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油罐基础施工到建成生产运行,按时间顺序分为4种荷载阶段。根据4种荷载条件地基内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实测值,进行孔隙水压力分析,对各荷载阶段孔隙水压力的分布和变化加以描述、归纳,并绘制出充水预压期某级荷载条件下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形态和消散曲线。  相似文献   

2.
致密气藏孔隙水赋存状态与流动性实验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致密砂岩气藏岩石孔隙结构复杂,一般含水饱和度较高,且其中水的分布与赋存状态及流动性等对气体渗流影响较大。通过选取苏里格气田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物性岩样,开展气驱水、核磁共振、压汞等实验分析,建立了孔隙-核磁曲线交汇图,研究岩石孔隙中水的赋存特征及流动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砂岩储层中,水优先占据细小孔隙和大孔隙壁面,气分布于大孔隙中央。2致密砂岩细小孔喉内的水流动性差,残余水饱和度较高,其流动性与其中的气体流动密切相关,当气体流动压差(流速)较低时,只能驱动相对大孔隙中的水;随压差增大,可驱动更加细小孔隙中的束缚水。3气体可驱动束缚水的最小孔隙半径与气流压差成指数函数关系,在半径为0.05μm的孔喉中,气驱水的压力梯度约为1.78~2.22 MPa/cm。因此,致密气藏中半径小于0.05μm孔喉中的水很难流动,这部分孔喉很难成为气藏开采的有效通道。该研究结果对研究致密气藏的开采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砂岩储层油水混储,注水效果差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低含水砂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特征分析及油水分布规律研究,应用天然岩样的铸体薄片与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储层中存在大量的类三角孔隙结构,在此基础上刻蚀亲水刻蚀毛管模型与三角孔隙模型,并进行显微成像测量与理论计算.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充注压力为0.002~0.100 ...  相似文献   

4.
油层岩石的孔隙结构与驱油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尤富  鲍颖 《河南石油》1999,13(1):23-25
根据岩石的毛管压力曲线资料,在矩法确定的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值基础上,提出了孔隙结构特征值函数的方法。室内驱油实验结果证明,孔隙结构特征值函数与水驱油效率有很好的正相关性,利用孔隙结构特征值函数可以预测油藏的水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5.
用常规测井资料评价塔北低阻储层孔隙组分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孔隙水导电模型的应用和储层精细评价的需要,提出了三孔隙组分(自由流体孔隙、微孔隙、粘土水)的数值解法,并根据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部分低阻层的储层物性特征,利用岩心分析数据与测井数据建立了一组三孔隙组分的地区统计关系式,较好地满足了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利用间隙填充溶气浓度研究天然气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分析天然气发生分子扩散机理的基础上,指出天然气在地层孔隙中的扩散主要是填充在水分子间隙中那部分天然气分子的扩散,决定天然气发生扩散作用的是地层孔隙水中的间隙填充溶气浓度,而不是地层孔隙水中的总溶气浓度。  相似文献   

