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建立了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五根管群流固耦合全尺寸三维传热动态模型,结合实际工程的动态负荷对夏季放热和冬季吸热工况进行了一年期和十年期变负荷间歇动态模拟,分析了全年冷、热负荷平衡时管群之间的热干扰影响及土壤体温度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多功能热泵空调兼制热水工况时热泵的能量输出与热水负荷和空调负荷之间的平衡问题,就必须根据空调或热水的负荷的变化对热水换热量和空调换热量进行能量调节.首先,对现有的几种能量调节方式进行了分析,针对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变流量调节方式,并进行了理论可行性分析;然后进行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增加热水换热器循环水流量能加大热水换热量、减少空调换热量;降低热水换热器循环水流量能减少热水换热量、加大空调换热量.因此,可采用以满足空调负荷为控制目标,通过变热水换热器循环水流量的方式对热水和空调的热量分配进行动态调节.  相似文献   

3.
分析以采用普通高效换热管的同轴式套管换热器为冷凝器的热力特性,并针对其运用在家用循环式热泵热水器的特点,试验研究采用该套管换热器的家用循环式热泵热水器的特性,得到在名义制热工况及冷却水进口温度为30℃条件下,不同水流量所对应的冷凝负荷、功率等特性及性能。结果可应用于家用循环式热泵热水器的开发设计。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直线压缩机驱动下的高温双作用行波热声热泵流程,并以kW级别的热泵系统进行了设计和优化。在热泵热端温度为150℃,环境温度为40℃时,计算模拟了其在不同回热器结构以及不同换热器结构下的性能。得出当回热器采用板叠式回热器,换热器采用管壳式换热器时能够获得较高的效率和较大的泵热量,获得的热端泵热量可达1 823.9 W,热泵系数COP为3.16,相对卡诺效率为82.3%。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了热泵在不同环境温度和不同热端温度下的工作性能,以模拟工业上热泵在不同环境下的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5.
基于混合工质低温气体液化装置的一个稳定生产液化空气的实验工况,得到多股流换热器纵向温度分布及分段热负荷分布,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核算了板翅式多股流换热器的漏冷量,得到因轴向导热产生的漏冷量为258.1 W,因热辐射、对流传热等漏向大气环境的冷量约386.6 W,多股流换热器存在着严重漏冷现象,大大的影响了系统效率;在对实验系统中各主要换热部件的热负荷核算的基础上,分析了增大预冷负荷将对多股流换热器工作性能及系统热力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季节能效比(SEER)和综合部分负荷值(IPLV)是近年来出现的制冷和热泵装置能源效率评价指标。对季节能效比(SEER)和综合部分负荷值(IPLV)的概念进行分析,从温度一小时数以及收益与付出比2个方面分析SEER与IPLV的一致性,计算不同地区、不同温度带下的SEER和IPLV值,得出不同的温度带对SEER和IPLV的影响趋于一致的结论。对这2项标准的一些关键概念所进行的阐述有助于对这2个标准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针对自然工质CO2跨临界循环存在高排气温度和温度滑移等特点,论证其在热泵热水系统方面应用的优势。开发一套CO2热泵供暖系统,对供暖系统的热负荷和供热能力进行计算,同时对系统中的制冷机组、换热器、阀件、通风系统及风道进行试验分析。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运行可靠、各项测试精度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8.
纯电动汽车在冬季运行时,其采暖负荷将造成续航里程严重缩短。因此,确定电动汽车空调在冬季时的负荷特性对于指导设计和控制尤为重要。对此本文使用热平衡法对电动汽车稳态负荷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冬季采暖负荷主要由新风负荷与车体围护结构导热负荷构成,其中新风负荷占主要部分,该负荷随车速、及鼓风机风量的增加而增加。在-20℃环境中,随车速及鼓风机档位变化,新风负荷占比为56.2%~84.8%。基于此,进一步分析计算了冬季采暖负荷及制热效率对于纯电动汽车的里程影响:NEDC工况下,冬季使用PTC取暖将会使得续航里程下降20.1%~56.4%,而使用热泵将显著延长续航里程,当热泵效率为1.7时,可延长里程7.4%~13.2%。  相似文献   

