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根据对中国东部老区油气资源潜力再认识的国家需求,对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资源评价方法,即成因法、统计法、类比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针对国内外资源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在中国东部陆相含油气盆地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渤海湾盆地牛庄洼陷,利用成藏组合统计法进行了资源量计算。该方法首先要对研究区内已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的来源构成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通过油气运移方向和路径的分析,明确成烃与成藏的关系,结合构造、地层、沉积和温度压力环境确定总油气系统的边界;随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成藏组合评价单元,在相同的成藏组合评价单元内利用统计法进行资源量计算。与以往的资源量评价方法相比,该方法由于充分的利用了成熟探区丰富的地质资料,即避免了成因法中可操作性较差的运聚系数的选取,又弥补了统计法中缺少地质分析的薄弱性,同时该方法能够进一步指出剩余资源在每个成藏组合内的差异,可为老油区的精细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应用油气藏规模序列法预测金湖凹陷的油气资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成熟探区未发现油气资源量的规模备受关注。根据金湖凹陷的油气藏规模序列,应用 Pareto 定律估计该区的油气地质资源总量为 10 802×104 t, 分布于 159 个油藏中; 未发现油气地质资源量为 4 038×104 t, 分布于 58 个油藏中。这反映了该区的油气勘探程度较高,但仍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大量中小油气藏是今后勘探的主攻目标。油气藏规模序列法预测油气资源,计算过程简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从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出发,根据塔里木盆地的实际地质特点和勘探历史,结合具体实例对几种常用统计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认为油藏发现序列法、统计趋势预测法等在塔里木盆地不适用,饱和勘探法不适用于多层系复式油气聚集区或构造圈闭区,油田(藏)规模序列法需要有针对性的灵活运用。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地质类型刻度区的资源量计算方法组合,为塔里木盆地第四次资源评价奠定坚实基础。指出刻度区选取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将复式油气聚集区按照成藏组合的概念进一步划分为两个或多个子刻度区,使子刻度区的地质特征更加单一化、典型化,并根据子刻度区的地质特点选取相应的资源量计算方法组合,使资源量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合理。以塔中北斜坡刻度区为例,分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个子刻度区利用优选方法对资源量进行了重新计算,计算结果相对第三次资源评价结果具有很大的提高,气资源量翻了几番,与目前的勘探现状更为相符。  相似文献   

4.
南堡凹陷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蕴华  刘晓 《石油学报》2005,26(B03):58-63
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制定的《主要含油气盆地资源评价实施规范》要求及所推荐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体系,结合南堡凹陷资料的特点,解剖了影响资源评价的关键问题。在盆地地质评价中以含油气系统为评价单元,区带地质评价主要采用了地质风险分析法。在对高柳、老爷庙两个刻度区的解剖中,资源量计算主要选用了统计法中的油藏规模序列法、饱和探井法和圈闭加和法。区带资源量计算则选用了成因法中的供油单元法、类比法中的面积丰度类比法。运用特尔菲法得出各区带的最终资源量,将各区带的资源量求和,得出南堡凹陷的资源量。由于本次资源评价中将统计法、类比法、成因法结合使用,使评价方法及结果更具客观性。  相似文献   

