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峰  吴晓伟 《金属热处理》2023,48(1):249-252
某DT4E电磁纯铁零件真空退火后存在矫顽力超出设计要求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对DT4E电磁纯铁进行了860~1150℃×4 h真空退火处理,研究了退火温度、磁性能测试试环尺寸以及原材料中杂质成分对其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磁感应强度B2500的变化呈“M”型,矫顽力Hc呈“V”型变化,最大磁导率μm与矫顽力Hc的变化趋势相反。最佳的真空退火温度为900℃,此时磁感应强度B2500为1.63 T,矫顽力Hc为25.19 A/m,最大磁导率μm为23.64 mH/m,满足设计要求,且磁环试件的规格尺寸对DT4E电磁纯铁磁性能的测量结果没有明显影响。原材料中杂质元素的含量对磁性能影响较大,当C含量较高时,磁导率下降,矫顽力升高,容易导致磁性能不合格。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包晶钢锭锻造开裂的原理.控制凝固参数、减少镦粗变形和防止温度不均都能减少钢锭开裂缺陷.  相似文献   

3.
35CrMo钢钻头锻造开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矿山机械厂每年生产冲击器钻头几万件,一段时间,以来,钻头坯料在锻造时成批开裂。锻件原材料为φ80mm的35CrMo圆钢(批次号:37CB246,37CB248),锻件形状尺寸如图1a所示。锻造工艺:压肩一拔长一局部镦粗。裂纹全部出现在φ57mm尾部的中心,见图1b,沿轴线方向开裂,深浅不一,是典型的纵向内裂。下面从原材料和锻造两个方面来查找原因。  相似文献   

4.
针对纯铁切削过程中粘刀、刀具磨损快等问题,进行了纯铁和刀具材料的适配性试验,分别使用硬质合金刀具HTI10、涂层刀具VP15TF和金属陶瓷刀具NX3035车削电工纯铁DT4E工件,在车削过程中测量刀具磨损量,使用能谱分析(ED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刀具磨损机理,分析刀具磨损对切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陶瓷刀具NX3035更适合纯铁的切削加工,刀具磨损最小、切削力最平稳,能获得最好的已加工表面质量;刀具在纯铁切削中的主要磨损形式为后刀面均匀磨损和V型沟槽磨损,主要磨损机理为高温下的粘结磨损、扩散磨损和氧化磨损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洪斌  杨振东 《钢管》1995,(4):13-15
介绍了试生产内圆外正八方DT4C纯铁异型管的工艺、工具孔型和生产难点。  相似文献   

6.
<正> 钢锭开裂的原因很多,但实质上都是材料的塑性与所承受的变形条件不相适应——变形条件超过钢的高温塑性的限度或钢的高温塑性低于常规限度——的结果.这里我们讨论的是由于钢的高温塑性异常降低而引起的锻裂.  相似文献   

7.
<正> 一重生产的离子加速器的主磁铁是用碱性平炉冶炼钢水,经真空铸锭,钢锭热送到万吨水压机锻造,然后再经热处理及机械加工制成。  相似文献   

8.
某批次DT4C电工纯铁套筒零件采用真空氢气退火炉经900℃中温退火后矫顽力不合格,对其退火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120℃×4 h+900℃×4 h两次退火后,DT4C电工纯铁试棒矫顽力及晶粒度等级较900℃×4 h退火明显降低,且1120℃→900℃过程中试棒不同冷速下的矫顽力均合格且差别不大,冷速可达到240℃/h,提高了零件的加工效率。不合格批套筒零件经两次退火后的矫顽力均达到HB/Z 5015—1994要求。  相似文献   

9.
大型锻件在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质量问题是开裂,锻造开裂成为大型锻件以及某些高合金难锻材料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瓶颈。采用理化分析、数学分析、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加强对锻造过程中裂纹的控制,对大型锻件的生产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袁兆静 《热处理》2021,36(3):60-63
某汽车轮毂轴承在成形过程中翻边处开裂.对开裂的轮毂轴承进行了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断口检验、金相检验和能谱分析,目的是了解其开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该轮毂轴承断口被严重氧化,且明显脱碳.由于该轮毂轴承的法兰内圈为锻件,不进行其他热加工,据此可以断定,轮毂轴承的法兰内圈在热锻过程中已产生了裂纹,导致在翻边成形过程中开裂.  相似文献   

