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电子设计技术》2008,15(2):54-60
仅两年以前,锂离子电池可能还不能满足系统功率要求.但现在再来看,可能会欣喜地发现已经有了采用磷酸铁阴极的新型电池. 通常乏善可陈的锂离子电池世界正在经历着变化.两年前,笔记本电脑电池市场成为锂离子电池能量与功率应用性能数据的主导力量(参考文献1).现在,无绳电动工具在与笔记本电脑竞争锂离子电池市场的份额.2005年,笔记本电脑供应商根据便携特性,确认了锂离子电池的四个重要特性,按照递减次序分别是:蓄电量、充电速度、成本以及安全性.还有一点是对环境的影响(或叫"绿色性能"),它甚至没有进入候选名单.  相似文献   

2.
吴云 《电子科技》2001,(6):40-40
电池是笔记本电脑实现移动办公的主要支持。笔记本电脑的电池就像手机电池一样,最早采用的镍氢电池(或镍铬电池)很快被锂离子电池替代。锂离子电池储能密度大,可随时充电,并且持续放电时间长(一般在3小时左右)。虽然锂离子电池有很多优点,但要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维持  相似文献   

3.
锂离子电池及其保护电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便携式电子产品的电源发展中, 电池无疑是电力来源的唯一选择。而基于环保与重复使用的考虑,对二次电池的需求与日俱增。其中锂离子电池的异军突起,造成了二次电池市场的重新洗牌。紧接而来的锂高分子电池以及锂金属电池,无非是对便携式产品电力效能的进一步提高,发挥其最大的贡献。 二次电池的便携式产品应用范围包括业务用终端机、导航系统、随身听、数字相机、摄录一体机、数字个人助理、电动车辆、移动电话以及笔记本电脑等。其中,锂离子电池最大的应用领域为笔记本电脑与移动电话,其占有率己分别在80%与60%以上。而根据…  相似文献   

4.
本简要介绍在笔记本电脑中使用的二次电池的类别及性能,着重说明锂离子电池的优点、内部结构及充电方式。  相似文献   

5.
摄像机电池的升级换代和旧充电器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直流电源,它的负极材料是锂金属,正极材料是碳材. 锂离子电池问世以来,以其他电池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迅速应用于许多领域,像大家熟知的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小型摄像机等,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该电池应用于军事与尖端科学方面.实践表明,锂离子电池还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绿色电源.  相似文献   

6.
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王鸿麟田金玉王英杰1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较理想的蓄电池,近年来已开始在“大哥大”和笔记本电脑中应用.锂离子电池的阳极为石墨晶体,阴极通常为二氧化钴锂(LiCoO2).石墨晶体和LiCoO2都具有层状结构.这种层状结构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是指电解质使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FE)的锂离子电池,由于SPE质轻、易成膜、粘弹性好,避免了电解质的泄漏,与液态锂离子电池相比,具有安全性能高、重量轻(比同等规格的液锂电池轻20%~40%)、容量大(比同等规格的液锂电池高5%~15%)、体积小、易塑性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通讯产品如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被公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和应用市场的电池产品,  相似文献   

8.
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的突出优点,发展非常迅猛.已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电源等领域,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日益成熟,锂离子电池在航空航天电源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国际上,锂离子电池技术已在微小卫星,高轨道卫星,深空探测领域取得广泛应用,正成为继镉镍电池,氢镍电池之后的第三代航天用储能电源,本文介绍了锂离子电池在航天电源领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家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技术研发的初创公司。美国的Boston- Power推出了用于笔记本电脑的Sonata 4400。在此基础上,他们还于近期与金山电池公司合作,Sonata电池将在金山电池公司位于中国台湾地区的工厂生产。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以提高容量为主不同,Sonata则更重视节能与安全。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具有3年的使用寿命,这与典型的笔记本电脑使用周期正好相符,从而给消费者提供了使用的便捷性,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0.
笔记本电脑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办公中,它的特点就是移动、便携,但是如果因为电池使用不当而影响了其特点的发挥,岂不是令人沮丧?现在的笔记本电脑电池绝大部分采用锂离子电池。如何保养锂电池?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笔记本电脑的用户。现将笔者的一些心得写出来,以飨读者。笔记本电脑用锂离子电池一般都带有管理芯片和充电控制芯片。其中管理芯片中有一系列的寄存器,存有容量、温度、ID、充电状态、放电次数等数值。这些数值在使用中会逐渐变化。笔者认为,在笔记本电脑使用说明中的“使用一个月后应该全充放一次”的做法主要作用,就是修正这些寄  相似文献   

