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肠道不仅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和内分泌器官。营养物质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状况是决定其高效利用的重要因素。构建适宜的体外肠道模型对明确营养物质的有效吸收部位、吸收效率及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类器官由于可高度模拟目标组织或器官的遗传特性和表观特征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肠类器官在营养物质消化吸收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肠类器官在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分离得到的5株来源于一月龄婴儿的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与2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作为实验菌,以鼠李糖乳杆菌GG(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作为对照菌株,通过耐酸实验、耐胆盐实验、疏水性实验、自动聚集能力测定和细胞黏附等实验对这些菌株的消化道耐受性进行评价。进一步选择在耐受性实验中综合评价效果最好的鼠李糖乳杆菌SW-02与肠道类器官进行共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类器官形态、生长状况,计算出芽率,利用EdU染色评估类器官中细胞增殖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增殖标志基因Ki67、肠道干细胞标志物Lgr5和紧密连接蛋白Zo-1的mRNA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粘蛋白MUC2含量。结果证实:与其他菌株相比,鼠李糖乳杆菌SW-02有较强的耐酸性;SW-02、SW-03和SW-X的耐胆盐能力相对较强;LGG、SW-01、SW-02、SW-04和TX-02对二甲苯的疏水性高;对于自动聚集能力,SW-01最强,SW-02次之;对HT-29细胞的黏附性实验显示,菌株SW-01、SW-02和SW-03具有较高的黏附能力;将SW-02与类器官共培养时,SW-02显著(P<0.05)提高了类器官的出芽率和出芽个数,促进类器官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SW-02组类器官的Ki67、Lgr5和Zo-1的mRNA水平均显著增加,MUC2分泌量显著增加(P<0.05)。综上,鼠李糖乳杆菌SW-02具有较好的消化道耐受性和促进肠道类器官生长的能力,可以作为今后开发具有益生性产品的潜在菌株。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建立了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al-timeRecombinase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eal-time RPA)检测方法。根据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黏附侵袭位点ail致病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exo探针,在37℃恒温下20 min内即可完成检测,方法特异性高,对目的DNA的检测限为0.1 ng/μL。在稳定性实验中,对10 ng/μL、0.1ng/μL、0.01 ng/μL、0.001 ng/μL的目的DNA各进行8个平行的测试,0.1 ng/μL及以上浓度的DNA均可稳定检出;当DNA为0.1 ng/μL时,8个平行的阈值时间和最大荧光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最低且≤7.06%。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在奶粉和牛肉的人工污染样品中初始污染量为3 CFU/25 g时,培养20 h后,可用本方法检出。对20份各种类实际样品进行检测,本方法与国标方法结果一致。本方法对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常温现场快速定性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鉴定导致患病鲫鱼肛门红肿、腹部有出血点症状的病原菌,并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该病原菌的方法.本研究从患病鲫鱼中分离了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理化特性分析及16Sr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菌株.采用PCR扩增法检测该菌毒力基因,琼脂纸片扩散法检测该菌株的耐药性,致病性能验证试验检测其致病性.针对该菌ail基因、inv基因和intB...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酸枣叶干燥过程中内在质量的影响,采用UPLC-TQ MS法和HPLC法分别建立酸枣叶中20种核苷类和23种氨基酸类,以及黄酮类成分芦丁的分析方法,并探索不同干燥方法对酸枣叶中上述组分组成及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准确可靠;所有样品均富含核苷类、游离氨基酸类及黄酮类成分芦丁,其中核苷类成分以磷酸化产物如胞苷-5’-单磷酸、腺苷-5’-单磷酸、鸟苷-5’-单磷酸含量相对较高,游离氨基酸类成分以脯氨酸、酪氨酸、γ-氨基丁酸含量相对较高;且所有干燥加工后样品其上述成分含量均总体高于新鲜样品。依据各样品中所测定成分的含量,采用TOPSIS分析法,对不同干燥方法干燥样品的内在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以自然晒干样品和40℃热风干燥样品品质较优,而新鲜样品及70℃热风干燥样品品质较差。以上研究结果为酸枣叶产地干燥加工过程适宜干燥工艺的确定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叶类药材的干燥加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及对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并建立快速检测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多重PCR方法。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增菌培养,并提取DNA作为模板,以nuc基因作为菌属鉴定基因,mec A基因作为MRSA检测基因,aac A-aph D及aph(3’)-Ⅲa基因作为耐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的检测目的基因,建立四重PCR检测方法并进行特异性及灵敏度评价;利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72株食品及食物中毒患者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成功建立四重PCR检测方法,且7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nuc基因检出,mec A基因与MRSA检测符合率达100%,aac A-aph D、aph(3’)-Ⅲa基因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菌株的符合率达95.12%。