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检测两种萃取溶剂对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上有机污染物检测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以正己烷和无水乙醇为萃取溶剂对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上污染物进行超声提取,提取后用旋转蒸发浓缩,最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GC-MS)分析方法以离子化方式对浓缩的污染物进行表征。结果正己烷作为萃取溶剂能萃取出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油墨生产中所用的溶剂正十六烷;乙醇作为萃取溶剂能萃取出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油墨生产中所用的溶剂正十六烷和正二十烷。结论正己烷作为萃取溶剂的提取效果要比乙醇作为萃取溶剂提取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两种萃取溶剂对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上有机污染物检测效果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正己烷和无水乙醇为萃取溶剂对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上污染物进行超声提取, 提取后用旋转蒸发浓缩, 最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GC-MS)分析方法以离子化方式对浓缩的污染物进行表征。结果 正己烷作为萃取溶剂能萃取出抗氧化剂2, 6-二叔丁基对甲酚、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油墨生产中所用的溶剂正十六烷; 乙醇作为萃取溶剂能萃取出抗氧化剂2, 6-二叔丁基对甲酚、油墨生产中所用的溶剂正十六烷和正二十烷。结论 正己烷作为萃取溶剂的提取效果要比乙醇作为萃取溶剂提取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限用紫外吸收剂(UV-0、UV-9、UV-71、UV-326、UV-327、UV-234)和抗氧化剂(2246、425、TH-1790、3114和1076)迁移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测定方法。方法优化仪器条件及模拟液萃取条件,考察超纯水、3%乙酸水(V:V)溶液、10%乙醇水(V:V)溶液及95%乙醇水(V:V)溶液等4种食品模拟物中紫外吸收剂和抗氧化剂的迁移量,并将建立的方法用于市售样品迁移量的检测。结果 11种目标物质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92,方法检出限为0.5~2.0 mg/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1.2%~113.2%,相对标准偏差(n=6)为2.8%~8.5%。结论该检测方法灵敏、准确,满足欧盟指令(EU)No.10/2011和GB 9685-2008对食品塑料接触材料及制品中紫外吸收剂和抗氧化剂特定迁移量(SML)的限量要求,适用于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紫外吸收剂和抗氧化剂的迁移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从6-姜酚洗脱液中萃取6-姜酚的工艺条件,用乙醚、正己烷、氯仿三种有机溶剂对其进行了萃取,采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有机溶剂的萃取溶液及同一溶剂不同萃取次数溶液中6-姜酚的浓度。结果表明,用乙醚萃取纯度高、提取量大、次数少、所需剂量小。生产中可以采用乙醚为萃取溶剂,每次用量为待提取液的20%,萃取两次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降低食品包装材料对食品的污染风险,研究影响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utylated hydroxytoluene,BHT)向食品中迁移规律的因素并有效预测迁移量。方法研究了含BHT的聚丙烯母料的比表面积和模拟液的溶解度参数对BHT向模拟液中迁移规律的影响,并把Scatchard-Hilderbrand热力学理论模型预测平衡分配系数(D_(r0))与实验值(D_r)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模拟中BHT的浓度(C_t)与浸泡时间(t)符合C_t=a×(1-e~(-b×t))方程式,且塑料比表面积越大,迁移速率和迁移平衡分配系数(模拟液/塑料)越大;平衡分配系数(D_r)与比表面积(S)符合方程lnD_r=-2.944+2.157e~(-53.6S),平衡分配系数实验值与Scatchard-Hilderbrand热力学理论模型计算值随模拟液的溶解度参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实验值与计算值的比值随模拟液与聚丙烯的溶解度参数差值减小而增大。结论塑料的比表面积和模拟液的极性对Scatchard-Hilderbrand热力学理论预测聚丙烯中BHT向模拟液中迁移平衡分配系数有一定的影响,在向溶解度参数为7.0~13.0(cal/cm~3)~0.5范围内的模拟液中平衡分配系数的预测均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S的迁移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水、4%乙酸、10%乙醇、20%乙醇、50%乙醇、95%乙醇水基模拟物迁移后,过滤;样品经橄榄油、玉米油等油基模拟物、异辛烷化学替代溶剂迁移后,经甲醇/水(1:1,v/v)液-液萃取,过滤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双酚S在5.0~80 μg?kg-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大于0.9990;检出限(3S/N)为1.5 μg?kg-1;按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加标回收率在85.3%~108.0%,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5.0 %。  相似文献   

7.