5.
天然气资源评价方法大约可分为两类,成因法与统计模拟法.这两类方法相互独立,各有特点,但对同一地质单元资源量的估算结果不一致,通常前者大于后者.把"成因法"与"统计模拟法"结合起来,以帕雷托截断分布为数学模型,用迭代算法可求得统一的结果及气田规模与数量分布的细节."成因法"与"统计模拟法"的结合过程中,还可求出一个对选区评价及经济分析有重要意义的新参数--资源集中程度.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盆地东部经历了30多年的油气勘探和四轮油气资源评价,历轮评价的方法和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有必要开展油气资源的动态评价。按照国际通行的资源概念,以预测油气地质资源量和剩余地质资源量作为评价工作的主线,综合应用盆地模拟法、油田规模序列法和圈闭法进行了珠江口盆地东部油气资源评价,并从评价单元、构造单元、层系、埋深、油品、水深、储层物性等方面分析了油气资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东部油气资源丰富,石油总地质资源量约64×108t,天然气总地质资源量约27×1011m3;油气总探明率低,总石油探明率为12.86%,总天然气探明率为7.11%,勘探潜力大;油气地质资源分布不均,整体呈现北油南气的分布格局,其中石油地质资源主要分布于新近系和古近系,以浅层、中深层为主,浅水区多于深水区,以中轻质油为主,在中高渗储层中分布居多,而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主要分布于古近系和新近系,以中深层和浅层为主,深水区占绝对优势,低渗—中高渗储层均有分布。本文综合法获得的珠江口盆地东部油气资源的动态评价结果及分布特征,可为该地区勘探评价和勘探方向优选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语文在Houghton总结出的不同勘探阶段七种储量分布曲线类型基础上,根据截断帕雷托分布模型,对松辽盆地北部未发现气田储量规模分布和总储量进行了预测,并且又应用分形方法预测了未发现气田总储量。结果表明,截断帕雷托分布模型与分形方法预测地未发现气田储量大小相吻合,验证了TSP分布模型是预测油气田储量的可靠方法。最后得出以下主要结论:TSP分布模型预测油气资源受具体盆地地质条件影响较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油气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前国外预测油气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的方法主要有成因模型法、随机过程的统计模型法和信息集成法三大类.成因模型法主要考虑油气成藏的地质因素而未充分认识到钻探结果对勘探的重要指示作用,适用于勘探初期、缺少探井的地区;随机过程的统计模型法主要以钻探结果为基础、以地质统计方法为手段来预测油气分布而未充分考虑油气的成藏地质条件,适用于钻探程度高、油气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的地区;信息集成法集与油气空间分布有关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勘探工程等信息为一体,能够综合反映油气空间分布的特征,用图件表示油气资源的分布,其预测结果直观、合理,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是目前较为先进的研究方法.信息集成法要适应中国东部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必须结合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解释结果,应用层序地层学等先进地质理论方法,准确预测储集砂体的有利发育带,再结合其他成藏地质条件,并根据勘探数据的丰度和精度,选用适当的方法和技术,研究油气空间分布特征.图3参18  相似文献   

9.
评价非常规油气资源一般采用类比法、统计法和成因法,在不断创新评价方法的同时,如何将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改进,并应用于非常规资源评价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以井为单元,将单井估算最终可采油气量(EUR)作为单元油气储量,建立帕累托分布模型,利用随机取样和偏态抽样原理编写程序,分析自然总体个数、形状参数和勘探系数对模型的敏感性,建立了新的页岩油资源规模分布法。该方法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X230井区页岩油资源评价,发现数量影响油藏规模分布形状参数的大小和离散程度,当油藏发现个数大于300个时,分布模型趋于稳定;而分布模型对勘探系数的敏感性很小,这是划分EUR为评价单元的局限性所致,因为这种划分方法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大油藏”。通过自然总体个数随形状因子的变化,确定截断点对应的个数,即所有井EUR的总和为该区的可采资源量,为6.72×106 t,这与油气资源丰度法评价结果相吻合。改善后的页岩油资源规模分布法可为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奥陶系石油资源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石油地质条件和勘探程度,选用了油藏规模序列法、资源面积丰度法和地质因素回归法等三种不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奥陶系石油资源潜力进行估算。从预测结果看,三种方法预测结果相当接近,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塔河油田奥陶系石油地质资源量为14.14×108t,这将为塔河油田油气规划部署和编制中长期发展目标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已探明油田储量规模分布特点、历年石油产量和单井发现率数据变化趋势,选用了油田规模序列法、翁氏生命旋回法和勘探效益法3种统计方法,在分析不同方法的数学原理、数学模型、参数特征及适用条件的基础上,从不同侧面计算潜江凹陷石油资源量。计算结果表明,潜江凹陷石油地质资源量为16 535.2×104t,目前资源探明程度虽然较高,但仍有一定的资源潜力,预计石油待探明资源量有5 202.2×104t,这将为潜江凹陷石油勘探部署和编制中长期发展目标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油气资源评价与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武守诚 《石油学报》1989,10(4):1-11
本文以传统地质学、现代石油地质学、勘探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为基础,总结了我国多年来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的实践经验,认为:地质评价是油气资源评价的基础,资源评价工作的内涵包括地质评价、资源量(包括各级储量)估算、勘探经济决策三部分。其外延是与系统工程技术相结合,通过统计模拟、数字模拟和人工智能的途径,编为系统软件从而形成了油气资源的评价系统。这种评价系统又分为综合评价、盆地模拟、圈闭评价和勘探评价四类。文中还提出了系统研究的对象(PBPP)、系统原理(TSM)、系统方法(PBC-SRTST)、系统模式(SM)等,从而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一整套理论与研究方法体系(RQE),构成了石油地质勘探的软科学。  相似文献   