7.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要由图像分析得到的孔隙结构对最终原油采收率的影响,并用这些分析结果建立随机模型妈进行水驱油动态预测。砂岩样品陛自北美和北海两个地区的储层,它们的孔隙系统均用薄片图像分析来定量化,并用模式识别图形,客观地把孔隙分解成孔隙大小和开矿信息,用于图像分析的薄片取自曾用于做采收率实验的岩心柱两端,利用回归分析建立随可模型以估计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页岩无机质孔隙含水饱和度分布量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前对于页岩储层含水饱和度的评价多侧重于宏观尺度,而对页岩纳米孔隙内含水饱和度分布特征缺乏深入研究。在考虑页岩储层"超低含水饱和度"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储层液态水与气态水热力学平衡关系,结合水膜理论,建立了页岩无机质孔隙水膜厚度量化模型。研究表明:孔隙尺度、孔隙形状及天然气相对湿度是影响水膜厚度的主要因素;在原始含水条件下,部分微小孔隙可以被毛细管水充填,以研究样品为例,当储层含水饱和度为50 % ,天然气相对湿度为0.98时,孔隙直径为5.35 nm以内的孔隙将被毛细管水阻塞,此类孔隙对页岩气的吸附及流动不起作用。在微观尺度下,研究孔隙类型、孔隙半径、孔隙形状等对含水饱和度的影响规律对进一步认识页岩储层流体赋存方式、吸附特征及产气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低渗气藏储层孔隙中水的赋存模式及对气藏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在低渗气藏储层孔隙中普遍存在,影响储层供气能力。根据储层孔隙结构形态建立孔隙结构模型,研究了水在不同孔隙类型中的赋存模式及影响气相渗流的机理,在此基础上,采用仿真物理模拟实验技术,研究气藏发生水侵的条件及其对低渗储层供气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藏储层孔隙中水主要以可动水和残余水2种方式赋存,两者是与储层物性、气驱压力直接相关的变量参数。可动水主要赋存于大孔隙及裂缝中,残余水在不同孔隙形态中有不同的赋存模式,对气相渗流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当气藏中水体大于6.0PV时易发生水侵,经过润湿作用形成部分残余水,滞留孔隙喉道中,占据甚至堵塞气相渗流通道,使气井外围储层储量动用滞后甚至难以动用,从而影响低渗气藏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0.
孔隙网络模型法计算水相滞留对气体渗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隙结构是影响气藏储集层孔喉中水相滞留的一个重要因素。考虑滞留的水相在孔隙中的微观分布,利用Bethe网络模型模拟,研究水相滞留对不同孔隙结构体系的气体渗流能力的影响规律,主要包括孔喉大小和分布均匀程度等影响因素。初步模拟计算表明,应用孔隙网络模型研究水相滞留对气体渗流的影响规律是可行的,能将水相微观滞留堵塞机理与宏观损害程度相联系。图6表1参14  相似文献   

11.
在深入分析影响天然气扩散作用因素的基础上,认为浓度是天然气发生扩散的根本原因。指出:不同浓度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游离相含气浓度适用于天然气在不含水岩石中的扩散;水中溶气浓度适用于天然气在饱和水岩石中扩散,认为孔隙水中总溶气浓度较孔隙水间填充溶气浓度更符合天然气在地下岩石中扩散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浓度计算得到的天然气扩散量大小是不同的,采用游离相含气浓度计算得到天然气扩散量较实际值偏大,而采用孔隙水间隙填充溶气浓度计算得到的天然气扩散量又较实际值偏小,只有采用孔隙水中总溶气浓度计算得到的天然气扩散量才符合实际情况,孔隙水中的总溶气浓度是引起天然气在地下岩石中发生扩散的真正浓度。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低阻油层的评价参数,以孤岛油田东营组油层为例,利用岩石物理图像定量分析技术和核磁共振(NMR)测试研究了该油层的微观孔隙结构,评价了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对孔隙流体和油层渗流特性的影响,根据低阻储层特点建立了孔隙结构分析参数、孔隙流体识别方法和低阻油层流体输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低阻油层孔隙泥质丰富,泥质中微孔发育,低阻油层孔隙结构呈双重结构,并且只有孔径较大的粒间孔隙中的流体参与流动;NMR测试还表明,泥微孔连通度比较低,会降低孔隙渗流能力,尤其是泥鲕,会使渗透率大幅降低。研究结果有力指导了低阻油层的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3.
克拉玛依油田砾岩储层水驱渗流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复唐 《新疆石油地质》1995,16(1):43-47,57
根据大量室内试验,矿场试验,露头试验,生产测试,油藏模拟资料以及静态,动态研究成果,提出了克拉玛依油田砾岩储层水驱渗流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具有非典型的孔隙介质的渗流性质,第二,孔隙中流体运动呈严重不均匀的“稀网-非网状”流态,第三,水驱过程中形成速敏性,并对开发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上述特征可作为砾岩储层与典型孔隙型储层(如一般砂岩储层)在水驱渗流特征方面的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今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下限确定的不准确性,本文从孔隙结构和常规物性两个方面来研究,并通过水膜厚度最终确定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下限。孔隙结构参数是描述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定量指标,以此来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在低渗透砂岩储层中,孔隙吼道参数与水膜厚度在同一数量级上,利用水膜厚度,结合压汞资料,做出孔隙度和大于0.195μm孔喉体积百分数图版,确定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下限。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波浪对松散材料建造的海上人工岛壁冲刷效应,这里介绍两种分析方法。一种方法是考虑瞬时应力效应和稳定状态的孔隙水压力场,第二种方法是评价风暴中波浪的累积效应。另外还介绍一种测定人工岛在强地震作用下的地面加速度和孔隙水压力方法。提供预测波浪作用下瞬时孔隙水压力的现场检验方法。根据这些方法进行分析后认为,为避免人工岛在波浪力作用下液化失稳,人工岛建造材料渗透系数必须大于104cm/s。根据最近发生在日本东京湾强震后所记录的一座人工岛地面加速度和孔隙水压力的反应,提供了一份全面完整的地震反应分析检验报告。  相似文献   

