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一起煤与瓦斯突出灾害事故发生,都有征兆显现。为了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灾害事故发生,以煤炭开采过程中的Near-miss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煤与瓦斯突出Near-miss中的致突险兆因子及其作用机制,在现有灾害理论以及煤与瓦斯突出机理、预警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由4个要素组成,即致突险兆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和相互作用形式,并进而提出了描述基于Near-miss的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山西高平科兴云泉煤业有限公司9103综采工作面为背景,对煤矿瓦斯爆炸险兆事件致因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构建了煤矿瓦斯爆炸险兆事件致因模型,对其因素进行了提取及分析,并通过实际调研对提取的因素进行了验证分析,构建山西高平科兴云泉煤矿瓦斯爆炸险兆事件各干预因子与影响因素结构图,为后续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迅速斩断瓦斯次生灾害的致灾链,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灾害降到最低,避免或减少由于瓦斯窒息和瓦斯爆炸造成的人员伤亡,研发了一套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实时报警技术,并成功应用于益兴煤矿。介绍了正在作业的工作面传感器布置方案、报警技术的原理及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系统,实现了相关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筛选以及事故发生时的及时报警及相关非本安设备的紧急断电,对于减少次生灾害发生和人员伤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李子垭煤矿南二井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现状,根据矿井煤层的赋存情况,对矿井主采K1煤层煤与瓦斯突出的致灾原因进行分析,分析认为:防突预测敏感指标及临界值不合理,矿井的组织管理不严格,煤层赋存地质条件复杂及防突、支护措施不到位等是导致K1煤层频发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应该转换管理模式即从事故导向型管理模式转向问题发现型管理模式。问题发现型管理模式的核心是险兆事件的上报,如何提高煤与瓦斯突出险兆事件自主上报意愿是问题的关键。利用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归纳总结出12个影响煤与瓦斯突出险兆事件自主上报意愿的因素,利用组合赋权法对12个因素赋权。结果表明:煤与瓦斯突出险兆事件自主上报主要的影响因素有认知水平,没有真正形成系统、自主、免责的险兆事件上报制度,上报机制缺乏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以煤矿瓦斯爆炸险兆事件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综述与现场访谈的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这些因素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然后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层,明确了煤矿瓦斯爆炸险兆事件的致因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煤矿瓦斯爆炸险兆事件影响因素分为4类二级指标与20个三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通过不同层级的作用关系,影响着煤矿瓦斯爆炸险兆事件的发生,表层因素中6个因素是影响险兆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中层因素中11个因素是间接原因,深层因素中3个因素是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科学地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灾害,以煤与瓦斯突出灾害致因及发生规律为基础,提出了"瓦斯地质精准控制、瓦斯抽采达标可靠、瓦斯涌出智能预警、日常防突管理规范"的瓦斯灾害多元化精准防控技术结构,从装备、模型、软件三方面建设了瓦斯灾害多元化精准防控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瓦斯灾害的多元化、规范化的防控分析和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矿井瓦斯灾害精准防控技术能力及水平,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收集分析贵州省74对矿井、107层煤的突出参数和以往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对贵州突出煤层及突出指标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针对贵州煤与瓦斯突出特点及防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防突措施:以区域防突为重点,优化矿井采掘部署,加大矿井防突装备投入,加大矿井瓦斯参数测试和防突技术研究,加大防突知识培训及提高矿井人员素质等,以此减少贵州矿井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相似文献   

9.
煤与瓦斯突出灾害是高瓦斯突出煤层在开拓开采过程中最易发生的事故之一,该文从中峪煤矿近距离煤层群瓦斯赋存状态入手,提出不同区域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的区域和局部防突措施,为新建煤矿开拓开采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分析了贵州省近几年的瓦斯隧道发展情况,结合国内外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瓦斯事故,分析了影响瓦斯隧道防突工作的因素。基于煤矿领域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经验,提出了适用于瓦斯隧道的防突技术体系,通过在贵州某瓦斯突出隧道执行区域和局部"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该隧道实现安全揭煤,未发生瓦斯超限、突出等事故;当隧道施工方瓦斯灾害防治力量不足时,可与资质单位展开合作,加强防突力量,保证双"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有效执行,实现预测准确,措施有效,检验可靠,防护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