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苯乙烯-丙烯腈的聚丁二烯橡胶(PB)接枝共聚物,然后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共混制备了ABS树脂。研究了预溶胀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接枝聚合过程中乳液粒径大小及ABS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溶胀有利于ABS树脂冲击强度的增加;接枝聚合反应的最佳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65℃和120 min。  相似文献   

2.
采用乳液聚合法在聚丁二烯(PB)胶乳上接枝苯乙烯(St)、丙烯腈(AN)单体,得到不同St/AN比例的ABS接枝粉料,然后将其与SAN树脂(St与AN的共聚物)熔融共混,得到ABS树脂。考察了接枝粉料的组成对ABS树脂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BS树脂中接枝AN含量的增加,树脂的冲击强度及初始白度提高,熔体流动速率(MFR)、拉伸强度、耐黄变性能则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弹性体》2016,(3)
采用乳液接枝聚合技术在聚丁二烯乳胶(PBL)粒子表面接枝共聚丙烯腈和苯乙烯单体,通过改变聚合工艺条件合成了一系列AB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熔融共混制备ABS树脂。主要考察了PBL存放时间、胶乳粒径、接枝单体丙烯腈含量、接枝聚合温度等对ABS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PBL存放时间、降低单体丙烯腈含量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白度,但会降低产品的冲击性能;降低聚合温度有利于提高ABS树脂的冲击性能和白度;增加PBL小粒径胶乳的含量会降低ABS树脂的冲击强度,提高白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乳液技术在聚丁二烯(PB)和丁苯橡胶(SBR)乳胶粒子上接枝共聚苯乙烯和丙烯腈合成了PB质量分数为60%的ABS接枝粉料,将其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熔融共混获得了一系列不同组成和结构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研究了橡胶粒子粒径对ABS树脂的形态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和SBR橡胶粒子的粒径分别为0.3μm和0.05 μm左右时,橡胶粒子的粒径对ABS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十分显著.单独采用小拉径SBR橡胶粒子不能有效地增韧SAN树脂,而大粒径PB橡胶粒子对SAN树脂具有良好的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丁二烯接枝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PB-g-SAN)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熔融共混,制备了一系列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ABS),考察了橡胶含量对该ABS树脂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ABS树脂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熔体流动速率、热变形温度、密度和硬度均有所降低,而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提高。因此可通过调节橡胶含量来制备具有不同物理力学性能的ABS树脂,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6.
《塑料科技》2017,(4):65-68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通过改变聚丁二烯(PB)与共聚单体的投料比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核壳比的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将其与SAN树脂熔融共混制备ABS树脂。利用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ABS树脂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共混物(ABS树脂)的冲击强度随着接枝共聚物核壳比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拉伸强度变化则不明显;橡胶相最大介质损耗因数((tanδ)_(max))的大小取决于接枝共聚物的核壳比;由核壳比为70/30的接枝共聚物制备的共混物表现出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这与力学测试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7.
将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接枝聚丁二烯(PB-g-SAN)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按照一定比例熔融共混制备具有不同橡胶含量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研究了不同橡胶含量对ABS树脂的冲击以及拉伸行为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ABS树脂的微观形态及形变机理。结果表明,ABS材料的冲击强度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断裂伸长率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当橡胶含量较少时,橡胶粒子在基体相中发生聚集现象的可能性较小,分散性较好;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发生聚集现象的可能性增加,粒子分散性变差;随着橡胶粒子含量的增加,ABS树脂的主要增韧机理是由空洞化到银纹再到剪切屈服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丁二烯与异戊二烯共聚的丁戊共聚胶乳(IBL),采用该胶乳接枝共聚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获得的四元接枝共聚物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熔融共混,制备一种含有新型弹性体的ABS树脂。考察了IBL中异戊二烯与丁二烯的共聚比例对IBL聚合结构及ABS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IBL复合橡胶中异戊二烯含量的增加,其胶乳的转化率和凝胶含量呈下降趋势,ABS树脂的光泽度和白度明显提高;复合橡胶中的异戊二烯含量不高于50%时,其冲击强度均超过280 J/m。  相似文献   

