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某矿3302工作面一侧为采空区,一侧为未采工作面.回采期间,该工作面回采巷道破坏十分严重.以33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矿压观测研究了半岛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掌握了该工作面顶板来压特征、巷道超前支承压力范围及强度、支架活柱下缩规律等,为指导该工作面的后期开采工作提供了详实的实测依据.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成功经验表明,大采高工作面不仅能提高工作面单产、方便巷道布置、简化生产系统,而且能提高矿井资源采出率,是矿井高产高效集中生产的主要技术方向之一.以某矿大采高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为研究背景,利用现场实测、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从顶板来压特征、支架载荷和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等方面对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研究.为类似条件的工作面顶板控制提供了完善、可靠的资料,对解决工程问题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结合长平煤矿首采工作面的生产实践,针对长平煤矿第二个大采高工作面的地质条件,通过现场观测及理论方法,详细地研究了开采时工作面及其4条巷道的矿压显现规律。观测结果表明:老顶初次来压发生在39.8~43.5m期间,平均来压步距41.8m,来压动载系数1.21,来压影响距离平均6.55m;老顶周期来压步距在18.1~28.8m之间,平均23.7m,动载系数平均为1.12;靠近工作面的43051巷和43053巷收缩量较大,而43055巷和43052巷收缩量较小;在超前工作面100m左右时开始出现离层。研究表明,该工作面选用的液压支架较为合理,能够适应顶板来压及地质条件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大采高综放开采技术增加了割煤高度和放煤空间,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的矿压显现和围岩控制必然不同于普通综放工作面.根据某大型矿井9号煤层的赋存特性,对9304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进行现场观测,并分析矿压数据,研究了9304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和支架合理工作阻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神宁集团主力生产矿井羊场湾煤矿为实例,对大采高回采的矿压显现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大采高回采矿压显现基本规律。实践表明:大采高工作面周期来压规律明显,来压强度大,工作面中部压力较集中。为类似地质条件下大采高综采工作回采顶板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神宁集团主力生产矿井羊场湾煤矿为实例,对大采高回采的矿压显现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大采高回采矿压显现基本规律。实践表明:大采高工作面周期来压规律明显,来压强度大,工作面中部压力较集中。为类似地质条件下大采高综采工作回采顶板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煤炭技术》2016,(3):27-29
针对赵庄矿首采1301大采高工作面的工程背景,利用现场实测计算的手段,基于CDW-60支架监测系统对首采面矿压规律进行了监测,得出了直接顶、基本顶初次与周期来压步距参数。由于大采高工作面断块存在大回转空间的问题,着重对支架承载状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孙中光 《煤炭工程》2014,46(2):85-88
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数据观测,对察哈素煤矿3101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大采高条件下支架的受力和工作状况,对掩护式支架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实际测量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36.7m,动载系数为1.47;周期来压步距为15.03m,动载系数为1.44,且工作面中部区域来压较两侧区域有明显时间差。统计数据显示,支架工作阻力基本呈正态分布,支架初撑力和末阻力总体呈线性增阻关系,目前使用支架(ZY12000/28/63)能够基本满足现场支护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李宗涛  谢佳琪  孙强 《煤》2014,(6):65-67
针对潞安矿区松软厚煤层地质条件,介绍了王庄煤矿首个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概况和矿压观测方法,通过现场矿压观测,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及其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了工作面的周期来压步距和来压强度,为大采高工作面安全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纳林河二号煤矿31102工作面回风巷超前支护段强矿压作用机理及回采过程中微震监测系统、超前应力监测系统、地面沉降观测数据的综合分析,总结了临空巷道回采期间超前支护段巷道变形机理及覆岩运动规律。结合现场矿压规律和微震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将超前支护前300 m划分为高、中、低频区和稳定区,针对不同区段采取“四位一体”支护设计。现场实施后巷道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安全高效回采,对类似矿井大采高临空巷道超前支护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采高开采上位岩层平衡结构及其对采场矿压显现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郝海金  吴健  张勇  袁宗本 《煤炭学报》2004,29(2):137-141
在工作面上位岩层移动实测、模拟实验及工作面矿压观测的基础上,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上覆岩体破断位置及其平衡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基本顶断裂的位置在工作面前方、上覆岩层存在着比分层开采层位更高但和放顶煤开采相似的平衡结构,结构的活动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平衡结构与其下的直接顶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方式与直接顶的多次损伤有关;传递到支架的载荷主要取决于支架上方直接顶的岩性和损伤的程度。平衡岩梁的变形对支架产生的影响受直接顶的岩性和其损伤后的强度的影响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3.
