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制芦荟水溶液为水相,以橄榄油为油相,以氧化锌、二氧化钛、云母、碳酸钙颗粒及其混合粒子作为稳定剂,制备出了一种新型O/W型Pickering乳液.通过数码生物显微镜观察Pickering乳液的液滴粒径及稳定性,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Pickering乳液的吸光度.结果表明,用氧化锌、二氧化钛、碳酸钙和云母混合颗粒所制备Pi...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22,(1):83-86
自制芦荟水溶液为水相,以橄榄油为油相,以氧化锌、二氧化钛、云母、碳酸钙颗粒及其混合粒子作为稳定剂,制备出了一种新型O/W型Pickering乳液。通过数码生物显微镜观察Pickering乳液的液滴粒径及稳定性,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Pickering乳液的吸光度。结果表明,用氧化锌、二氧化钛、碳酸钙和云母混合颗粒所制备Pickering乳液均是O/W型,随着油水比的增大,Pickering乳液的液滴粒径增大;随着微小固体颗粒用量的增大,Pickering乳液的液滴粒径也会增大。以碳酸钙、氧化锌、二氧化钛、云母及其混合粒子为稳定剂制备的水包橄榄油Pickering乳液,对UVA段和UVB段紫外线均有较好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选取我国储量丰富的凹凸棒石矿,对其表面进行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有机改性处理,将制备的纳米颗粒应用于乳液的制备。系统考察了体系pH、颗粒质量分数和油相体积分数等因素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分散体系pH的增加,乳液液滴尺寸先增大后减小又增大再减小;随着颗粒质量分数的提高,可用于稳定乳液的颗粒数量增多,乳液稳定性提高;随着油相体积分数的增大,乳液液滴尺寸先增大后减小又增大再减小。通过调节水相体系的pH,成功制备了由有机改性凹凸棒石颗粒单独稳定的W/O型乳液。  相似文献   

4.
通过Ugi反应疏水改性海藻酸钠(Alg),制备了两亲性的海藻酸衍生物(Ugi-Alg)。以聚甲基氢硅氧烷(PMHS)作为疏水改性剂,利用干法球磨对高岭土(KL)微粒表面疏水改性。并利用FTIR、1HNMR、接触角测量仪、激光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仪对改性产物进行表征。用改性后的高岭土(MKL)协同Ugi-Alg制备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并探究了水相p H对Pickering乳液形貌和液滴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Alg通过Ugi反应成功地疏水改性;PMHS在球磨的机械作用下吸附在KL微粒表面,使MKL成为具有高疏水性能的活性微粒;Ugi-Alg在超声作用下协同吸附在MKL微粒表面,改变了MKL微粒表面的润湿性,可提高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随着水相p H的升高,MKL/Ugi-Alg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液滴粒径逐渐减小,当p H=10.32时,其液滴粒径达到7.4μm。  相似文献   

5.
采用辛烯基琥珀酸酐(OSA)对蜡质玉米淀粉(WS)疏水改性制得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蜡质玉米淀粉(OSA-WS),以不同取代度OSA-WS制备了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测定了OSA-WS取代度(DS)、反应效率(RE)及三相接触角,对其进行了FT-IR、XRD和SEM表征。结果表明,OSA通过与淀粉表面羟基反应对其进行改性并未改变淀粉颗粒结构;随着取代度的增大,淀粉颗粒乳化性增加,制得Pickering乳液稳定性增强;以OSA-WS为乳化剂制得包埋辅酶Q10的Pickering乳液,通过透皮运输实验可知,与辅酶Q10的油溶液相比,包埋辅酶Q10的Pickering乳液更有利于辅酶Q10的透皮运输。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固体颗粒对乳液的稳定作用,采用双亲染料分子罗丹明B对核壳结构的Fe_3O_4@SiO_2纳米颗粒进行疏水改性,并将改性后的纳米颗粒作为稳定剂制备Pickering乳液。通过Zeta电位、FTIR、XRD、SEM、接触角测量、光学显微镜、电导率仪对Fe_3O_4@SiO_2纳米颗粒以及Pickering乳液的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颗粒粒径小,约为150 nm,为单分散球形核壳结构;罗丹明B成功修饰到Fe_3O_4@SiO_2纳米颗粒表面,改性后颗粒接触角由30°增加至120°;随乳化剂颗粒质量浓度的增加,制备的乳液液滴的粒径减小。另外,所得Pickering乳液具有良好的磁场响应性,可通过外加磁场实现对乳液稳定性的可逆调控,且此过程可重复3次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改性柑橘果胶和乳清蛋白为乳化剂,对月桂精油、百里香精油、牛至精油及佛手柑精油进行包埋,通过高压均质法制备了改性柑橘果胶-乳清蛋白复合纳米粒稳定的四种精油Pickering乳液。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SEM、FTIR和哈克流变仪等对乳液进行了表征,并通过药敏实验评价了乳液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经过辐照处理后的改性果胶的乳化能力显著增强,提高至548.11 m2/g。红外光谱证明了聚合物的形成和精油的成功包封。乳液粒径大小在829~1147 nm之间,耐受离心且贮存77d后的稳定性均高于90%。流变学测试表明,四种乳液均属于假塑性流体。乳液对不同精油的包封率为5.81%~21.54%,负载率为0.81%~5.81%,且对包埋的精油具有控释效果。四种乳液对两种食品微生物(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抑菌圈范围为7.51~34.98 mm。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月桂酰基赖氨酸(LL)稳定W/O型Pickering乳液的效果,以月桂酰氯和赖氨酸为主要原料合成LL,探究了温度对颗粒尺寸的影响,以LL为颗粒乳化剂,制备Pickering乳液,探讨了均质速率、乳化温度、颗粒质量分数和油水体积比对乳液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LL在最佳结晶温度下的粒径为(1347.4±156.9)...  相似文献   

