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不整合面、地震反射特征等标志将川西前隆盆地上三叠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以地层叠置样式、岩性、岩相的变化细分出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以扇三角洲、深切谷(辫状河)沉积为特征;湖侵体系域以广泛分布的湖相沉积为特征;高位体系域发育进积式三角洲。在建立前陆盆地层序地层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区带岩性圈闭的特征及发育模式。结果表明:冲断带-前渊带为陡坡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有利的岩性圈闭为LST时期的辫状河下切谷和TST-HST时期的浊积扇岩性圈闭;斜坡带-隆起带为缓坡三角洲沉积模式,是寻找不整合遮挡、透镜状砂岩圈闭和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的理想目标区。 相似文献
2.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致密砂岩储层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对致密砂岩储层的评价主要是采用宏观(孔渗参数)和微观(孔喉结构)静态参数的统计方法。但这类方法在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致密砂岩储层跨区带储层分类评价的研究工作中遇到了困难,反映出其片面性。文章针对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致密砂岩储层的特点,将储层环境因素(地层压力)对储层储渗性能的影响以参数的方式定量化融入储层评价中,结合储层的储与渗这两个关键问题进行考虑,提出了一种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综合评价的新方法。实际资料分析表明,该方法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相吻合,适用于跨区带的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的对比评价,也可对新区储层储渗性能作出判别,为工程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异常高压的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异常高压有其特有的分布规律。目前,上三叠统异常高压的成因机制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欠压实作用;生烃增压作用;粘土矿物脱水增压作用;构造抬升作用。不可否认,上述引起上三叠统地层增压的作用在局部范围内客观存在,但这几种成因机制难以确切地解释这种异常高压的分布特征,有些方面还存在矛盾。通过对上三叠统一侏罗系地层的沉积、成岩作用及构造断裂活动的分析认为: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地层异常高压的这种分布特征是由两种主要的地质作用所控制,一种是中侏罗世沙溪庙组的快速堆积作用;另一种是断裂构造活动的释压作用,即,地层高压是由沙溪庙组最大沉积厚度分布区(坳陷区)和断裂构造欠发育区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4.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储层流体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赵永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7,18(3):204-209,215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储层具有正常压实和欠压实两种类型。压实过程恢复后的古流体动力场表明早侏罗世末期上三叠统流体主要向两个低势区和川中方向运移,晚侏罗世末期与其具有相似性。川西西北侧江油地区、川中绵竹、孝泉一带及川西南三苏场、苏码头和三大湾地区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 相似文献
5.
6.
7.
晚三叠世川西前陆盆地是扬子板块边缘向西俯冲消减发生弧(陆)-陆碰撞形成造山带且在其前缘形成褶皱-冲断带并向川西地区逆冲推覆的结果,属于周缘前陆盆地。其经历了大地构造环境由伸展到挤压的复杂演化过程,沉积了巨厚的以陆相沉积为主的须家河组地层,形成了独特的平面和纵向上的沉积充填特征,即平面上由于龙门山逆冲推覆强烈使得造山带前缘大幅度挠曲沉降与克拉通边缘低幅稳定沉降形成的逆冲前缘陡坡充填和克拉通边缘缓坡充填的分异,纵向上则由于构造活动具活跃和平静交替的幕式特征,形成须一、须三、须五段以滨浅湖细粒为主的沉积和须二、须四、须六段厚层大面积砂岩交替充填形成的砂泥交互的"三明治"式的多套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8.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天然气有利区带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川西前陆盆地资源丰富,已发现待勘探圈闭多、勘探潜力巨大,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天然气勘探领域。但同时川西又是一个成藏条件复杂,具有一定勘探风险的地区。因此,对该区天然气有利区带的认识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天然气成藏富集规律的研究,结合构造地质特征、资源潜力及勘探现状等,对川西前陆盆地天然气勘探有利区带进行了综合评价及排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点勘探区,为川西下步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四川类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期的研究成果表明,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类型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主要有3种观点:①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湖泊三角洲、湖泊-沼泽等沉积体系的多类型;②湖泊滩坝沉积相;③浅海潮汐砂坝沉积相。为此,根据多年野外地质调查、室内研究成果,再次坚持和论证了须家河组为多类型陆相沉积体系复合体的传统认识。具体证据如下:在对地表剖面和钻井岩心精细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粒度分析和测井资料,可从四川类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中识别出冲积扇、河流、扇三角洲、湖泊三角洲、湖泊-沼泽等沉积体系。在川西坳陷、川东北坳陷和川东南坳陷围限川中前陆隆起的“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中,各沉积体系展布各具特色,规律为:沿龙门山和米仓山-大巴山造山带前缘为冲积扇或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带;围绕川西、川东北和川东南坳陷带为湖泊-沼泽沉积体系发育带;盆地中心的川中前陆隆起为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发育带。结论认为:受“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控制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湖泊三角洲和湖泊-沼泽等多元相沉积体系在时空中有规律的组合、展布和演化,应该是解释须家河组沉积相特征更可靠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11.
