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小麦制粉系统各粉路面粉品质特性的研究,可为实现在线配粉、达成专用粉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以小麦制粉过程中39个粉路面粉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全面测定面粉白度、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淀粉糊化特性、粉质参数和拉伸参数,比较不同粉路面粉品质差异性,运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粉路面粉间的品质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前路心粉白度、淀粉糊化特性普遍高于其它粉路;后路心粉淀粉糊化特性、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普遍低于其它粉路;皮粉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拉伸面积、延伸度高于其它粉路;皮粉和重筛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普遍高于心粉。主成分分析发现前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7.6321%,基本上能综合粉路面粉品质特性的大部分信息;根据面粉品质特性,利用聚类分析可以将39个粉路分为四类,第一类包括18个粉路,第二类包括12个粉路,第三类包含5个粉路,第四类包含4个粉路。检测结果可作为生产不同专用粉的参考和依据,同时为改进小麦粉加工企业制粉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15个不同出粉口小麦粉为样品,采用宏观理化表征与微观显微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其特性。结果表明:M粉的前中路易糊化,其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回生值比较高,其次是B粉的前路,而M粉的后路、B粉的后路、XF粉与T粉糊化指标相对较低,品质较差。面筋蛋白含量高的小麦面粉的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也相对较高,面筋蛋白含量对面团稳定时间影响很大,但相同筋力不同粉路的小麦面粉变化幅度不同。旨在为提高面粉品质分析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用3个小麦品种磨粉,通过分析小麦的籽粒品质、粉质特性,按湿面筋含量比例配粉,并对配粉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制不同湿面筋含量面粉对方便面质量影响不同,配粉可明显改善面粉的面团品质特性;方便面的感官评价与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稳定时间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中强筋小麦各粉路面粉品质变化规律,采用布勒实验磨制粉,分别测定中筋、强筋两个不同筋力的小麦不同出粉点面粉的品质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皮磨粉和心磨粉中,粗蛋白质含量、吸水率分别随出粉点后移而增大;而面粉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峰值粘度、崩解值和回升值随出粉点后移有下降趋势,降落数值、FSV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小麦制粉是利用研磨、筛理、清粉等设备,将净麦的皮层与胚乳分离,并把胚乳磨成粉。制粉车间的制粉系统由皮磨、心磨、渣磨,以及重筛、打麸、吸风等数量众多的子系统组成,这些出粉系统分别剥刮小麦籽粒的不同部位,所以不同系统小麦粉的品质特性都具有显著的差异。通过对小麦制粉过程不同粉路小麦粉的营养物质进行检测、分析和总结,得出:随着研磨次数的增加,制粉粉路小麦粉Cu、Fe、Zn、Ca、粗纤维(CF)、膳食纤维(DF)、VB1、VB2和VB6含量逐渐增大。心磨粉7M下的Cu、Zn、VB2、CF和DF含量最高,心磨粉6M上和7M下的VB1含量最高,皮磨粉4BF的Fe和Ca含量最高。总体来说,小麦粉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的制粉粉路为:7M下、2T、6M下、4BF、6M上、5M下、D1D3上和D1上。营养物质含量较低的制粉粉路主要是心磨粉前路粉,分别为:1M1中、1M1下、1M2上、1M2中、1M2下、1M3上、1M3中、2M1上、2M2上、2M2中、2M下。根据主成分分析得出2个主成分可以反映原变量80...  相似文献   

6.
在小麦制粉过程中,因出粉部位的不同而导致了各粉路粉品质存在差异。以金像面包粉为对照,选用新麦26品种小麦为原料,利用实验磨制粉得到3路皮粉和3路心粉,通过测定其主要成分、粉质参数、RVA糊化特性及其面包TPA参数,确定用于面包制作的粉路粉。结果表明皮粉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均高于心粉,前路皮粉低于后路皮粉,前路心粉高于后路心粉;各粉路粉的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峰值粘度、回生值以及面包的弹性和回复性都与其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一致;1M粉的灰分含量最小,3M粉的吸水率和脂肪含量最大,3B粉的面包硬度、咀嚼性、弱化度和稀懈值最小。通过与金像对照组比较分析可知,新麦26的后路皮粉和前路心粉均可用于面包粉的生产,皮粉中以3B粉最佳,心粉中以1M粉最佳。  相似文献   

7.