9.
以钠基蒙脱土(Na-MMT)为原料,采用湿法球磨法制备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插层的改性蒙脱土(DDA-MMT),并在超声作用下乳化液体石蜡制得O/W型Pickering乳液。通过XRD、TEM、FT-IR、接触角测量仪和Zeta电位及激光粒度仪对DDA-MMT进行了表征。考察了DDA-MMT颗粒质量浓度、水相p H和离子强度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球磨机械力作用下DDAB成功插入Na-MMT的片层间,使Na-MMT的平均粒径、Zeta电位和三相接触角分别由910.7 nm,-26.8 m V和121.7°变为603.8 nm,38.3 m V和86.9°。与Na-MMT颗粒相比,DDA-MMT颗粒更容易在油/水界面间聚集而具有更好的乳化稳定性。随着DDA-MMT颗粒质量浓度的增大,Pickering乳液液滴粒径减小,乳液体积分数增大,稳定性增强。当水相p H=6.26~8.36,c(Na Cl)=20 mmol/L时,由DDA-MMT颗粒乳化制备的Pickering乳液稳定性较佳。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GO复合乳液是指以GO为稳定剂代替传统乳化剂通过Pickering乳液聚合形成的复合乳液。近年来,GO的优越性能与Pickering乳液聚合的优势有机的结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从Pickering乳液聚合、GO的合成、聚合物/GO复合乳液的合成机理和聚合物/GO复合乳液研究进展等方面做了较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用具有氧化还原活性分子乙酰基二茂铁吖嗪(Fc+A)对磁性纳米颗粒Fe3O4@SiO2进行非共价疏水改性,将改性颗粒作为乳化剂制备Pickering乳液。通过TEM、SEM、FTIR、XRD、接触角测量、光学显微镜等对纳米颗粒及Pickering乳液的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粒径为150 nm左右,分散均匀;Fc+A成功修饰到纳米颗粒表面,且随Fc+A浓度的增加,改性颗粒的接触角明显增大;Fc+A浓度为12.5 mmol/L,乳化剂浓度为0.3%(质量),油水比为4∶6,搅拌速率为10000 r/min,得到的Pickering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所得乳液具双重响应性,通过氧化还原和磁场可实现对乳液稳定性的可逆调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固体粒子对乳液的稳定作用,采用L-赖氨酸作为催化剂合成纳米SiO2粒子,并用六甲基二硅胺烷(HMDS)对纳米SiO2粒子进行表面疏水改性,将经过HMDS改性后的纳米SiO2粒子作为稳定剂制备出Pickering乳液。通过粒径分析仪、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FTIR、TG-DSC、接触角测量仪、光学显微镜、电导率仪分别对纳米SiO2的制备、表面改性和Pickering乳液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出粒径小且形貌均一的硅球,具有疏水性的三甲基硅基成功接枝到纳米SiO2的表面;不同纳米SiO2浓度制备的Pickering乳液,发现随着SiO2浓度的增大,乳液的稳定性逐渐增强,乳液液滴直径呈现减小的趋势;不同油水比制备的Pickering乳液,发现随着油相体积的增大,乳液的稳定性呈现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Pickering乳液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固体颗粒吸附在油滴表面形成Pickering乳液,可以有效地将有机和无机属性结合起来。与传统乳化剂稳定的乳液相比,Pickering乳液可以有效降低乳化剂的用量,节约成本,减少污染,而且乳液稳定性强、体系受温度等影响不大。本文通过二氧化硅稳定的Pickering聚合成功制备了PDMS-PBMA共聚乳液,并研究了单体、二氧化硅及十六烷用量对共聚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疏水改性剂,利用湿法球磨对蒙脱土(MMT)进行改性,制备了插层型的改性蒙脱土(CMMT)。采用SEM、zeta电位分析仪、FT-IR、XRD、TEM和TGA对CMMT进行表征。进而,以两亲性海藻酸衍生物(Ugi-Alg)协同CMMT来稳定Pickering乳液,探究改性剂添加量不同时制备的CMMT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CTAB在湿法球磨的机械作用下插入了MMT微粒片层中。Ugi-Alg吸附于CMMT微粒表面,使CMMT微粒在油/水界面的聚集能力增强。当CTAB的添加量为1.0倍CEC时,CMMT微粒的带电量最低,乳液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碱提法从籽粒苋种子中提取了籽粒苋淀粉(St)颗粒,使用辛烯基琥珀酸酐(OSA)对提取的淀粉颗粒进行疏水改性,得到了两亲性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 starch)颗粒。通过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随着改性淀粉颗粒取代度的增加,其疏水性增强。以液体石蜡作为油相,将改性淀粉颗粒作为单一的乳化剂应用于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当油水体积比为1∶1时,取代度为0.089的改性淀粉颗粒的质量分数为0.5%以上,即可得到优异稳定性的乳液。随着改性淀粉颗粒用量的增加,乳液液滴粒径变小,乳液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6.
以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为改性剂对蒙脱土(MMT)进行改性,得到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改性蒙脱土(BS-12/MMT)。对BS-12/MMT进行红外(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表征,测量了改性蒙脱土的三相接触角。设计了L9(34)正交试验,对BS-12/MMT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各组分含量和工艺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结果进行了离心稳定性、静置稳定性验证实验,测量了优化后乳液的粒径分布。结果表明,BS-12/MMT含量为4%,油水质量比为1∶1,AEO-3含量为1%,乳化时间为10?min,有利于维持乳液的稳定。优化后的乳液粒径分布窄,有利于乳液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7.
利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水热法制备的TiO2纳米管进行了表面改性,并用改性的纳米管为稳定剂,采用Pickering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TiO2纳米管复合微球。采用红外光谱(IR)、光学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对改性前后TiO2纳米管以及复合微球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用三相接触角仪测试并优化了TiO2纳米管的表面润湿性。研究结果表明,当mKH-570/mTiO2=15%时,改性TiO2纳米管表面润湿性最佳,能很好地稳定Pickering乳液聚合,聚合后可以得到壳层为致密均匀TiO2纳米管,核为聚苯乙烯的复合微球。  相似文献   