采用提取后添加法从提取溶剂、净化方法、同位素内标、基质标曲等方面对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鱼肉中的磺胺类兽药残留进行基质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以乙腈为提取溶剂,经MCX固相萃取柱净化和液液萃取净化可以降低基质效应的影响,采用基质添加标准曲线和同位素内标可以对基质效应的影响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8.
SPE-GC-MS法同时测定奶粉中18种邻苯二甲酸酯迁移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同时测定奶粉中18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迁移量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E-GC-MS)方法,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通过超声提取,经硅胶SPE小柱富集净化,以GC-MS分段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分析.该A-法具有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检测限在12.91 μg/kg~709.14μg/kg之间,平均回收率在69.77%~104.83%,RSD值在2.49%~9.95%之间,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同时检测18种PAEs的特点,能满足国内外对奶粉中PAEs迁移量的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AS(丙烯腈-苯乙烯)和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丙烯腈的迁移行为。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丙烯腈在不同食品模拟物和不同条件下的迁移量,研究食品模拟物、温度和时间对丙烯腈迁移量的影响,并和丙烯腈单体残留量作对比。结果 AS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丙烯腈迁移量要高于ABS塑料;在相同的使用时间和温度下,50%乙醇模拟物中丙烯腈的迁移量最大;在同种食品模拟物中,丙烯腈迁移量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接触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结论 AS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与ABS塑料食品接触材料相比,AS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丙烯腈在食品模拟物中更容易析出,存在的安全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密胺餐具中三聚氰胺迁移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以水、4%乙酸、50%乙醇3种溶剂为浸泡液, 在不同温度下浸泡不同时间, 其浸泡液过滤并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 外标法定量。结果 密胺餐具中三聚氰胺的迁移量和迁移时间、迁移温度、迁移浸泡液相关。三聚氰胺的迁移量随着迁移时间增加、迁移温度升高而升高, 且在酸性模拟溶液中三聚氰胺的迁移量最大。浸泡液为4%乙酸时, 在100 ℃下浸泡1 h时, 三聚氰胺迁移量达到最大值, 密胺碗、饭勺、筷子的迁移量分别为1.94、1.35、1.61 mg/kg。结论 密胺餐具中的三聚氰胺在高温、酸性条件下易迁移, 建议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尽量避免在高温、酸性条件下使用, 选择大品牌的厂家生产的有QS标示的产品。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动物源食品(猪肉、鸡肉、猪脂肪、猪心、猪肝、猪肾)中克霉唑残留量的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测定方法.样品经加速溶剂提取后,用凝胶渗透色谱净化.采用HP-5 MS 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进行分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同位素内标法定量.实验结果表明,克霉唑...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Orbitrap HRMS)测定白酒接触塑料制品中21种双酚类及其衍生物的筛查定量方法。迁移后模拟液用甲醇稀释10倍,采用C18色谱柱,以甲醇?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21种目标物在质量浓度范围2.5~50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R2大于0.9965,方法定量限为6.0~36.3 μg /L,回收率为82.3%~106.4%,RSD为0.7%~5.2%之间。该方法种类覆盖广,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时重复性良好,可为白酒生产过程中此类化合物的风险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技术,建立白酒中的甲醇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样品无需前处理直接进样,采用Agilent DB-FFAP毛细管柱(30 m×2.5 mm,2.5 μm),柱温采用程序升温,电子电离源(EI)为离子源,分流比为40∶1,质谱离子源温度230 ℃,四极杆温度为150 ℃,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量分析。经检测,甲醇在0.2~20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0.995,方法检出限为0.1 mg/L,定量限为0.5 mg/L,加标回收率为89.17%~98.52%,精密度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4.2%。与国标方法相比,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以应用于白酒中甲醇含量的定性定量测定,适用于白酒监督检测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种QuEChERS净化—气相色谱—质谱(GC-MS)快速测定7类食用植物油中4种合成抗氧化剂(BHT、BHA、TBHQ、Ionox-100)的方法。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后,运用QuEChERS技术净化,采用DB-35MS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0 mm×0.25μm)分离,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各合成抗氧化剂在0.5~20.0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其相关系数R 2均>0.99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4.5%,检出限为0.05 mg/kg,加标回收率为84.1%~108.0%,采用质控样品进行验证,结果均为满意。该方法适用于食用植物油中抗氧化剂含量的快速筛查和测定。