9.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聚丁二烯 ( PB)乳胶粒上接枝共聚苯乙烯 ( St)和丙烯腈 ( AN) ,合成了一系列 PB-g-SAN共聚物 ( ABS)。将这些共聚物用丙酮溶解并在超速离心机上将 PB-g-SAN和未接枝在 PB上的游离 SAN分离 ,计算出 SAN在 PB上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通过改变共聚单体的组成和加料时间 ,研究了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 SAN的接枝率随着 PB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在共聚单体中增加引发剂 ( CHP)和分子量调节剂 ( TD-DM)的含量 ,SAN在 PB上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表现出了下降的趋势 ,而共聚单体的配比 St/ AN和加料时间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丁二烯接枝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PB g SAN),将PB g SAN共聚物与SAN树脂熔融共混获得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研究了PB g SAN共聚物的接枝层厚度对AB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层厚度超过临界值117 nm,接枝层过厚会导致核壳改性剂粒子变硬,模量过高,从而失去了作为增韧改性剂的作用。接枝层厚度低于临界值32 nm,橡胶粒子不能被SAN接枝链完全覆盖,在SAN基体中发生聚集,导致其增韧效果降低。因此,只有改性剂的接枝层厚度介于32 nm和117 nm这两个临界值之间,才能对基体树脂起到有效的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硕  刘哲  盛光  吕洁  郭阳  李刚 《弹性体》2010,20(1):46-52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聚丁二烯(PB)乳胶粒子上接枝共聚苯乙烯(St)、α-甲基苯乙烯(α—MSt)和丙烯腈(AN)单体,合成了一系列不同AN结合量的ABS和α—MAB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聚氯乙烯(PVC)树脂熔融共混制得了PVC/AtkS共混物,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对共混物的相容性和相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在PVC/ABS共混体系中,尽管改变接枝SAN共聚物的AN结合量,PVC和ABS接枝共聚物均为不相容体系;在ABS接枝共聚物中引入α-MSt后,当接枝SAN共聚物的AN结合量为18.7%~23.6%(质量分数)时,共混物在室温以上只存在1个tanδ峰,共混物成为相容体系,当AN结合量达到32.1%(质量分数)时,共混物成为部分相容体系。共混物的相区尺寸明显地依赖于接枝SAN共聚物中的AN结合量,与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现出良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2.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聚丁二烯乳胶粒上接枝共聚苯乙烯和丙烯腈 ,通过改变共聚单体和聚丁二烯的投料比合成了一系列PB g SAN共聚物 ,将这些共聚物与SAN树脂进行熔融共混制得了ABS树脂。研究了投料比对SAN在PB上的接枝率、SAN的分子量和ABS树脂的形态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 ,随着投料比的增加 ,SAN在PB上的接枝率及SAN的分子量提高 ,接枝率和SAN分子量共同作用影响着ABS树脂的冲击韧性和加工性能。形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投料比不仅影响着橡胶粒子在SAN基体中的分散程度 ,而且影响着橡胶粒子的内部结构 ,随着投料比的增加 ,橡胶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程度提高 ,其内部的包容结构增多并导致了橡胶粒子粒径的增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接枝聚合枝术,在聚丁二烯乳胶粒子上接枝共聚苯乙烯,合成了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PB-g-PS)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苯乙烯在聚丁二烯橡胶粒子上的接枝效率和接枝度随聚丁二烯对苯乙烯质量比的增加而降低,随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引发剂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接枝效率随单体滴加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接枝度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利用FTIR和1H-NMR对PB-g-PS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证明合成了目的产物。利用TEM对PB-g-PS乳胶粒子进行了形态观察,接枝物为球形粒子,且具有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14.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合成了一系列含胶量不同的聚丁二烯接枝(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PB-g-SAN)接枝粉料。考察了PB—g-SAN接枝粉料的含肢量对其接枝率的影响。将PB-g-SAN接枝粉料与SAN共混制备ABS,控制二者比例使每批ABS含胶量相同,均为15%。研究了PB—g—SAN接枝粉料的含胶量对ABS性能的影响。发现PB—g-SAN接枝粉料的含胶量在60%时,ABS的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5.
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集成胶乳增韧ABS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由基乳液聚合方法,通过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共聚合技术,设计合成了新型三元集成胶乳(SIBL)替代传统成本较高的聚丁二烯胶乳(PBL),制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将高温乳液法制备的SIBL进行附聚,再经过乳液接枝法制备高胶含量的ABS粉料,最后将ABS粉料与本体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掺混、熔融挤出、造粒,制备了低成本新型ABS树脂。考察三种单体配比对SIBL聚合动力学和粒径大小、分布、凝胶含量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影响规律;研究单体配比对SIBL接枝反应和ABS树脂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采用自由基乳液聚合制备三元集成胶乳的方法可行,得到的增韧ABS树脂综合性能优异,其中最具代表ABS树脂韧性的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得到显著提高,由139J/m提高到233J/m。  相似文献   

16.
链转移剂用量对ABS树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合成了PB-g-SAN接枝共聚物,与SAN树脂共混后制得了ABS树脂。在PB-g-SAN接枝共聚物合成过程中,通过调节链转移剂的用量调整接枝SAN链在PB橡胶粒子上的分布状况,考察了接枝过程中链转移剂用量对PB-g-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及制得的ABS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链转移剂用量的增加,ABS树脂的拉伸强度有所降低,而伸长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波辐射的方法对天然浓缩胶乳进行接枝改性,单体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考察了微波温度、时间、引发剂和单体用量对接枝率、接枝效率的影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来表征接枝产物。结果表明,微波法接枝改性天然胶乳的方法是可行的;适宜的反应条件为:采用过硫酸钾和亚硫酸钠作为引发剂,其用量为0.4%(占橡胶质量的百分数),微波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1~2h,单体与胶乳质量比为1∶1。  相似文献   

18.
赵文杰  韩莹  李海东 《弹性体》2012,22(5):63-67
采用胶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60%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ABS)接枝粉料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以不同比例进行共混,制备了胶含量范围为10%~55%的ABS树脂.将胶含量不同的ABS树脂与聚碳酸酯(PC)以30/70、50/50、70/30的质量比利用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组成不同的PC/ABS共混物,考察了ABS树脂胶含量对不同组成的PC/ABS合金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ABS树脂中胶含量的增加,ABS树脂的冲击强度不断提高,屈服强度、模量及熔体流动速率逐渐降低.随着PC/ABS合金中ABS胶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冲击强度显著提高,ABS树脂中胶含量大于30%以后,合金的冲击强度变化不大,且3种组成的PC/ABS合金的冲击强度相差不大.合金的屈服强度、模量及熔体流动速率却随着ABS中胶含量的增加不断降低,其中组成为30/70的PC/ABS合金最低.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PC/ABS组成为70/30合金的微观结构,研究表明,ABS树脂形成连续相,PC为分散相,随ABS树脂胶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相形态变得更精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