18.
与传统表面活性剂稳定的乳液相比,固体纳米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具有较强的界面稳定性、多功能性、低毒性等优势,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而相较于尺寸较大的微米级Pickering乳液,亚微米Pickering乳液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有效的递送效率,有望进一步拓展Pickering乳液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但由于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影响因素众多,且相互制约,刚性的固体颗粒难以在较小的有限油水界面排布,增加了亚微米Pickering乳液的制备难度。本工作以制备稳定的亚微米Pickering乳液为研究目标,采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天然多糖–纤维素纳米晶(CNCs)为颗粒乳化剂,角鲨烯作为油相,考察了颗粒浓度、油水比例、水相成分、超声时间及频率对Pickering乳液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最终得到了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和抗离心稳定性的粒径为638.7?8.40 nm的亚微米Pickering乳液(CNCs-PE)。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证实了CNCs吸附在油水界面,形成了Pickering乳液结构。利用CCK-8法评价了CNCs和CNCs-PE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两者都具有良好的细胞安全性。此外,将其用于吸附模型抗原OVA,吸附率达到约80%,且肌肉注射部位的切片结果也表明其注射安全性良好。此结果为亚微米Pickering乳液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并有望拓展CNCs稳定的亚微米Pickering乳液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生物法合成了高纯度的细菌纤维素(BC),通过浓硫酸水解制得细菌纤维素纳米晶(BCN)。以液体石蜡为油相,BCN为固体乳化剂,在超声作用下制得O/W型Pickering乳液。通过SEM,TEM,FT-IR,XRD,接触角测量仪及激光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仪对BC及BCN进行了表征。考察了BCN质量浓度、水相p H和离子强度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C在浓硫酸水解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其水解主要发生在无定型区,使所得BCN的结晶指数高达97%。BCN悬浮液的粒径和Zeta电位值分别为462.5 nm和-40.8 m V,其三相接触角为95.7°,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在超声乳化作用下制得的乳液粒径大小为8.6~17.3μm。通过调控水相p H能够改变BCN表面电荷密度,从而改变乳液的稳定性,随着水相p H的增大,乳液相体积分数增大,乳液稳定性增强。随着Na Cl浓度的增大,乳液的稳定性降低,乳液相体积分数减小。此外,SEM的观测结果表明,BCN在稳定Pickering乳液过程中呈现纤维线条和聚集体颗粒2种形态。  相似文献   

20.
固体纳米颗粒代替传统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具有高抗聚结性、环境友好性、成本较低等优点,在多种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通过适当刺激精确调控乳液稳定性及构建响应型Pickering乳液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该文详细综述了多种刺激响应型Pickering乳液的构建、调控及其应用。首先阐述了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和备固体颗粒乳化剂表面改性技术;继而介绍了多种刺激响应性Pickering乳液的响应机理和性能;最后综述了Pickering乳液的应用研究;分析展望了Pickering乳液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