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羊毛织物中氯菊酯的分析方法.采用HP-5MS(30 m×0.25 mm×0.25 μm)毛细管色谱柱对氯菊酯进行检测.顺反式氯菊酯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回收率在88.0% ~94.3%范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5.4% ~9.7%之间.另外用适用于纺织品中禁用偶氮染料检测的HP-5 MS(30 m×0.25 mm ×0.25 μm)毛细管色谱柱来检测氯菊酯,节省了测试人员拆装色谱柱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此方法适用于大批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氢氧化钡处理结合二氯甲烷萃取进行样品处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几种水产品和加工肉制品中7种N-亚硝胺的新方法。以N-亚硝基二甲胺-d6、N-亚硝基二正丙胺-d14和N-亚硝基吡咯烷-d8为内标,10 g样品于50 mL离心管中经氢氧化钡溶液一步处理,离心后上清液再经二氯甲烷一次萃取,旋蒸浓缩至5 mL,氮吹至1 mL,DB-WAXUI柱(30 m×250 μm×0. 25 μm)进行色谱分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质谱检测。该方法样品处理简便易行,7种N-亚硝胺在1~1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2 > 0. 999);检出限为0.08~0.23 μg/kg,定量限为0.25~0.76 μg/kg;添加回收率为71.6%~133.8%,RSD为2.04%~17.1%。对市售9个鱼虾和8个加工肉制品的实际检测显示,N-亚硝基二甲胺的含量均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企业对白酒中多种风味物质进行快速准确地定量分析的需求,以叔戊醇、乙酸正戊酯、2-乙基丁酸为内标物,建立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检测白酒中5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方法。结果表明,色谱条件为CP-WAX57CB色谱柱(50 m×0.25 mm×0.20 μm),载气为高纯氮气(N2),流速1.0 mL/min。进样量1 μL,分流比20∶1,进样口温度250 ℃;检测器温度250 ℃;标准品比对进行定性,内标法定量。50种风味物质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0.995。精密度试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检出限在0.34~25.62 mg/L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0.06%~106.30%之间。该方法简单,精密度及准确度均满足白酒中风味物质检测的要求,可用于白酒中50种风味物质含量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8.
谭文渊  袁东  付大友  李艳清  王蓉 《食品科学》2011,32(16):305-307
建立一种测定白酒中的氨基甲酸甲酯和氨基甲酸乙酯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方法。GC-MS条件为:色谱柱HP-55%苯甲基硅氧烷(30.0m×0.25mm,0.25μm),进样1μL(分流比50:1),柱温170℃,质谱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全扫描方式的质量扫描范围m/z 30~500,溶剂延迟3min。样品采用氨基固相小柱萃取净化、氮吹浓缩定容。结果表明:氨基甲酸甲酯和氨基甲酸乙酯在2~3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23和0.9811,平均回收率为76.10%和75.43%,RSD为4.48%和4.00%。该方法可应用于白酒检测。  相似文献   

19.
钟萍 《印染助剂》2021,(2):61-64
建立了同时测定婴幼儿纺织品中13种荧光增白剂(FWAs)的加速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ASE-HPLC)方法.样品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水(体积比6:4)混合溶液提取,120℃静态萃取5 min,冲洗体积60%,循环3次.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250.0 mm×4.6 mm×5...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potential migration of plasticisers, plastic components and additives from several plastic water bottles. Compounds studied were phthalates (dimethyl phthalate, di-n-butyl phthalate, benzylbutyl phthalate, bis(2-ethylhexyl) phthalate), bis(2-ethylhexyl) adipate, octylphenol, 4-nonylphenol and bisphenol A. Polycarbonate (PC),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and polystyrene (PS) plastics used in the water bottling sector were tested using three kinds of total or specific migration tests: (1) standard method UNE-EN ISO 177; (2) ultrasonic forced extraction; and (3) standard method UNE-EN 13130-1. In addition, bottled waters contained in different plastic materials were analysed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migration of target compounds in real conditions. In all cases, samples were solid-phase extracted using Oasis HLB 200 mg cartridges and analysed using GC-MS in scan-acquisition mode. Bisphenol A and 4-nonylphenol were detected in incubated samples, indicating that migration from food plastics can occur at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ested. The total daily intake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levels detected in bottled water and the assessment of the consumers' risk was evaluated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oxicological and legislative val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