9.
在武汉地区地下水温较低,而且比较稳定,水温一般都在18-19℃。实际上全年的空调负荷是变化的,在满足室内温湿度要求的下,需要对热泵机组的制冷量进行调节,或是直接使用地下水循环于空调机组,只要调节与控制得当,节能的经济性是显著的。地源热泵负荷耦合与节能的研究是结合一个实际工程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Bin气象参数分析了使用风冷热泵机组的供暖季能耗情况,在此基础上,运用热经济学分析的方法,建立了风冷热泵机组的热经济模型,讨论了风冷热泵机组的最佳供热负荷系数的选取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分布式能源项目中,用能用户常要求热水供应温度达到60℃。常规的离心式热泵由于蒸发器输入温度过低,无法满足如此高的出水温度要求。采用离心式热泵+空气源热泵的双级热泵设计,空气源热泵可以将离心式热泵蒸发器侧输入温度提高至30~40℃,从而使离心式热泵热水满足供热要求。同时,空气源热泵和离心式热泵单独运行时还需满足制冷工况下的负荷需求。因此,为确保双级热泵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空气源热泵与离心式热泵工作特性的匹配是设计中的难点问题,特别是热量、流量的匹配和中间温度的确定等。  相似文献   

12.
结合辅助热源应用的空气源热泵多能互补系统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供暖的有效途径,可以显著改善热泵系统的综合能效。本文编制专门的软件对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多能互补系统进行分析,根据内置室外逐时干球温度、室外逐时水平地面太阳辐射量、建筑物逐时热负荷、热泵性能、出水温度和水箱、水泵等相关参数计算太阳能集热器表面最佳倾角、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多能互补系统的供暖季节逐时能耗、经济性及节能减排效益等,并对北京某居民建筑采用的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多能互补系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电、热负荷预测能力,适应能源互联网的多能源互联状态,设计由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和并行卷积神经子网络组成的深层次电、热负荷联合预测模型,以便联合捕获强依赖性、多维度、抽象的电、热负荷特征信息.经仿真可知,该联合预测模型的综合负荷误差均值比低于串行网络模型约3%;其联合预测方式的综合负荷误差均值比低于单负荷预测模型约3...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在冷负荷计算中如何正确选取冷负荷系数、空调室外逐时温度与围护结构冷负荷逐时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负荷指标中含不含新风冷负荷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分析热泵热水机出水温度确定的影响因素,认为主要考虑卫生问题和节能性。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手册等技术资料,认为60℃是比较合理的出水温度。同时指出,CO2作为热泵热水机制冷剂可以使机组出水温度和性能均获得提升,是热泵热水机产品升级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6.
基于车体围护结构稳态热平衡方程,考虑车体外表面对外辐射散热,得到怠速工况下围护结构以及玻璃外表面的温度。然后,通过实验测试发动机舱和后备箱的壁面温度以及乘员舱怠速时的漏风量,从而得出了完整的怠速整车热负荷计算模型。最后,将目标车型在怠速的情况下用模型计算出的负荷值与在环境模拟实验室中测试出的实验值进行了对比,误差在±8%以内。结果表明,提出的怠速的热负荷计算模型合理准确,能够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车厢内空调负荷决定了列车空调机组的设计容量,目前车厢负荷通常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稳定负荷进行计算,实际上车外环境气象参数和车内载客量是实时变化的。因此,选取多个城市作为各气候区的典型城市,基于地铁列车空调负荷计算方法,对不同气候区典型城市地铁列车单节车厢内空调全年动态负荷进行计算,以探索不同气候区的地铁列车单节车厢空调的负荷特性和适合相应气候区的单台热泵空调机组设计容量。  相似文献   

18.
对如何正确应用综合部分负荷系数IPLV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PLV提供评估全年按特定负荷特性运行的单台冷水机组的平均能耗水平的统一标准,但不能代表具体建筑物内冷水机组的实际能耗状况,同时也不能因为还有其他节能措施而否定IPLV的作用.提出应该按部分负荷时冷却水进水温度变与不变两种情况分别建立中国的IPLV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详细介绍了谐波反应法和冷负荷系数法两种空调冷负荷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一计算实例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种方法对房间总冷负荷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但在围护结构传热形成冷负荷计算上,尤其是外墙冷负荷及外窗日射得热冷负荷两项上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20.
基于遗传算法的冷水机组负荷分配与出水温度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冷水机组的能耗与其部分负荷率的相关特性,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冷水机组最小能耗的优化分配,从而获得各台机组的负荷分配率以及在此分配下的冷机出水温度优化设定,并对该分配进行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优化机组的运行并降低系统能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