不同粉路系统面粉延伸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粉路中不同系统面粉延伸性的测定、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各系统面粉延伸性存在差异,同一系统面粉延伸性也有所不同。生产时适当搭配高筋小麦、硬质小麦或强筋小麦有利于生产延伸性好的面粉;通过粉路出粉口合理组配直接生产对延伸性有特殊要求面粉时,充分认识粉路系统面粉拉伸特性与其它品质指标关系十分重要;而"-20 FU中线值"与粉路系统面粉延伸性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小麦面粉配粉对面团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9个在基因型和面筋强度上有明显差异的小麦品种,进行两两配粉试验,共形成36种配粉组合,每种组合的两种面粉按照9种比例配成9种混合面粉,测定每种混合面粉的Zeleny沉淀值,根据实测值和理论值统计中值改进率,分析配粉的品质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小麦面粉配粉后,Zeleny沉淀值不是两种面粉的简单相加,而是提高或降低面团强度(中值改进率为正值或负值);在每个配粉组合中,不同比例混合面粉的Zeleny沉淀值随着某一面粉比例的不断提高,中值改进率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不同面粉配粉时,0.3:0.7,0.4:0.6,0.5:0.5三种比例面粉的面团强度变化幅度较大,即配粉的品质效应较大;强筋面粉与强筋面粉配粉,Zeleny沉淀值变化不大.中筋面粉与中筋面粉配粉,面筋强度倾向于降低.弱筋面粉与弱筋面粉配粉,面筋强度倾向于提高;强筋面粉与中筋面粉配粉,面筋强度倾向于降低;强筋面粉与弱筋面粉配粉,面筋强度倾向于降低;中筋面粉与弱筋面粉配粉,面筋强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我厂处理吸风粉打麸粉回机粉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风粉(XF)与打麸粉(DF)具有粒度细、湿度大、粘附力强、流动性差、不易筛理等特点,如何更好的处理XF与DF一直是困扰面粉厂家和设计者的一个棘手问题。我厂自1998年投入运营以来,便遇到了XF与DF筛不透、易堵塞的问题。为此,我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改进。以下便是我厂处理XF、DF的一些经验。 1 我厂吸风粉(XF)的处理我厂工艺中,清粉机等吸出的XF混入2B筛理,因2B物料具有良好的筛理特性,因此这一部分吸风粉不存在筛不透的现象。气力输送中的吸风粉采用平筛单独处理。在实际生产中,不时遇到XF筛容易糊筛、堵塞的问题。我们曾采用在XF筛中  相似文献   

10.
糯小麦粉与普通小麦粉配粉糊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选用糯小麦品种中糯一号与普通小麦(非全糯小麦)品种豫麦47、温6和澳大利亚优质面条小麦品种Gamenya,进行籽粒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及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并将中糯一号面粉分别与豫麦47、温6面粉配粉,进行了RVA试验(快速粘度分析),研究了三种单一品种面粉及其配粉的糊化特性。结果表明:中糯一号籽粒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与供试普通小麦品种相近。但其直链淀粉含量很低,仅为1. 45%,远低于供试普通小麦品种。在RVA试验中,中糯一号面粉糊化快,峰值时间比普通小麦缩短了一半,其粘度下降到低谷后,粘度曲线变化平缓,回冷值很小,明显与供试普通小麦不同。糯小麦与普通小麦配粉的粘度曲线呈双峰状,其粘度参数因糯、普小麦配粉比例不同而不同。总之,在普通小麦粉中加入糯小麦粉后,面粉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特性发生了变化,对面制食品品质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蒸谷米的品质并建立其评价体系,本试验选取12个不同品种的稻谷原料制备蒸谷米,并对其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品质和糊化特性的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考察不同品种稻谷制得的蒸谷米各项品质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蒸谷米的品质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建立蒸谷米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稻谷制得的蒸谷米各项品质指标之间均存在差异性(P<0.05),且品质指标间变异系数各不相同,说明蒸谷米在不同品质性状之间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主成分分析发现23个反映不同品种稻谷制得的蒸谷米品质的指标可以用6个主成分表示,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1.083%;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知,爆腰率、黄米粒、外观、蛋白质、崩解值、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8个品质指标可以用来综合评价蒸谷米品质的优劣。12个不同品种稻谷制得的蒸谷米中,“玉针香”的品质最佳,“大粒香”的品质最差,其次为“粤丰B”。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可为不同品种稻谷制备蒸谷米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并为蒸谷米专用稻的选育及蒸谷米资源的开发应用奠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马铃薯全粉对面条品质的影响,通过测定添加不同比例马铃薯全粉的面筋特性、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和感官评价,并结合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全粉添加量的增加,面条色泽呈暗红趋势变化,其面筋含量逐渐降低;面条的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及感官品质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说明适量添加马铃薯全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面条的食用品质。