16.
利用波浪水槽试验,对波浪作用下沙质底床的孔隙水压力响应进行了研究。试验中观测了不同波况条件下自由底床和有抛石基床防波堤的土体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结果分析表明,土体孔隙水压力受波高、周期、水深、沙粒径、沙床厚度的影响较大;建堤后,底床中的孔隙水压力会增大,有效应力降低,对防波堤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低渗气藏水侵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落坝须二低渗气藏为例,通过对气井产水特征的研究,将气藏产水分为两个产水阶段、三种产出方式.该气藏储层孔隙含水饱和度较高,储层部分区域存在夹层水,当地层压力下降到一定程度,这部分孔隙水或夹层水在压差诱导作用下而产生流动.由于储层裂缝发育,地层水沿裂缝方向窜进,或沿与裂缝带发育方向形成较大的夹角,在类似微细网状裂缝中形成局部舌进水侵.通过研究,深入认识了气藏的水侵机理,该研究成果对今后生产管理和气藏开发调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胡状集油田胡十二块剩余油微观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孔隙网络微观模型实验,探讨了胡状集油田胡十二块沙三段水驱剩余油的微观形成机理,揭示了该区剩余油形成的3种方式,研究了储集孔隙结构,注入速度等对水驱油分布的影响,从而可以为提高胡十二块开发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Herrick和Kennedy孔隙几何形态导电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将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岩石电导率看成黏土束缚水导电相、微孔隙水导电相和可动水导电相的等效电导率之和,考虑黏土束缚水孔隙、微孔隙、自由流体孔隙的孔隙几何形态以及自由流体孔隙中可动水的几何分布特征对岩石导电性影响,建立一种新的基于孔隙几何形态导电理论的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通用饱和度解释模型。利用大庆C地区F油层岩样的岩电实验数据,对提出的模型进行了实验精度分析,并确定出该地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通用饱和度模型中的参数值。利用建立的模型及确定的模型参数值处理了大庆C地区F油层实际井资料,将处理结果与密闭取心分析饱和度和试油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饱和度评价。  相似文献   

20.
页岩基质赋水性是影响页岩气富集和运移的重要地质因素之一,但针对基质孔隙内不同状态(吸附与游离)水的定量表征理论和方法尚不成熟、微观赋存机制还不够清楚。基于孔隙内吸附水和游离水两相共存特征,提出了吸附比例方程和液体状态方程两个理论模型,前者可计算饱和页岩基质孔隙内吸附水所占质量比,后者可用于描述饱和页岩中孔隙水赋存状态及评估吸附参数(吸附水的密度和厚度)。进一步结合核磁共振技术,建立了基于核磁共振T2谱的(非)饱和页岩基质孔隙水定量评价方法,并以四川盆地东南部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显示:①在实验室条件(20℃、常压)下,饱和蒸馏水页岩基质孔隙内吸附水质量比(即吸附比例)为26.8%~62.9%、平均为45.5%;吸附水饱和度为19.19%~52.36%,平均为35.71%;吸附水平均密度和平均厚度分别约为1.54 g/cm3和0.65 nm。②在核磁共振T2谱上,吸附水主要分布于较小的T2值区间,游离水则反之,两者之间有交叉重叠。③存在一个临界孔径,小于该孔径的孔隙内完全被吸附水充填;大于该孔径的孔隙内吸附水和游离水两相共存,且随孔径增大,吸附水饱和度逐渐减小、游离水饱和度逐渐增加;总体上,吸附水主要分布于<50 nm的孔隙内,游离水分布于>50 nm的孔隙内。④同一页岩岩心在不同含水率情况下吸附水含量及分布总体上变化较小;随着含水率减小,游离水含量及分布变化较大,含量逐渐减小、幅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