m,比较薄,且横向变化快,含油丰度差异大。针对这些难点,利用二维地震测线,采用GeoEast解释系统中的构造变速成图、有约束神经网络砂体厚度预测、流体活动性油气检测等技术,对该区主要目的层构造形态及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进行精细描述,对主要目的层砂体及含油性进行检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针对长4+5、长8油藏大规模提交储量的同时,姬塬地区红柳沟区块长2、长3油藏也发现了多个油气显示井点,展示了良好的勘探评价前景。通过收集钻井、录井及测井资料,从地层对比、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等方面入手,分析该区长2、长3油藏控制因素,认为长2、长3储集层砂岩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岩屑长石砂岩次之,储层物性相对较好;区内油藏类型可分为构造—岩性油藏和岩性—地层油藏,东西向展布的鼻隆构造与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洼地泥岩遮挡是主要的油藏控制因素;优选有利目标,开展井位部署,为下一步增储建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岩心物性分析、恒压压汞和核磁共振测试,结合油源、构造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平凉北地区上三叠统长8段储层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平凉北地区上三叠统长8段储层含油饱和度普遍低于20%,而含水饱和度则普遍高于50%,属于典型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且单井产量低,油水分异差,油藏呈零星状分布在长8段储层顶部。(2)供烃量不足是研究区油藏含油饱和度低的根本原因。M53井区为异地成藏,供烃距离较远导致供烃量不足;Y80井区为原地成藏,原地烃源岩排烃量小导致油气充注不足。(3)M53井区受低幅度构造影响,油气垂向和侧向运移动力不足。全区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强,微细孔喉较为发育,束缚水占比大,可动水占比小,导致油气驱替可动水后其饱和度较低,从而使研究区油藏分布较分散、含油饱和度较低。(4)M53井区上新庄地区西南部构造高部位物性较好的储层为下一步增储上产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0.
泌阳凹陷北坡油气富集规律与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对泌阳凹陷北部斜坡油气分布特征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油源、鼻状构造、砂体延伸方向及规模、断裂系统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配置关系,将北部斜坡划分为三种成藏模式:汇集式运聚成藏模式、沿断层运聚-北东向断层调整油气运移方向,北西向断层控制聚集成藏模式和斜坡自生自储式成藏模式。分析总结了油气富集规律特征:①继承性的沉积-构造斜坡是油气大规模运移的指向区,鼻状隆起是油气富集带;②斜坡内带是形成低位扇岩性油气藏和断层-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地区。指出了核三下段、斜坡内带断层-岩性油藏、非构造主体部位岩性或断层岩性油藏、斜坡边缘浅层不整合油藏等是下步勘探的主要潜力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