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马铃薯全粉添加量的面条进行研究,确定了反映面条品质的3个主成分因子,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8.35%。为进一步开发高含量马铃薯全粉面条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收集了66个2021年国产高筋优质小麦样品(涉及12个品种),分析其理化指标及面包的感官属性。对不同品种小麦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面包感官评分的高低与面筋指数、最大拉伸阻力、搅拌时间、拉伸面积以及稳定时间等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同时,通过聚类分析筛选相似度较高的小麦品种,可对烘焙专用面粉的开发和维持生产稳定性起到关键指导作用。对比逐步回归、偏最小二乘和神经网络模型三个方法建立的面包感官评分预测模型拟合质量,结果表明,使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的模型拟合性明显优于其他模型。使用神经网络模型,可快速预测不同品种小麦的烘焙特性,保证产品稳定性,也为开发更具有针对性的烘焙专用面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品种紫薯粉鲜湿面条品质特性的差异及紫薯粉的加工适宜性,选取10个品种紫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紫薯鲜湿面条色泽特性、烹煮特性(熟断条率、烹煮损失率、膨胀率)、质构特性(硬度、黏聚性、回复性、内聚性、弹性、黏度、咀嚼性)、感官评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并提取了口感、烹煮、色泽、膨胀特性4项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7.990%。根据主成分综合评价法,总综合排名前4的品种分别是徐紫薯8号(综合得分0.854)、绵紫薯9号(综合得分0.607)、市售紫薯(综合得分0.118)、渝紫薯7号(综合得分0.114),进一步说明徐紫薯8号最适合用于紫薯粉鲜湿面条加工。本文为筛选适宜加工鲜湿面条的专用紫薯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选择13个品种小米粉按照0~35%比例与小麦粉混合,通过对小米-小麦混合粉面团粉质特性和拉伸特性分析,基于主成分建立了混合粉面团流变学特性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小米粉添加比例的增加,小米-小麦混合粉面团综合主成分值逐渐下降;主成分分析提取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21%;综合主成分值越高,小米-小麦混合粉面团流变学特性越好。豫谷18、白谷、冀谷19适宜制作高筋粉类食品;112和113综合主成分值最低,流变学特性较差,较适宜制作低筋类食品;当小米粉添加量超过15%时,除白谷、豫谷18这两个品种之外,其余品种综合主成分值均为负值,小米-小麦混合粉面团品质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质构检测与感官评价2种方式分别对29种不同强筋、中筋小麦粉制作的面条进行评价,并对小麦粉品质特性与面条质构及感官评价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拉断力是贯穿小麦粉性质、面条质构评价、面条感官评价的参数,针对黄淮麦区强筋中筋小麦粉制备的面条,拉断力可以作为其面条评价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7.
收集了全国222个小麦样品,研究小麦粉的RVA快速黏度测定仪参数、降落数值、面筋含量和指数、沉降值等与面条感官评分的相关性。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RVA快速黏度仪参数和降落数值与面条感官评价显著相关。对数据进行通径分析,研究各指标对面条总分评价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根据所测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面条评价总分y=53.855 80+5.322 09X1-0.120 06X2-0.009 11X3+0.003 93X4,其中X1为峰值时间,X2为面筋含量,X3为回生值,X4为最低黏度,表明淀粉性状特征指标和面筋含量均对面条评分有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以中筋小麦石优17分别与三种强筋小麦(藁优2018、师栾02-1、冀麦323)按不同比例配麦,采用传统洗面方法蒸制鲜凉皮和面筋,测定质构、感官、出品率和淀粉沉降速度,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将感官数据分数化。对最佳配比小麦粉进行面筋质量、糊化和流变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市售凉皮粉及石优17相比,30%师栾02-1综合评价最好,其沉降速度最快,4 h淀粉浆液体积为182.5 mL,且凉皮和面筋弹性数据最大值分别为1.17和1.84 mm,凉皮感官品质仅次于市售凉皮粉,面筋感官评分也较好。凉皮和面筋出品率较市售凉皮粉分别提高了3.64%和2.38%。面筋指数、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拉伸曲线面积、最大拉伸阻力、最大拉伸比例显著提高,吸水率、弱化度、崩解值较配麦前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