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以快速检测出MRSA,并对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菌株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及对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并建立快速检测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多重PCR方法。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增菌培养,并提取DNA作为模板,以nuc基因作为菌属鉴定基因,mec A基因作为MRSA检测基因,aac A-aph D及aph(3')-Ⅲa基因作为耐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的检测目的基因,建立四重PCR检测方法并进行特异性及灵敏度评价;利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72株食品及食物中毒患者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成功建立四重PCR检测方法,且7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nuc基因检出,mec A基因与MRSA检测符合率达100%,aac A-aph D、aph(3')-Ⅲa基因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菌株的符合率达95.12%。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以快速检测出MRSA,并对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菌株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发根农杆菌A4诱导甜叶菊毛状根再生,建立毛状根生产绿原酸类物质的培养体系,并研究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对毛状根中绿原酸类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发根农杆菌A4侵染的甜叶菊叶片外植体在共培养14 d后诱导出了毛状根;PCR检测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中rolB和rolC基因均已整合到毛状根中;毛状根在M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到第14 d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50、100、200 μmol/L)的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进行诱导,处理第1、3、6 d后均抑制了毛状根的生长,但茉莉酸甲酯促进了毛状根中绿原酸类物质的积累,而水杨酸却抑制了毛状根中绿原酸类物质的积累。由此说明,发根农杆菌A4侵染甜叶菊可诱导出毛状根,该毛状根可用于绿原酸类物质的生产,茉莉酸甲酯可提高绿原酸类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纳米磨法、酶法辅助超声波法、超声波法和研磨法提取类球红细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SOD活力;以还原力、ABTS+·、·OH和O2-·的清除作用为指标考察这4种提取方法对湿菌体SOD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比较了纳米磨法和超声波法对干菌体SOD清除·OH和O2-·的作用。结果表明,纳米磨法提取湿菌体和干菌体SOD的活力最高,分别为36.90±1.25 U/g和214.20±7.72 U/g。这4种提取方法提取湿菌体的SOD均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纳米磨法SOD的抗氧化活性最好,固液比1:15时,其对ABTS+·、·OH和O2-·的清除率分别为92.1±3.32%、76.90±2.67%和36.90±1.22%,还原力为11.30±0.35。纳米磨法干菌的SOD抗氧化活性优于超声波法,固液比1:20时,其对·OH和O2-·的清除率分别为57.10±1.96%和79.40±2.71%。类球红细菌SOD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且与菌体浓度呈量效关系,纳米磨法是较优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0.
类干酪乳酪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PC-01是1株分离自西藏拉萨地区自然发酵酸牦牛乳中并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菌株。通过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结肠炎模型,测定试验期间小鼠存活率、体重、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结肠长度、组织切片、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及细胞因子浓度、粪便中乳酸及短链脂肪酸含量,评价了不同剂量类干酪乳酪杆菌PC-01对结肠炎恢复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高剂量的菌株PC-01(1×109 CFU/d)提高了小鼠的存活率,加快了小鼠体重的回升,明显改善了小鼠粪便形态及便血情况,促进小鼠结肠组织病变的恢复,减少了炎症范围,同时降低了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及促炎因子IL-1β、IL-6的浓度,并显著提高了小鼠粪便中乳酸及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当灌胃高剂量的菌株PC-01时,对小鼠结肠炎恢复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黄酒对大鼠离体小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低、中、高剂量的黄酒,乙醇,去多酚黄酒分别刺激大鼠离体小肠,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大鼠离体小肠各节段加药前1 min和加药后第2分钟的收缩曲线,用肠道全层铺片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肠肌间神经丛乙酰胆碱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表达。结果:与黄酒处理前相比较,中、高剂量(黄酒体积分数分别为3.5%、10.0%)的黄酒能明显抑制大鼠离体小肠的收缩幅度,抑制率分别为58%和100%;而中剂量的乙醇对离体小肠的收缩无明显的影响,高剂量的乙醇能显著抑制离体小肠的收缩幅度(抑制率为47.5%)。与处理前比较,经中、高剂量去多酚黄酒处理后,离体小肠运动幅度明显降低(P<0.05),抑制率分别为48%和67%。黄酒组肠肌间神经丛ChAT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减少,而NOS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增加。结论:黄酒对离体小肠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与黄酒中的乙醇和多酚成分有关。黄酒可能通过抑制肌间神经丛中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促进抑制性神经递质一氧化氮的释放,而导致离体小肠的收缩受到抑制。黄酒能通过影响肌间神经丛内神经元的活性,抑制小肠运动,减缓胃肠机能亢进,为黄酒的保健功能研究及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