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原油降黏剂是为了增加原油流动性,从根本上降低稠油的黏度.开发降黏剂用于解决原油开采过程中的流动性难题,其对缓和能源紧张、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和降低开发难度,具有重要的价值.利用自制的甲基丙烯酸酯与苯乙烯、马来酸酐等单体,通过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一种油溶性的聚合物——三元共聚物.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得到的合成条件为:丙烯... 相似文献
2.
含水稠油加入水基降黏剂后常以油水悬浮液或乳状液形式存在,这种不均匀体系给流变性测量带来了困难,搅拌法是解决该问题的常用方法。目前评价水基降黏剂通过测试不同温度下油水悬浮液黏度来评价其效果,该方法不能模拟实际管流剪切对油水悬浮液的影响,其效果过于乐观,本文提出了模拟实际管道降温和剪切的水基降黏剂评价方法,该方法模拟过程与实际管输过程一致,可以对稠油水基降黏剂的降黏效果进行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3.
以马来酸酐(M)、苯乙烯(S)与自制的丙烯酸十八醇醚酯单体(A)共聚合成了三元共聚物(MSA)型油溶性降黏剂,考察了降黏剂对 RMG380船舶燃料油的降黏效果。实验结果表明,MSA的最佳合成条件为:丙烯酸十八醇醚酯、苯乙烯、马来酸酐物质的量比为5∶1∶3,反应温度为90℃,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的质量分数为0.6%,反应时间为6 h。在降黏剂质量浓度为300 mg/L、剪切速率为2000 r/min时,RMG船舶燃料油的降黏率达到66.11%以上,满足了 ISO8217—2005标准中 RMG380船舶燃料油的黏度要求,降黏剂对不同的船舶燃料油均具有较好的降黏效果,但随着时间的增加降黏效果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4.
对大庆高蜡原油降凝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庆原油在添加加强型降凝剂质量分数为80µg/g, 热处理温度70℃,热处理时间1h,冷却速率0.5℃/min,剪切速率60r/min的工艺条件下降凝效果最好,凝点降低至21.8℃,同时相应地降低了大庆原油的运动粘度,为安全、平稳、高效地管道输送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利用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丙二醇嵌段聚醚(L61)两种乳化剂配置不同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ilic Lipophilic Balance,HLB)的混合乳化剂,针对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二区稠油进行降黏实验,以探明该稠油最适宜乳化剂的HLB。同时,采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Focused Beam Reflectance Measurement,FBRM)对稠油乳状液进行微观实时测量,分析液滴数量及粒径对原油乳状液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混合乳化剂的HLB为9.0时,降黏效果最好,小液滴数量趋于稳定,小液滴数量与HLB不等于9.0的乳化剂相比明显偏低,液滴分布均匀,乳状液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6.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21,(1)
以辽河油田某区块稠油采出液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现状配制出复合降黏剂,研究此类降黏剂配比和用量对稠油乳状液黏度的影响。采用的乳化降黏剂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曲拉通X-100(Triton X-100)、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复配而成。实验结果表明,将质量分数为1.6%的Triton X-100单独加入稠油中,稠油的降黏率可达75.93%;将质量分数为0.6%的BS-12与质量分数为1.6%的Triton X-100按1:1的体积比复配,稠油降黏率可提高至92.63%;另外,当复配体系按1:1:1的体积比加入质量分数为0.4%的弱碱碳酸钠水溶液后,可进一步提高稠油的降黏率至93.14%,同时提高了复配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20,(1)
以辽河油田某区块稠油采出液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现状配制出复合降黏剂,研究此类降黏剂配比和用量对稠油乳状液黏度的影响。采用的乳化降黏剂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曲拉通X-100(Triton X-100)、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复配而成。实验结果表明,将质量分数为1.6%的Triton X-100单独加入稠油中,稠油的降黏率可达75.93%;将质量分数为0.6%的BS-12与质量分数为1.6%的Triton X-100按1:1的体积比复配,稠油降黏率可提高至92.63%;另外,当复配体系按1:1:1的体积比加入质量分数为0.4%的弱碱碳酸钠水溶液后,可进一步提高稠油的降黏率至93.14%,同时提高了复配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19,(1)
以辽河油田某区块稠油采出液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现状配制出复合降黏剂,研究此类降黏剂配比和用量对稠油乳状液黏度的影响。采用的乳化降黏剂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曲拉通X-100(Triton X-100)、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复配而成。实验结果表明,将质量分数为1.6%的Triton X-100单独加入稠油中,稠油的降黏率可达75.93%;将质量分数为0.6%的BS-12与质量分数为1.6%的Triton X-100按1:1的体积比复配,稠油降黏率可提高至92.63%;另外,当复配体系按1:1:1的体积比加入质量分数为0.4%的弱碱碳酸钠水溶液后,可进一步提高稠油的降黏率至93.14%,同时提高了复配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10.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对大庆原油降凝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凝剂对原油的降凝减粘效果受其分子结构,使用剂量,活化温度及所受剪切强度的影响,并与原油的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为研制出适合大庆原油品质的降凝剂,合成了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酯化物为主体的酯型降凝剂,并对其使用剂量、活化温度等参数进行了研究,还根据观察到的降凝剂使用前后油中蜡晶形态的变化对降凝减粘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添加质量百分数为0.2%的HJN-5#,可使大庆原油的倾点下降50%, 相似文献
11.