由于龙门山地区会聚构造运动,地表露头与地下地震资料揭示了川西晚三叠世前陆盆地被卷入板内形变的构造地质现象。鉴于这一地区已经证实晚三叠世地层中富含油气,该文以获得的实际资料对晚三叠世前陆盆地形变年代、形变特征、形变运动(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着重分析了构造形变与油气成藏的关系。针对区内前陆盆地形变后所形成的3种不同类型(磁峰场、鸭子河、马井)的含气构造,文中讨论了其成藏的主控因素,并据此提出了该地区这一领域的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2.
13.
川西前陆盆地晚三叠世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晚三叠世是川西前陆盆地形成、演化的重要时期。根据野外剖面、钻井岩心和物探资料,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将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以构造层序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系统编制了川西前陆盆地晚三叠世的岩相古地理图,揭示了该期岩相古地理演化规律。构造层序TS1始于印支运动第Ⅰ幕,川西地区处于浅海及海陆过渡环境,对应的地层是马鞍堂组和小塘子组。构造层序TS2包含须家河组二段—三段,此期龙门山地区开始形成以逆冲推覆作用为主的造山带雏形,为川西前陆盆地形成期,沉积环境为海陆过渡相。构造层序TS3为川西前陆盆地发展期,发育的地层为须家河组四段—五段,受安县运动的影响,龙门山逆冲褶皱成山,研究区为陆相沉积环境。构造运动是控制晚三叠世川西前陆盆地形成、演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主要发育一套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体系,其中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最为发育。通过对须家河组各主要沉积相发育特征的深入分析,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进一步细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川西地区自龙门山前缘向东至盆地中心的沉积模式为冲积扇-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滨浅湖,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部龙门山造山带。纵向上须家河组经历了3次大的湖平面升降旋回,其中须二段和须四段三角洲相沉积发育,三角洲前缘砂体是川西须家河组主要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前陆大气区基本特征及勘探有利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在前陆盆地及岩性油气藏理论指导下,进展显著,先后寻找到广安、合川、安岳等大型岩性气藏,表明具备在前陆背景下形成大气区的条件。为此,在原型盆地恢复的基础上,综合研究须家河组的成藏背景、成藏地质条件、油气富集特征及油气藏类型分布等要素,分析了须家河组前陆大气区的基本特征、气区边界条件及空间分布特征、成藏标志及资源标志。结论指出:须家河组前陆大气区资源潜力大,勘探目的层除须二、四、六段的砂岩外,须一、三、五段在盆地局部地区也具勘探前景,具有多层段含气、近源聚集、多种气藏类型并存的特征,勘探应以寻找岩性气藏为主。同时还认为,四川前陆盆地在前陆隆起带天然气勘探已取得重要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前陆斜坡带是近期的重要勘探领域,前陆坳陷区是今后的重点勘探区。 相似文献
16.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对川西地区钻遇地层的岩性、电性及其组合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比,根据其特征及地震反射的结构和构形,运用层序地层学方法技术并参照Van