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2.
3.
5.
6.
7.
8.
9.
为得出最佳马铃薯饼干的工艺条件,试验选取低筋面粉与马铃薯全粉的质量比、黄油的添加量、白砂糖的添加量3个因素,先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优化区间,再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多个马铃薯饼干品质指标综合建立马铃薯饼干品质评价模型,再以规范化综合评分为评价标准进行响应面试验得出马铃薯饼干的最佳工艺条件。最终优化结果:低筋面粉与马铃薯全粉的质量比7∶3,黄油35%,白砂糖35%;在此条件下获得的马铃薯饼干的综合得分值为0.81,与理论综合评分值0.787 5接近。建立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效果显著且拟合度较好(p0.001,R2=0.987 2)。说明响应面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优化主成分分析法对马铃薯饼干的品质的综合优化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大米面、小米面、玉米面、小麦面、莜面五种面粉为材料,以3,5-二硝基水杨酸法比较其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莜面的还原糖含量略高于大米面,而较其它面粉的要低;莜面的总糖含量较其它面粉的要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添加燕麦粉对马铃薯—燕麦复合面团特性的影响,确定适宜的燕麦粉和马铃薯配比。方法:选取了5种不同比例的燕麦粉(15%,20%,25%,30%,35%),对燕麦—马铃薯复合面团的色差、微观结构、质构特性、流变特性、糊化特性进行测定,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随着燕麦粉添加量的增加,复合面团的颜色逐渐变红变暗;复合面团内部微观结构越来越紧密;硬度逐渐增加;动态频率扫描过程中不同添加量复合面团弹性模量、黏性模量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损耗因子先上升后下降。复合面团的起始糊化温度、峰值糊化温度、终止糊化温度先减小再增大。感官评定显示:燕麦粉添加量在20%~25%范围内,总体得分均比对其他添加量的复合面团要高,更易被消费者接受。结论:制备马铃薯—燕麦复合面团时,燕麦粉适宜添加量为20%~25%。 相似文献
12.
13.
以马铃薯和小麦粉为主要原料,采用质构仪、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辅以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等统计方法,研究燕麦粉添加量对马铃薯复合面条的质构特性、微观结构、干燥特性及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燕麦粉含量的增加,马铃薯复合面条质构主成分咀嚼性因子、黏弹性因子和硬度因子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结构致密程度、孔隙率及有效水分扩散系数也呈先减后增的趋势,复合面条干燥特性变差。当燕麦粉含量为10%时,其咀嚼性、黏弹性和硬度最大,结构致密,有效水分扩散系数较大,复合面条感官评定(色泽、外观、口感、食味)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4.
以传统碾磨法和机械粉碎法制备的燕麦粉为试验原料,测定、比较了其理化指标;利用粉质仪、拉伸仪对燕麦粉的加工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机械粉碎法对整粒燕麦直接进行粉碎,使面粉中的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和灰分比例提高;普通燕麦粉淀粉含量高于机械粉碎燕麦全粉中的淀粉含量,淀粉的冻融稳定性较后者好,但透明度较后者差;机械粉碎燕麦粉较好的均匀度使面团的形成过程更加稳定;拉伸曲线图则表明该面团弹性小,流动性大。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