李瑜 《陕西煤炭》2007,(6):16-18
利用支架数据监测软件,以02212综采工作面从初采到贯通阶段支架压力的动态数据,用Excel软件制成顶板压力分布示意图,通过压力的变化,确定老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从而弄清2-2煤顶板来压规律,为大采高加长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提供较为可靠的技术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某地下矿1304工作面现场条件,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大倾角大采高条件下三维应力场演化规律。研究大采高采场的围岩应力变化特征,以及矿壁破坏、片帮分析利用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展开大倾角大采高条件下的矿壁稳定性研究,分析岩层倾角、采场高度与矿壁片帮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根据实测夏店煤矿8120综放试验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循环末阻力、时间加权平均工作阻力及其分布频率等情况,总结了综放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表明:工作面平均周期来压步距21.6 m,平均动载系数1.67,且综放工作面顶煤的放出导致了控顶距上方顶煤破碎、移动,使得支架初撑力、时间加权平均工作阻力偏低。  相似文献   

16.
浅埋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霍州矿区三交河煤矿2号煤层合并区域生产地质条件,进行了504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深入分析了浅埋大采高采场来压规律、支架工作阻力及煤壁片帮特征,结果表明,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平均为14m左右,平均动载系数为1.13;工作面回采期间小范围片帮,端头处较为严重;ZY7600/26/55双柱掩护式支架能够满足生产需求。实测结果对相同条件下煤层开采采场围岩控制及来压步距预测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采高大倾角伪斜综采面初采期间老顶分段初次来压的矿压显现规律,结合工作面具体的地质生产条件及初采期间老顶破断特征,分析了大采高伪斜综采面老顶呈现分段初次来压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支架—围岩稳定性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15301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通过工作面回采期间现场监测的方式进行顶板运动特征的分析,基于工作面上部、中部和下部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的分析结果,得出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分别35.9~37.2 m和16.0~16.9 m范围内,来压强度呈现出中部大、两端小的特征;通过分析回采期间支架初撑力和工作阻力分布特征,进一步得出ZY12000-30/68D型液压支架总体适应性较好,后续需提升支架初撑力的合格率,确保初撑效果,同时加强对工作面中上部液压支架的管理,防止支架出现压死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大采高工作面强动压影响工况条件下小煤柱沿空掘巷维护难题,以阜生煤矿1102大采高工作面1106沿空掘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的方法,研究采空区侧顶板断裂对小煤柱护巷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沿空掘巷侧向顶板断裂及煤柱载荷计算模型,得到煤柱载荷与采空区顶板断裂角呈线性递增的关系;基于切顶卸压沿空掘巷原理,提出采用切顶方法来减小煤柱载荷,达到卸压效果;计算得到1106工作面沿空掘巷煤柱宽度为8.0 m,对切顶卸压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认为经切顶处理后小煤柱及巷道煤帮侧应力峰值减小了23%,巷道顶底板及两帮变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对切顶卸压小煤柱护巷技术进行了现场评价,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切顶后的巷道顶底板移近量最终稳定在377 mm,两帮变形量稳定在242 mm左右,处于可控范围,巷道维护效果良好。切顶卸压小煤柱护巷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大采高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红庆河煤矿存在相邻工作面在二次采动的影响下,现有超前支护易发生底鼓、漏顶和片帮现象,致使巷道维护困难的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和工程类比的方法,分析现有超前支护中存在的问题并确定出合理的超前支护参数。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确定出本煤矿合理的超前支护范围不小于70 m,最终确定为100 m;采用菱形金属网加锚杆和纵向钢带组合方法对超前支护进行补强,解决了超前支护区域漏顶的问题,同时采用单排垛架加双排单体液压支柱的方式进行超前支护,减少了双排垛架在动压影响下前移困难的问题,并为行人安全通过机尾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