11.
便携设备厂家正在对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和摄录一体机进行轻小化革命,这一目的能否实现,也可以说主要取决于电池。因此,便携设备厂家正在等待性能超过锂离子蓄电池等新型蓄电池的出现。继锂离子蓄电池之后的这种新型电池有可能是:理论能量密度高的金属锂蓄电池、以薄为特征的锂聚合物蓄电池、能量效率高的燃料电池以及能量密度性能突出的空气锌电池等。电池厂家正在开发这些电池,同时拓展其用途。电池厂家争取参与的市场,大体上可分为两个:一是以移动电话为中心的小型便携设备市场,其中还包括便携音响设备、摄录一体机、数字相机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个人便携信息终端及摄录一体机等的广泛应用,蓄电池的市场需求量迅猛增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其能量密度(能量比)比老式镍镉电池高,从90年代初期相继开始大量生产,使蓄电池市场打开了新局面。80年代...  相似文献   

13.
与镉镍/镍氢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工作电压范围宽等优点,近年来在移动通信、笔记本电脑和便携式电子产品得到广泛应用。锂离子电池对充电技术的要求非常严格。因此世界各国的器件商都在研制锂离子电池充电控制器。美国UNITRODE公司研制的开关型充龟控制器UCC3956具有充电效率高,外围元件少等优点。本文详细介绍了UCC3956的内部结构和实际应用电路。  相似文献   

14.
《电子质量》2006,(9):54-55
受到索尼制造笔记本电脑用锂离子充电电池召回事件影响,包括索尼在内的日本电池厂商,已决定共同制定统一的锂电池安全标准,新标准将包括异常过热时自动停止充电等安全措施。目前日本企业在全球锂离子充电电池市场占有比重达70%左右,日本厂商希望通过安全标准的制定,重新建立PC厂商对于其电池产品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的使用及保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华 《现代通信》2003,(6):37-38
自从1991年SONY公司率先将锂离子电池(Lithium Ion Battery)投入商业应用以来,便以其卓越的性能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MP3、MD、PDA、数码相机等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锂离子电池相对于镍镉电池(NiCd)和镍氢电池(NiMH),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放电特性平稳、循环寿命长、自放  相似文献   

16.
锂离子电池保护电路的IC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高、电压高、寿命长、无记忆、无污染等其它电源无法比拟的优点,在以电池供电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如手提式MD、游戏机、数字摄像机和照相机、PDA等都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工作电源,特别在移动电话和笔记本电脑领域中,锂离子电池更是占绝对优势。但是,锂离子电池必须有过充电、过放电和过电流保护电路,否则极易被损坏,甚至还会危及主机。  相似文献   

17.
小型可充碱锰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一代蓄电池。它们具有使用安全、循环寿命长、重量轻、体积小和比能量高、无污染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单片机、摄影、电动机车、及其他独立电源系统中。  相似文献   

18.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能量密度最高的绿色二次电池,已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摄影机等消费电子产品。无线通信产品、数字娱乐产品、电动汽车、电动工具等领域的高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开发出更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近日,中科院化学所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具有优异循环性能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19.
<正>锂离子电池被称为性能最为优越的可充电电池,有"终极电池"之称。相对于传统的铅酸电池以及镍氢、镉镍电池而言,锂离子电池问世的时间很短,其产业化和市场应用迄今只有十多年的时间,但却是可充电电  相似文献   

20.
BK 《数字通信》2004,(22):104-105
锂离子电池自日本索尼公司90年代初开发成功并投稿市场以来,迅速向产业化发展,并在移动电话,摄影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器上大量应用。2001年以后,随着深圳比亚迪、比克电池等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的崛起,中国的锂离子电池行业进入快速成长的阶段,产量年均增长超过140%,锂电出口量也由2003年上半年的1.23亿只增长到2004年上半年的2.40亿只,同比增长达95.12%,放眼未来,俚电行业又将走出怎样一条路呢?在此,笔者仅从市场导向,产品研发趋势及我国锂电行业未来竞争格局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