13.
1. Introduction Petroleum exploration practice has proven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discovering large oil/gas pools is low, while that of discovering medium and small-sized pools is high. A certain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named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 or model exists between oil/gas pool resource and the probability of discovery. The pool size probability statistic method aims to estimate the objective distribution of oil/gas pools in nature and to establish a probability d…  相似文献   

14.
未来石油地质理论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预测了世界中长期油气能源需求将以低幅度增长.中国在能源发展中油气仍需保持必要的比例,认为100年来,石油地质理论经历了三个重大阶段,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随着对油气的不断需求,石油地质学面临着一系列理论问题的挑战,从世界石油地质和勘探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地质和油气发展状况,提出了9个方面的石油地质理论问题,即跨若干重大构造期油气藏的形成、深层油气藏形成机制、大型油气田形成条件的有效配置、新构造运动形成的高成熟裂解气藏和生物降解为重油——沥青矿藏、未成熟原油的聚集规模、非构造油气藏聚集区带、天然气区的形成、构造与沉积对成烃与成藏全过程的具体控制和封盖层在油气聚集区对烃类相态和分布的控制等.  相似文献   

15.
罗群 《中国石油勘探》2010,15(5):6-10,16
提出了理论创新的概念,认为理论创新是指对一个理论的重要完善和发展或将认识升华为一个新理论;阐述了理论创新的原则和特点,即理论创新应遵循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理论创新应具有创造性、知识体系新颖完善、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成体系,以及对社会有价值等特点;总结出从认识上升到理论和从理论产生新理论两类4种理论创新模式,以及理论创新的3个步骤,即首先充分吸收、消化前人成果;其次将其进行杂交或与自己的成果(或认识)进行杂交;最终形成具有独特结构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最后结合中国石油地质勘探存在的问题和理论创新的现状,提出了建立新一代"中国特色"石油地质勘探理论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油气勘查技术作为一种近地表勘探方法,通过检测近地表土壤中的这些噬烃菌数量变化,从而预测深部油气藏。在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开展的微生物油气勘探的试验研究中,为了反映地下油气微渗漏在地表的真实体现,抑制干扰因素,获得与油气微渗漏有关的微生物异常,选择了3种微生物指标:甲烷氧化菌、纤维素分解菌、硫酸盐还原菌。检测油气藏上方近地表土壤中3种菌落的数目,然后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找出微生物异常点,结合其它地球化学指标对微生物异常进行了分析,并推测地下油气的分布规律,同时探讨了微生物、地球化学异常与石油地质的关系,油气预测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17.
模糊集成法采用模糊集合表征勘探信息存在的不确定性,通过数学方法将地质信息、钻探数据和主观经验有机结合在一起,最终得到预测油气空间分布规律的成果图即后验概率图,表示未发现油气空间状况,这样能有效降低勘探风险。应用该方法对大民屯凹陷潜山油气空间分布进行了初步预测,基本圈定了油气的分布范围,能有效指导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8.
辽河西部箕状凹陷陡坡带砾岩稠油油藏的发现是我国东部近几年在油气勘探上的重要突破之一.本文应用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地震地层学、石油地质学理论在综合分析工区内地层、构造、沉积微相、储层、流体性质及油藏地质特征基础上,总结出砾岩稠油油藏的形成除具备一般成油条件外,有利储集相带与断块、断鼻的最佳迭置以及构造单元和断裂带对油气富集控制明显,进而阐明了重质稠油的地质成因.根据原油性质及成熟度,结合圈闭成因,本区油气藏分为低成熟正常原油断块-岩性油藏、低成熟重质稠油断块-岩性油藏、低成熟重质稠油断块油藏三类;综合考虑烃类成熟度和次生稠变,重质稠油藏可分为次生运移型和底水氧化型两种,并总结了各类油藏地质特征,在研究砾岩稠油油藏分布规律基础上,探讨了油藏分布序列,建立本区油藏分布模式.对今后高效勘探开发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指出了有利含油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