Wagoner(1987)的层序等级和李思田(1992)陆相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P.R.Vail领导的埃克森公司研究组(1987)为代表提出的Ⅰ型和Ⅱ型层序界面标志,对上三叠统层序地层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川西上三叠统层序地层等时对比划分方案,认为川西坳陷中段的须二段不等于坳陷南段的香二段,坳陷南段(平落坝)香二段对应于坳陷中段须三上段再次充填准层序组和须四下段,在白马、松华和大兴西仅相当于须三段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岩性地层圈闭是川西前陆盆地下一步油气勘探最重要的领域,对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岩性地层圈闭的特征、类型和发育模式的研究可为岩性地层气藏的勘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分析岩性地层圈闭形成的地质基础上,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不整合面、地震反射特征、地层叠置样式、岩性和岩相的变化等标志将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12个体系域。在连井剖面层序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等时地层格架,分析了不同体系域内部砂体的类型和勘探的有利条件,阐述了川西前陆盆地不同区带岩性地层圈闭的特征、发育模式及岩性地层圈闭的勘探潜力和勘探重点。冲断带—前渊带为陡坡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有利的岩性圈闭为低位体系域时期的辫状河下切谷和湖侵体系域至高位体系域时期的浊积扇岩性圈闭;斜坡带—隆起带为缓坡三角洲沉积模式,是寻找不整合遮挡、地层超覆尖灭、透镜状砂岩圈闭和砂岩上倾尖灭岩性地层气藏的理想目标区。 相似文献
18.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川西地区前陆盆地上三叠统沉积巨厚,发育了多套自生自储的天然气成藏系统。为了弄清该区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寻找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方向,在分析天然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油气演化的时空配置,探讨了油气运聚成藏机制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川西上三叠统烃源岩层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生烃强度大,具有有利的天然气成藏条件;有效时空配置是成藏的关键,生烃强度控制气藏丰度,古今构造叠置决定气藏品质,大断裂控制气藏改造、重组和充满度。进而指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川西地区南部以勘探常压、构造圈闭型气藏为主,其中川西南部三和①号断层下盘的老君山和邛西①号断层下盘的桑园等构造应为构造圈闭气藏的首选目标;川西地区北部以勘探超压、岩性气藏为主,其中地层上倾方向的梓潼凹陷-九龙山构造之间的剑门-龙岗地区是岩性气藏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9.
川西南部地区上三叠统构造及断裂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川西南部地区须家河组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天然气产层,数十年来在该区进行了近万平方公里的数字地震勘探,发现和查明构造圈闭数十个,钻井百余口,在平落坝、邛西等地须家河组中发现了储量极为丰富的天然气田。2003年根据这些地震及钻探资料,对该区上三叠统构造进行连片解释,总结了该层系的断裂和褶皱特征,初步在川西南部地区上三叠统构造中划分出3个具有不同断褶特点的次级构造区带--西界山前断褶区、中部滑脱构造区、南部断隆构造区。西界山前断褶区的断褶强度大,构造相对破碎;中部滑脱构造区以中等强度的褶皱背斜发育为特征;南部断隆构造区更多地受到盆地南边峨眉山、凉山断块的影响,表现出浅中深层构造同时断褶的特点,与前述两区的断褶特点明显不同。连片地震勘探成果为更深入研究该地区油气成藏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川西北地区上三叠统异常高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川西北地区梓潼坳陷上三叠统异常高压的研究,利用钻井,测井,测试等资料识别异常高压,分析了该区异常压力的成因,认为主要由欠压实作用,上三叠统生烃作用,粘土矿物脱水作用及构造运动所造成,同时,探讨了异常压力与油气聚集的关系,认为封存箱顶部是油气藏形成的有利部位,压力降低区有利于具规模的油气藏形成,建议勘探方向应向地层压力下降的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