针对稠油降黏剂的乳化机理,进行可视化实验研究。利用微观孔隙级热采可视化物理模拟装置,借助图像采集系统,观察稠油在降黏剂体系注入过程中就地乳化而生成乳状液滴的过程。降黏剂与稠油界面之间的张力及降黏剂经高温降解的降黏率可作为热采用降黏剂的筛选指标。在低界面张力及驱替流体的扰动作用下,附着的剩余油与玻璃微珠表面间的润湿角逐渐变小直至剥离,同时剩余油被包裹成O/W型乳状液滴在多孔介质中运移,提高了稠油的流动能力。乳状液滴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机理可归纳为表面吸附机理、单个乳状液滴卡堵喉道机理和多个乳状液滴叠合缩径机理。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河南超稠油水热供氢催化裂解降黏,以及胜利超稠油水热催化裂解降黏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高温水物化性质的改变有利于稠油水热催化裂解的进行;催化剂不仅使C-S键断裂,而且使C-O键、C-N键也发生了断裂,进一步促进了高温水参与催化裂解反应;在供氢剂与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下,供氢剂提供的氢自由基与裂解的基团作用,使聚合反应减弱,生成大分子化合物的量减少,而小分子饱和烃和芳香烃的量则增加,稠油分子的聚集状态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沥青质、胶质中的杂原子含量(如S、O、N)减少,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氢碳原子比(N_H/N_C)提高,稠油的黏度进一步降低,品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含蜡原油流动性,保证输油管道正常运行,以石蜡为唯一碳源,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解烃菌。优化该菌生长条件后,研究了该解烃菌代谢产物性能,并考察了其对大庆原油的除蜡降黏作用,从不同实验角度证明了该菌对大庆含蜡原油有乳化、降低油水表面张力性能,具有良好的除蜡降黏作用。结果表明,原油中蜡质量分数降低54%,析蜡点降低2 ℃,反常点降低3 ℃,黏度降低15%,改善了原油的流动性,减少了含蜡原油的管输费用。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稠油开采和输送难度大的特点,利用微波技术进行稠油降黏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原油的黏度随着微波加热温度的提高而降低,加热温度越高对稠油的流变性改善越明显,体现了微波降黏存在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微波降黏效果与水浴加热对比结果表明,当微波和水浴加热稠油到相同温度时,微波处理后稠油的流变性比水浴加热后的流变性改善更显著。同时进行了微波处理稠油后,稠油存放时间对降黏效果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微波技术处理稠油可改善原油的流变性,并具有时间短、效率高、节约成本等特点,而且,微波处理后,30d内稠油的黏度基本保持不变,说明微波技术在稠油开采和输送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 轻质原油的消耗量日益增多, 而常规原油的产量逐年减少, 因此稠
油作为常规原油有效的补充资源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如何高效、 经济地输送超稠油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利用
R S 3 0 0旋转流变仪及凝点温度计, 对某油田掺柴后的超稠油进行了黏温特性、 流变特性、 凝点及稳定性实验。实验结
果表明, 柴油的体积分数达到2 5%时, 掺柴油的超稠油凝点较低, 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当进一
步增加柴油的体积分数时, 其凝点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18.
稠油催化改质降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旭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20-23
稠油催化改质是在350~400℃的稠油中加入催化剂,使其分子中的C-C键发生断裂,大分子变成小分子,稠油平均分子量降低,胶质和沥青质总含量减少,以达到大幅度降低稠油黏度、改善稠油流动性和实现稠油管道常温输送的目的。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抑制缩合结焦副反应。选择油酸铁作为催化剂,在较优操作条件下(油酸铁质量分数0.1%,反应温度370℃,反应时间30 min),对稠油进行催化改质降黏。改质稠油黏度由原始的21 040 mPa·s下降到336 mPa·s,降黏率为98.7%,胶质和沥青质分别减少了11.3%和20%,饱和烃和沥青质分别增加了约16.1%和15.2%。凝点从20℃下降到-5℃,平均分子量从620降至450,有利于常温管道输送。 相似文献
19.
轮古稠油黏度高、流动性差,主要采用掺稀油的方式进行开采,在实际生产中,这种方式逐渐暴露出稀油需求量大、价值被拉低、运输和处理成本偏高等问题。在模拟自喷井举升的条件下,选取合适的水基降黏剂对轮古稠油乳化降黏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水基降黏剂将黏度31 600mPa·s的掺稀稠油转变成黏度不超过400mPa·s的稠油拟乳状液,降黏率达到98.7%,降黏后的稠油拟乳状液具有良好的动态稳定性,易于脱水。 相似文献
20.
塔河油田开采过程中,由于原油粘度大、凝固点高、含蜡等特点,影响油井正常生产。化学清防蜡降凝粘是原没开采稳产及远距离输送必须解决的一项重要技术,化学清防蜡降粘剂得到了广泛重视和应用,化学清防蜡降粘剂具有投资少、节省人力、物力等特点,而且施工工艺简单,因此虽一种潜力极大,发展前景广阔的处理原油结蜡降降粘的方法。新研制DC油溶性高分子化学清防蜡降粘剂,能适合塔河油田四、六区的需要,改善原油流动状态,减缓油井结蜡趋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