11.
针对平砧镦粗过程中变形不均匀,出现鼓形,金属产生裂纹甚至断裂等现象,以刚粘塑性有限元法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数值模拟的优化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构造总目标函数,并结合正交试验,以每步压下量、始锻温度和锻锤击打速度为设计变量进行模拟,分析每个变量对目标函数的影响,并将得到的最优工艺方案成功运用到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2.
针对0Cr17Ni4Cu4Nb不锈钢锻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锻造裂纹,对原材料和锻造工艺进行分析发现,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材料内部组织中的δ铁素体含量超过一定量时,会极大地降低材料的锻造塑性,使得变形抗力增大;当变形量逐渐增加到一定量时,裂纹开始出现,并且随着变形量的增加裂纹越来越严重。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该材料时,需要对原材料进行铁素体含量检查并加以控制,铁素体含量要求20%,符合CB/T 1209—1992 F7级以上标准,保证该材料良好的热加工工艺塑性;毛坯粗糙度要求达到Ra=1.6~0.8μm以上,预热锻造工具,严格控制每一火次的锻造变形量,以满足锻件的设计和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3.
柳建韬  汪黎 《锻压技术》1997,22(5):50-52
在考虑高速热模锻凹模的材料性能和工况条件基础上,由Coffin-Mansion公式导出了热疲劳裂纹萌生期预测公式,并采用这一公式对高速热模锻凹模进行了热疲劳裂纹萌生期的预测。通过试验发现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热锻成形过程数值模拟与多目标设计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和序列二次规划的热锻成形工艺多目标优化方法,优化目标包含锻件的内部损伤值和变形均匀性两个方面。用锻件所有单元的最大损伤值作为衡量锻件变形损伤的指标,用锻件所有单元体的等效应变与整个终锻件的平均等效应变的均方差,作为锻件变形均匀性的指标,构造了多目标优化问题的评价函数。在设计过程中,优化变形工艺参数使得工件内部损伤值最小,同时工件内部变形均匀。以零件毛坯的初始高径比为设计变量,建立了热锻成形过程多目标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应用该方法对齿轮齿圈毛坯非等温热锻成形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核电主管道用钢316IN在锻造过程中开裂的现象,借助于金相显微镜(OA)、扫描电镜(SEM)以及能谱仪(EDS)对开裂锻件常温组织以及拉伸断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脆性氧化铝的大量存在加大了316LN在锻造过程中开裂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王建钢  王皓  李人杰  张沅 《连铸》2017,36(2):22-26
针对包钢宽厚板铸坯热装热送生产工艺产生的钢板细小纵向裂纹进行了金相取样分析,确定了缺陷为轧制工艺之前产生。产生原因是热送的高温铸坯表面在加热炉内产生了混晶组织,降低了晶界塑性,裂纹初步产生于加热过程,并在后续的轧制过程中扩展。采用自主设计的红送铸坯表面淬火处理装置使铸坯表面温度降低至650 ℃以下,有效改善了铸坯的表层组织、提高了铸坯表面的综合力学性能,避免了热送裂纹的产生。包钢宽厚板铸坯热装热送比例由试验初期月平均30%提升至最高72%的水平,显著降低了产线的制造成本,缩短了供货周期 。  相似文献   

17.
扭转振动摆动辗压精密成形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蔡改贫  徐建波  翁海珊 《锻压技术》2006,31(1):40-42,53
介绍了扭转振动摆动辗压的工作原理和实施方法,分析了扭转振动在摆动辗压塑性成形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在对模具——工件系统进行运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摆辗角速度与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扭转振动摆动辗压应满足的速度条件,计算了单周期内扭转振动摆辗的成形时间、沿圆周方向的成形角位移和成形长度等工艺参数;通过本文的理论推导表明,扭转振动摆动辗压的效率与振动频率和进给速度成正比,扭转振动摆动辗压成形的成形效率比纵向振动摆动辗压成形的成形效率高。  相似文献   

18.
延长辊锻热成形模寿命的综合技术措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潘子华 《锻压技术》2006,31(6):85-86
辊锻模具在工作时不仅受到高的弯曲及挤压应力的作用,而且还受到重复剧烈的急热急冷的作用,往往呈现有机械疲劳断裂和脆性断裂、磨损、塌陷等多种失效形式。因工作条件的不同,辊锻模寿命相差也极为悬殊。本文介绍了提高辊锻热成形模寿命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对失效曲轴热锻模具的心部、裂纹处及基体的夹杂物、强韧性和显微组织进行表征与分析,从而阐明模具开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该模具由4Cr5Mo2V钢制成,模具开裂主要是由组织不均匀和热疲劳引起的,心部组织在淬火时未完全淬透,导致心部存在贝氏体组织,从而产生较大的内应力,而热疲劳进一步加速裂纹拓展,最终导致模具过早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